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時擔任中共上杭支部書記,積極發展黨的力量,領導成立上杭全縣工、農、學、婦組織和農民自衛武裝,壯大革命力量,爲閩西各縣培養了大批農民運動骨幹。同年夏天,林心堯、阮山根據中共廈門總幹事會和中共汕頭特委的指示,經由汕頭、大埔,回到永定,在湖雷上南萬源樓成立了永定第一個黨支部———中國共產黨永定支部,推舉阮山任支部書記,成員有林心堯、賴秋實、賴玉珊、熊一鷗等。

一張名片後面的故事

國家一般文物: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林心堯的名片尺寸:縱:11.93cm,橫:7.83cm

林心堯,1905年出生於永定縣虎崗鄉灌洋村,1921年考入廈門集美師範學習,參加“協進社”等進步組織,擔任《星火週報》編委。

1926年1月,林心堯在廈門集美學校由羅揚才、鄒純等同志介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天,林心堯、阮山根據中共廈門總幹事會和中共汕頭特委的指示,經由汕頭、大埔,回到永定,在湖雷上南萬源樓成立了永定第一個黨支部———中國共產黨永定支部,推舉阮山任支部書記,成員有林心堯、賴秋實、賴玉珊、熊一鷗等。這是閩西最早成立的黨支部,也是福建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永定支部的建立,標誌着永定革命從此有了領導的核心力量,永定的革命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此期間,他和阮山以“毓秀學堂”爲活動基地,舉辦平民夜校。結合當時的革命鬥爭形勢,共同創作了大量具有鮮明階級性和戰鬥性的山歌,積極發展共產黨員。由於他們在發展國民黨左派組織時已經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有了相當的羣衆基礎,學員們既是國民黨左派和農運的基本力量,也是黨組織培養的基本對象。他們採取邊培養、邊教育、邊發展的方針,先後發展了阮振鵬、熊振聲等多名共產黨員。同時,永定支部積極做好迎接北伐軍入永,推進國共合作,發展農工運動的工作。

1926年9月,林心堯赴潮汕地區聯繫北伐軍進駐永定事宜。同年10月北伐軍克復永定後,林心堯歷任汀屬政治監察署祕書、閩西八縣社會運動人員養成所籌委會主任。同時擔任中共上杭支部書記,積極發展黨的力量,領導成立上杭全縣工、農、學、婦組織和農民自衛武裝,壯大革命力量,爲閩西各縣培養了大批農民運動骨幹。

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大肆屠殺革命幹部和羣衆。5月8日,林心堯在武平縣萬安被捕,慘遭毒刑,被打斷了雙腿,仍然堅貞不屈。5月9日,在武平城關東門橋下英勇就義。(武平縣博物館供稿)

(摘自 《紅色文化週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