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棲攻擊艦所搭載的直升機和垂直/短距起降作戰飛機,不僅僅是作爲登陸部隊的搭載平臺或者爲登陸作戰提供空中掩護,還能遂行近距離制海攻擊、反潛和爲艦隊提供空中掩護的任務。而兩棲攻擊艦不僅可以利用搭載的直升機和垂直/短距起降作戰飛機對敵方灘頭火力進行壓制反擊,也可利用直升機搭載登陸部隊越過敵灘頭防禦陣地,在敵方視距和海岸雷達作用範圍外實施機降突擊。

作者:彈痕

在《小議現代合同作戰中陸航力量的運用》一文中,彈痕提到了以直升機爲主要作戰平臺的陸航部隊,在未來可能發生的登陸作戰中,能夠起到改變作戰樣式,甚至直接決定戰場局勢的意義。當時有朋友提出,彈痕想的有點太多了,但自從看到最近披露的075型兩棲攻擊艦的進度後,彈痕意識到自己想的還遠遠不夠。

彈痕意識到,自己僅僅將實施垂直登陸作戰的目光侷限在了陸航身上,卻忽視了隨着海軍裝備建設的不斷完善,在未來的垂直登陸作戰中,海軍陸戰隊將越發成爲進攻主要力量這一現實。爲什麼一艘兩棲攻擊艦的出現,會使彈痕的觀點發生如此大的轉變呢?我們需要從兩棲攻擊艦,以及其在垂直登陸作戰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說起。

兩棲攻擊艦,亦稱直升機登陸運輸艦或直升機母艦,是一種用於搭載直升機、運輸登陸兵力及其武器裝備實施垂直登陸的兩棲艦艇。現代兩棲攻擊艦既可以像船塢登陸艦那樣施放登陸艇和登陸車輛進行平面登陸,又可以出動艦載直升機在敵方視距之外進行垂直登陸,甚至可以利用搭載的垂直/短距起降作戰飛機爲登陸部隊提供近距空中支援。

除了作爲搭載平臺以外,兩棲攻擊艦更可以憑藉其噸位優勢充當登陸作戰的指揮平臺和保障中心。以美軍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爲例,其滿載排水量約4萬噸。除擁有搭載6-8架垂直/短距起降作戰飛機和40餘架直升機、1870名陸戰隊員、約150輛主戰坦克和其他勤務車輛等作戰裝備的能力外,還能運載約1332噸航空油料、艦上還可設置一個綜合性醫療中心和一個綜合指揮中心。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兩棲攻擊艦最大的優勢在於,其能依靠自身的平臺優勢(排水量大、空間冗餘度高),實現對各作戰要素的整合。在現代聯合登陸作戰中,涉及的各軍兵種單位繁多,需要進行復雜的控制調度,各作戰單位需要進行不間斷的協同配合。

而兩棲攻擊艦所搭載的各型電子設備及指揮控制系統,不僅能夠實現上述目標。而且兩棲攻擊艦所配備的信息化系統,能夠極大的減輕友鄰作戰單位的勤務壓力,例如兩棲攻擊艦所配備的防空指揮系統,能夠實現對作戰空域的空域識別和警戒,在減輕艦隊防空作戰單位勤務負擔的同時,還實現了對不同作戰空域的精確控制。兩棲攻擊艦所搭載的直升機和垂直/短距起降作戰飛機,不僅僅是作爲登陸部隊的搭載平臺或者爲登陸作戰提供空中掩護,還能遂行近距離制海攻擊、反潛和爲艦隊提供空中掩護的任務。

兩棲攻擊艦所具備的強大作戰能力,使得其在登陸作戰中擁有着較強的戰場主動權。傳統登陸作戰中,登陸部隊受灘頭、海況等條件制約較多,登陸艇和兩棲作戰車輛泛水階段航速慢、機動性差,易遭受敵灘頭反擊火力的壓制和殺傷。

而兩棲攻擊艦不僅可以利用搭載的直升機和垂直/短距起降作戰飛機對敵方灘頭火力進行壓制反擊,也可利用直升機搭載登陸部隊越過敵灘頭防禦陣地,在敵方視距和海岸雷達作用範圍外實施機降突擊。也就是說,以兩棲攻擊艦爲登陸平臺,登陸部隊既可以實施灘頭登陸,也可以進行垂直登陸,當然也可以在實施灘頭登陸的同時展開垂直登陸,具體作戰樣式視戰場條件決定。在入侵格林納達的作戰行動中,美軍根據登陸地域的地形和海況,放棄了灘頭登陸計劃,選擇垂直登陸,既提高了登陸作戰的速度,又達成了作戰的突然性。

而英軍在馬島作戰中,雖然利用直升機搭載作戰部隊、調運裝備和補給物資,獲得了極大的戰術優勢。但因爲英軍缺乏專門的兩棲作戰艦隻,僅有的2艘輕型航母又必須專注於制空作戰。英軍直升機只能以經過臨時改裝的民船爲搭載平臺,民船有限的搭載能力加之缺乏專的指揮控制系統,導致英軍在實際作戰中對直升機的集中使用和協同配合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也由於對空警戒和管制手段的不足,使得阿根廷空軍得以抓住英軍的防空漏洞,對英軍水面艦隊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在受到阿根廷空軍的打擊後,民船在防護方面的缺陷又使得原定用於垂直登陸的直升機未及上陣即折戟沉沙。“大西洋運輸者”的沉沒,直接導致原定利用CH-47運送第5步兵旅進行機降登陸的計劃落空,第5步兵旅不得不在沒有消除空中威脅的灘頭登陸。

對比美軍和英軍的兩次登陸行動我們可以看出,兩棲攻擊艦在現代登陸作戰中的優勢,不僅僅在於其強大的運載能力。更重要的是,作爲一個綜合性的作戰平臺,兩棲登陸艦能夠對登陸作戰中的各作戰要素進行優化整合,這在極大的豐富己方部隊對作戰樣式的選擇權,縮短己方行動的週期之外,也使己方整體作戰體系的容錯性更強,這一點在作戰節奏更明快、攻防轉變更頻繁的現代戰爭中至關重要。

英軍在馬島海戰中的勝利,正是憑藉着整體作戰體系的優勢,挽救了局部性失誤的影響。如果英軍面對的作戰對手整體作戰能力略強一些, 能夠利用英軍的手誤擴大戰果,馬島海戰或許又是另一個結局。同樣,在我軍未來可能進行的登陸作戰中,兩棲攻擊艦的出現將能爲我軍使我軍的登陸行動獲得更多的靈活性。

所以,兩棲攻擊艦對於現代登陸作戰來說,絕不僅僅只是一個新型載具那麼簡單。它既可以作爲聯合登陸作戰行動的指揮核心,實現對各作戰要素的整合優化。又可以整個聯合作戰體系中重要的打擊平臺,對敵灘頭和縱深實施有效打擊。在面對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時,我們完全無需顧慮現有的1艘075級兩棲攻擊艦會不會顯得不夠用,更何況以我軍現有的裝備投入力度來看,我們很明顯不會止步於只擁有1艘。順便說一點題外話,兩棲攻擊艦不僅能在跨海登陸作戰中掌握足夠的主動權,進行奪佔島礁、開展人道主義救援一類的作戰和非作戰行動也是非常有優勢的。所以,對於我軍兩棲攻擊艦的出現,我們實在無需過度解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