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網站10月18日刊登題爲《嘀嗒作響的定時炸彈》的報道稱,今年夏天,9.35萬人報名競爭北方邦警察部門的62個通訊員職位。申請者中,數萬人擁有大學文憑,甚至有3700名博士願意騎自行車往返於各個警察局之間傳遞信息。這份全職工作起薪摺合約爲每月230歐元。

報道稱,在印度,求職競爭非常激烈。這尤其出現在被視作“鐵飯碗”的公職部門。因爲儘管目前印度經濟以超過7%的實際增速快速增長,其勞動市場的形勢卻日漸嚴峻。

報道稱,印度人口還在飛速增長,每年增加約1500萬人。未來10年內,圍繞新德里的都市圈或許會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容納人口將爲德國人口總量的一半。據聯合國預測,最早到2024年印度就將取代中國成爲第一人口大國。在該國近14億人口中,許多人首先在尋找一樣東西:工作。

長期以來,迅猛增長的人口以及平均年齡較低的人口結構都被視作這片次大陸的重要優勢。基金賣主和銀行喜歡將勞動力和消費者大軍稱讚爲機遇,是相對於目前迅速老齡化的中國的一項優勢。

報道指出,然而,人們越來越擔心高速的人口增長可能會成爲一項重大風險。著名實業家阿南德·馬欣德拉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不能大量創造新崗位,印度將面臨“人口災難”。

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印度國家銀行前首席財務官迪瓦卡·古普塔也警告:“人口增長也許會成爲定時炸彈。”

古普塔表示,如果三分之一的印度人口低於25歲,那當然會首先有利於經濟增長和贍養老人。然而,如果每年新進入勞動市場的數百萬人找不到工作,問題將變得非常嚴重。

▲求職中的印度青年(美聯社)

印度國家銀行警告說,如果國家在未來幾十年內不能向青年人提供發展前景,那麼建成工業國家的目標也許將無法實現。

報道稱,而創造就業曾是總理莫迪對經濟改革承諾的核心。但迄今爲止,他始終難以兌現自己的承諾。莫迪曾承諾每年提供1000萬個新的真正的就業崗位,但實際上可能只有幾十萬個。政府對這些不光彩數據的回應十分堅決:不再公佈這些數字。

報道稱,人口爆炸帶來的風險重新回到了大型國際金融組織的視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印度特派團團長拉尼爾·薩爾加多提醒說:“爲了利用人口紅利,印度必須再次努力改革,使經濟增長和就業引擎保持運轉。”經濟學家認爲,爲了創造足夠多的就業,印度經濟必須實現8%左右的增長。莫迪政府自2014年執政以來只在2015年達到了該目標。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印度經濟的增長率可能也“僅僅”達到7.3%。在全球範圍內,這個數字很高,但在印度卻還不夠。

報道指出,矛盾的一點是,儘管有很多人找工作,但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人員。原因在於印度的教育體系不完善。雖然目前大都市裏有幾所頂級大學,但是在仍然生活着數億人的農村地區,學校的情況往往非常糟糕。

古普塔說,農業無法養活日益增加的人口。他說:“印度必須改善教育體系,讓民衆能夠找到好工作。”印度也必須爲年輕人改善教育體系和職業培訓,此外還必須平等對待婦女,以便讓大量婦女也有資格進入勞動市場。

報道還稱,如果印度不能消除人口炸彈的威脅,它面臨的問題將遠比經濟放緩更糟糕。在這個貧富極度不均衡的國家裏已經充滿了足夠多的緊張關係——現在就一再出現抗議和街頭衝突。如果25歲以下的6億印度人口實現不了上升的期望,動盪還會變得更頻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