国际教育以汹涌澎湃之势席卷整个教育界,从幼教一直渗透到高等教育。从一轮又一轮的国际教育展到一所又一所兴办的国际学校,就可以看出,门可罗雀的国际学校和国际教育展览里,呈现国际教育已经从小众化向大众化迈进的趋势。

漂亮的年轻女人控股书在她的怀里的画像。美国 fla

国际教育

照片的不同在世界地图上,标志飞向他们

前段时间,有一位清洁工,把女儿送到国外留学。面对这个令人唏嘘,又矛盾重重的事件,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国际教育早已不再是权贵阶层的特权,国际教育已经成为普通家庭升级的教育消费。在大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普通居民只要卖掉一套房子,就能让孩子到国外留学四年,好一点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把孩子送到了国际学校。砸锅卖铁都得供孩子上学,为了孩子,怎么会在乎一套房子?

国际教育在国内发展历史其实也不短了,屈指一算,真正发展起来也得有20多年。最早的如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深圳蛇口国际学校等1980年代建立起来的国际学校,是不收中国学生的。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些学校开始招收国际学生,但这些学校生源基本上外籍学生。国际教育真正发展起来也就是21世纪以来至今的十几年时间。

到2016年,全国国际学校的总数量就超过了700所;2017年,国际学校的数量超过了800多所,而今年国际学校的数量已经破千了,在北京这个地域,国际学校达到100多所。这个数据还不包括目前打着国际牌号的幼教。

与此对应的是我称之为第三条道路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杂交模式的高等教育,这种准留学的高等教育模式,本科阶段就可以享受原汁原味的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342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共1090个。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国内高校近3000所,其中本科类型高校只有1000多所,但中外合作办学就有1090个,意味全国本科类型大学,平均每所都有一个中外合作办学。

为什么这么多机构、资本和大学热衷举办国际教育,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因为市场空间巨大,利益惊人。我看到过一组数据,说国际教的产业高达4000亿万。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包括哪个学段、哪种形式。但这种巨大的国际教育需求是存在的。记得有个家长告诉我,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低于3万的不考虑。

我之前有个疑问,这么多搞国际教育的机构,哪来这么多生源?数字会说话,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例,在北京有30多中外合作办学的参加统招,有不少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北京一本线高出100分左右,录取分数之高,非常惊人。有个国际教育机构专门招收国际高中的学生,每年很低调,原因是他们根本不愁生源。虽然这所机构不是所有国际教育生源的整体状况,越来越大的需求说明,家长不差钱,国际教育不愁生源。这说明,国际教育已经从选择性教育到了刚需阶段。

至于原因,我之前已经分析过,再次重复一遍:中国的高考考生家长已经成长起来,不仅仅是富裕起来了,他们站在比较高的平台上,对高等教育具有甄别意识。考生家长以70后、80后居多,这批人到中年的家长,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或经商、或从政,或从事文化教育,眼界比较高,对中国高等教育和西方高等教育有大致的了解,在志愿抉择时,会把筹码投给国际教育。

但是,正因为需求越来越强烈,市场越来越大,混乱迹象已经显露出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泥沙俱下。针对国际教育,难道外国的月亮真的比国内圆?这一点我是存疑,任何一种教育,都有起优缺点,包括中国基础教育的应试,并非是一无是处的。

这么家长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现在一些国际学校的收费一年高达20多万,用这么高的费用,把孩子送入国际教育,这些家长真的了解国际教育吗?尤其是从幼教阶段或小学阶段就把孩子送入国际教育的家长,对孩子未来规划真的很清晰吗?我想,这中间大量的家长是盲目的,他们对国际教育不了解,又不清晰孩子未来教育,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以及家庭情况,让孩子自小接受国际教育是否适合。

考察一所国际学校,最为重要的是要全面考察其开设的国际教育的课程,是否和国外优质高等教育接轨。每年升学率问题,真正有多大比例能升入国外优质高等教育。一所国际学校,每年一两个能升入国外优质高等教育,是没有说服力的。

如果孩子自小进入了国际教育,接受所谓流行的国际教育,当他升入一所国外劣等高等教育,甚至是野鸡大学,这岂不是一个教育悲剧吗?

所以,选择国际教育机构,必须要面对面,详细考察,全面分析。减少盲目,明确孩子未来规划,杜绝教育悲剧的发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