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貸網老總投案自首,昔日P2P頭部平臺要涼,投資安全警鐘長鳴

做投資風險意識首先要放到第一位,能賺多少先不說,首先要避免本金全部損失。

巴菲特之所以通過投資賺了那麼多錢,不在於他的投資擁有多麼高的收益率,而是因爲他的一生基本沒有經歷過大的損失。

P2P行業從10年開始發展,在13年開始不斷出現暴雷潮,當時的影響都還不大,直到15年迎來行業的巔峯時刻,16年開始急速下滑。

15年網貸平臺e租寶出事的時候,我在勞務大廳辦事的時候,親眼看到e租寶的企業員工組團去申請勞動仲裁,這正是這個案例讓網貸進入了大多數人的視野。

這次團貸網的傷害更大,牽連到的人更多。

說來也奇怪,p2p行業一直暴雷不斷,但人們還是前赴後繼的到網貸平臺上去投資。

團貸網老總投案自首,昔日P2P頭部平臺要涼,投資安全警鐘長鳴

網貸行業天生高風險

說到根本網貸平臺就是一箇中間商,一頭聯絡借貸人,一頭聯絡出借人。爲了獲取兩方的客源,對借貸方的審覈肯定是非常的寬鬆,要不然借貸人借不到錢是不會來平臺的。對出借方就是用高息引誘,動輒超過10%的年化收益率妥妥的秒殺一切金融理財。

平臺本身不會產生價值,拿什麼支付給出借人承諾的高利息呢?只有讓借貸人付更高的利息才能維持平臺的正常運行。

高利息直接增加了借款人的用錢成本,如果借錢是用來發展企業,高額的利息其實是給企業增加了更多的風險,不管是個人借貸者,還是企業借貸者,都面臨着還款能力不足的問題。

存錢、貸款本來是銀行乾的事情,爲什麼p2p可以乾的這麼火熱?通常到網貸平臺借錢的客戶正是銀行認爲的高風險客戶,銀行有完善的風控體系,一旦察覺某些借貸者還款能力不足,就會終止對其的放貸,這部分有貸款需求的人只能承擔着高利息找網貸平臺。

所以說網貸行業天生就是高風險,整個借款流程一定是不健康的,只能做一些銀行不願意做或者銀行不能做的業務。

網貸的風險比投資證券的風險更可怕

對於普通投資人來說,網貸的風險比投資證券的風險更可怕。

有人就說了,銀行存款的利息太少了,存銀行就是等着貨幣貶值,證券投資門檻高更是一竅不通。在網貸平臺上投資,到期就可以收回本金和利息,至少普通投資者看的懂。

這就是對普通投資者最大的傷害,因爲證券投資的高風險人人皆知,在進入股市前一般都會認真的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而P2P投資在前期宣傳的時候給人造成一種就是定期存款的感覺,出借時間,和到期後收到的利息提前說的明明白白,大家一看利息這麼高,正好有一筆錢暫時用不到,那就放到平臺上出借吧。

普通投資者本以爲到期一定會收回本金和利息,在出借錢時根本就沒有想到會有損失本金的風險,出借的這部分錢可能是下一年結婚買房的錢,可能是給孩子上學用的錢,可能是自己的養老錢。

每一筆損失都能給一個家庭造成沉重的打擊。

像我們定投指數基金,每次我都會說用減去日常開銷剩下的一半資金投資就可以了,但是很多投P2P平臺的人,就像投餘額寶一樣的,把所有的錢都放在裏面生息,如果趕上暴雷對家庭財產的傷害可想而知是多麼的嚴重。

樹立正確的理財觀

大多數P2P投資者都是沒有任何理財基礎的人,並不是說有錢人就一定懂得理財,智商高、學歷高、收入高的人並不一定就有一個健康的理財觀,在暴雷的平臺裏不乏有很多年收入幾十萬的高薪人士。

你能說這些人什麼都不懂嗎?肯定不是。

天上不會掉餡餅,也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怪人們被高息矇蔽了雙眼,已經看不到風險了。

每日的指數估值表裏最後一欄有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在3%多一點點。通常範圍在3%到5%之間,這大概可以給投資回報率做一個參考。

另外P2P違規操作也是其一大致命因素,大量平臺融資之後不是出借,而是爲自己身後的公司輸血,更有甚者就是一個龐氏騙局。

除了50萬以內的銀行存款保本之外,任何投資都有損失本金的風險。我們在做投資之前一定要考慮好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能夠實現財富的保值,很難靠投資發家致富。

富人用1000萬去投資,每年只賺5%依然有50萬的收益,普通投資者所有可供投資的錢可能還不到50萬,即使每年可以賺80%,依然沒有富人賺的多,5%的收益和80%的收益哪個更容易獲得不用我說了吧。

普通人的本錢太少了,但是市場是公平的,不會因爲你的本錢少就給你高收益,如果追求高收益一定會承擔高風險。

團貸網實際控制人唐軍,爲A股上市公司派生科技實際控制人,派生科技已緊急停牌,既在團貸網存錢,又買了派生科技股票的朋友要哭會了。

只願更多的人能接觸到指數基金,瞭解指數基金,賺大概率可以賺到的錢,而不是冒高風險去搏小概率的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