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劍天涯

軍迷圈裏關於戰略轟炸機的討論總是特別熱,畢竟目前屬於我軍的短板,轟-6改這個話題都已經成了軍迷圈的日常梗了。

2016年中俄“航空飛鏢”比賽之際,一位來觀看比賽的蘇聯老兵無心的一句問話“現在你們已經不使用圖-16了吧”讓場面一度尷尬不已。(轟-6爲圖-16的國產化版本)

25歲就教導過我軍首批轟-6操作員的蘇聯老兵,再見到親切的異國飛行員時,已92歲高齡了。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滿滿的都是青春的回憶呀,所以這前蘇聯教官就像打開了的話匣子,問這問那的似乎都停不下來。

我們缺轟炸機呀,一款上世紀50年代的產品,我們用了60餘年,和它幾乎同年份的殲-6(米格-19國產化版本)都已早早退役。於是很多軍迷從中國轟炸機這個話題引申出了很多分話題,比如說當年的“黃金機遇期”我們怎麼沒引進圖-160呀?圖-160人家盯得緊,引進圖-22M也不錯呀,畢竟改進過的圖-22M3(85年版改型,93年停產)也跨入了戰略轟炸機的門檻。

7000公里航程,最大2.05倍音速的飛行能力,20多噸的載彈量,和圖-160師出同門的大推力發動機。如果引進圖-22M及圖-22M的生產線,就算圖-22M電子設備稍顯過時,對我們研發生產大中型轟炸機及戰力的提升依舊明顯的。畢竟整體獲得戰略轟炸機及技術的機會並不多,我們的老轟-6其實是2010年後改進了航電及發動機後才獲得了準戰略轟炸機的能力,要知道我們謀劃引進圖-160及圖-22M可是2000年前後的事情。(還記得網絡第一次瘋傳我軍引進圖-22M的事麼?那是03~04年的時候,中俄雙方的談判開始得更早)

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繼承了19架圖-160及36架圖-22M3戰略轟炸機,但是此時並不是我軍洽談引進蘇俄系戰略轟炸機的黃金時期。畢竟當年我們財力也有限,早期引進的蘇-27系列戰機甚至部分採用了易貨方式。

(90年代初開始的蘇械引進,以掃貨爲主,啥緊俏,啥對我們早期戰力提升明顯,就引進啥,當時軍貿以蘇-27及S-300防空導彈爲主)

第二是當時我們的國防壓力也不是特別大,直到96年駛入臺灣外海的雙航母編隊纔給了我們當頭一擊,從此開始了近幾十年來最大的引進蘇俄系武器工程,打航母的現代級驅逐艦,反艦隊對地的蘇-30MKK戰鬥轟炸機及超視距作戰的R-77空空導彈及道爾M1,S-300F等都是當年軍迷圈熱議的大引進項。

(而此時我軍再度引進的蘇械項目則有了種類更多,性能提升更明顯的趨勢,當然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意味也更明顯,我們開始談了艦載卡-27系列直升機的引進,開始談了“瓦良格”航母等項目)

96年臺海危機以後,我軍認識到光靠少數幾樣先進武器已經無法阻止大敵對祖國統一大業的干涉,打航母成了頭等大事,而當時的前蘇聯則是一位不錯的老師,美蘇對抗時,大力發展了各式門類齊全的對抗美軍的武器,反反覆覆30多年後,我們又重回了蘇系武裝體系的懷抱。當時引進蘇械以應急及彌補我軍短板爲主,我們不缺耐性,但是缺時間,缺安全的國防環境,當時耗費一些財力卻換來了我國十幾二十年的經濟大發展,換來了我軍自主研發的,門類齊全的裝備體系的研製成功。

