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中国的金融开放还有很大空间 不会产生巨大动荡

新京报讯(记者 侯润芳)今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从全面比较来看,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到目前来看确实还不是太高。中国的金融开放还有很大空间,不会产生巨大的动荡或者使国内的机构生存困难。

周小川表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有很多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不过,在九十年代末期发生了亚洲金融风波,亚洲金融风波的原因也很复杂,各个国家的原因也不是完全一样,当时很多人迷惑,是不是金融开放会有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同时,中国开始进行加入WTO的谈判,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在这种背景下金融业对金融机构的准入开放程度不太高。

“应该说,中国的金融开放是有很大空间的,要看到金融是一个竞争性服务业,通过竞争,引入竞争,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于改进服务、对于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都是有好处的,对自己也是锻炼成长。”周小川表示。

他同时提出,金融开放不会产生巨大的动荡或者使国内的机构生存困难。

“从外资在整个中国商业银行中占比、保险业外资占比,看看投行或者电商类、基金类的占比。分门别类来看,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的空间确实非常大。”周小川说,要允许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扩大一些。“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往往有专项许可,外资商业银行八十年代末就进入很多了,但外资可以做外汇业务,不能做储蓄业务,外资业务只能是外国人来做,不能由中国人,类似像这样的单项区分也要考虑,该放开的都放开,这方面也有很大的空间。”

周小川进一步表示,最近中国的金融开放在公司债市场等方面发展较快。“公司债市场放开以后,外国的机构就希望他们能够做这项业务,特别是公司债的承销,像这样的市场可以放开。”

谈到金融开放扩大对国内的影响,周小川表示,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很多层面都已站稳脚跟,有很多金融机构在海外扩大运行的速度挺快,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金融机构在市场准入方面扩大了。“我个人认为很赞成易纲行长说的,金融开放对竞争有好处,同时现在来看,不会对我们市场、不会对金融机构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