也就是裝備和軍事思想的更新迭代,91年的海灣戰爭大大拓展了我軍的國際視野,而96年以後長達十數年的埋頭髮展,讓我軍整體戰力起碼提升了2倍。可以說96之前和96之後,人民軍隊簡直就是兩支不同的國防力量,戰鬥力也不可同日而語,而美俄等國家的國防力量在冷戰後都進入了低速發展期,只有我們一直在大踏步前進。

當時烏克蘭正在去核化,尋求機會融入西方的新世界。核武器都顯得多餘了,何況戰略轟炸機?這些玩意既引起其他國家的敵意,保有成本還極貴,簡直是燙手的山芋,所以我軍第一次考察蘇俄戰略轟炸機其實是也就那個時候。

當時我軍其實更中意的是烏克蘭184近衛轟炸機旅的19架圖-160轟炸機,奈何還在考察的時候,不只西方國家聞風而動,連俄羅斯都跳了出來。“圖-160比B-1B航程大近5成,速度更快,我們都當寶貝來看,圖-160不能給。你們敢老闆不在,給錢就賣,就等着被聯合制裁吧!”“正好你們還欠我們天然氣款呢,就拿圖-160抵債吧”

強勢的俄羅斯選擇了部分品相好的圖-160用以衝抵債務,餘下的圖-160及圖-22轟炸機則無奈被拆解。類似於出售“瓦良格”號航母,各方勢力劃的紅線是,敏感武器整機不行,品相良好能完整發揮戰鬥力的也不行,要出口?可以。給我拆敏感裝備,拆不了就炸!

本輪的中烏洽談也不是沒有一點成效,起碼圖-22M的發動機及配屬的巡航導彈技術我們搞到了。

聽說你們對圖-22M3也感興趣?烏克蘭那邊都拆了,我們這裏還有不少,還是可以坐下來談談的嘛。所以後期軍迷圈廣泛流傳的各種引進圖-22的消息,其實就是中俄之間的引進談判。大多數消息援引俄媒,甚至軍迷們一度樂觀的以爲圖-22M已經進入我軍序列,取得了軍內戶口,並且被命名爲“轟-10”。

圖-22M如果用於複雜地形的對地轟炸我們的確不看好,畢竟當時強-5更便宜,保有量龐大,精度也不差。但是用於我們緊缺的遠海反艦突防,就比較讓我們動心了,當時我軍的主力戰機只有飛豹能適應遠海突襲任務,但是它速度慢,航程短,載彈量也不高,且只能攜帶700公斤級的C-801反艦導彈。

圖-22M3則可攜帶1~2噸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打擊效能大大的不一樣了,能在2000~3000公里外威懾敵方艦隊。當時恰好發生了蘇-24低空超音速抵近美國航母上空的事,這時候如果換成我軍的圖-22M轟炸機,那畫面簡直太美了,威懾力也一定槓槓的。

奈何我們有意,俄羅斯當時已經恢復了部分元氣,單獨引進圖-22M沒問題,引進我們弱項的大推力發動機及戰略轟炸機的生產線技術就開始漫天要價,價格也越評估越高,畢竟93年的時候俄羅斯已經沒了圖-22M的生產線,重啓生產線,重新招募技術工人,需要的資金可不是個小數目。

俄羅斯有人有技術但是沒錢,打起了借雞生蛋的主意,中俄雙方開始如引進蘇-33艦載機一樣開始了漫長的拉鋸式談判,生產線價格從5億抬到了15億,一次性引進的數量也越抬越高,無奈談判終止。

所以國之重器,千難萬難也要掌握在自己手裏,國產武器百般不是,只要我們能獨立研製,改進生產,任何國家任何人都別想漫天要價卡我們脖子。手上沒點真功夫,再好的黃金期,給你再好的機會都會失之交臂。別人有的,別人好的,不努力都不會是自己的。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齊心協力,砥礪前行,靠雙手,靠努力,靠智慧才能幹出一個美好的將來。加油中國軍工人,加油中國軍人,加油所有生在這個國度,熱愛這個國度的中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