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雁塔塔形秀丽,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但有人却觉得,丹棱白塔造型与小雁塔相似,甚至比小雁塔还要美丽端庄一些。丹棱白塔,原名白鹤寺塔修建于唐代大中(847-860)年间,站在塔下,抬头仰望,只见层层叠叠的塔檐,在雄浑的气势中不失秀美。

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在眉山丹棱县城区西门口,有一座密檐砖塔,已经有1100年历史,历经无数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这座塔是为了陪衬寺院而修建的,设计布局都令人惊叹,与西安小雁塔,乐山唐代灵塔造型极为相似,甚至有人觉得它美过小雁塔。

为陪衬白鹤寺而建,美过小雁塔,历经1100年风雨不倒

丹棱白塔,原名白鹤寺塔修建于唐代大中(847-860)年间,站在塔下,抬头仰望,只见层层叠叠的塔檐,在雄浑的气势中不失秀美。但是,如此考究的白塔,却是为了陪衬原丹棱白鹤寺建筑群而建。

从汉代到隋朝,佛塔的地位很高,人们见到佛塔会不自觉感到庄严的气氛。寺院的建筑,都是围绕着佛塔来修建,佛塔高高耸立在寺院的中心处,一看便知寺院的大体布局。

到了唐朝,寺院的建筑不再以佛塔为中心修建,而是以礼佛诵经参禅的殿宇为中心。因此,佛塔成了寺院的陪衬,不再处于寺庙中心处,有的修建在寺庙后面,有的修建于寺院旁边。

丹棱白塔生来就是为了陪衬,因为有了白塔,白鹤寺才更显得庄严,更令人信奉。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丹棱白塔成了四川境内最悠久的密檐式砖塔,也是眉山市最古老的建筑艺术精品。

众所周知,大雁塔与小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塔形秀丽,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但有人却觉得,丹棱白塔造型与小雁塔相似,甚至比小雁塔还要美丽端庄一些。

砖檐像鸟翼一样,檐角挂风铃,是丹棱古八景之一

丹棱白塔中间设有蹬,可以盘旋达顶,造型奇特雄伟。通高27.5米,塔刹高2.2米,呈现正方形四角砖尖14层密檐式塔。层与层之间的距离很近,塔檐紧密相连,呈现出层层叠叠的视觉效果。有趣的是,檐角原悬挂有72只铜铃,风吹铃铛响,还有白云环绕,有“白塔钟声”的美誉,是丹棱古八景之一。

远看,丹棱白塔与西安小雁塔相似,雄中透露出优美。走近了看,抬头,白塔好似重檐楼阁式的重檐,各层砖檐叠出部分,自下而上的逐层递减,形成柔和的抛物线外廓。砖檐像鸟翼一样的造型,仿佛振翅欲飞,让人觉得畅快。

丹棱白塔历史悠久,是丹棱县的历史见证,自隋开皇时,丹棱就建制设县。人们修建丹棱白鹤寺,象征着“地王”,然后又建文庙,建丹棱白塔陪衬白鹤寺,为古城增加一抹色彩。

在宋朝时,丹棱白塔进行维修。据《明统志》记载:白塔寺在丹棱县治西,旧名白鹤,唐大中末建,宋重修,苏轼为记,永乐初改今名。后经过专家考证,塔为方形十四级密檐式砖塔,据说是后期维修时所致。

传说,丹棱像个竹筏子,修建白塔是为了镇水避灾

关于丹棱白塔的修建原因,还有一段民间传说,当地老百姓口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修建丹棱白塔是为了“镇水避灾”。

丹棱县城两面靠山,中间是一条河,丹棱城市就像个竹筏子,每年的雨季都要发洪水,对当地居民造成很大的伤害。

龙鹤仙女托梦给城中父老,说如果在城市的上游台地上修一座塔,再用铁豪竿钉住,这座城就不会被洪水冲毁,于是就修建了这座白塔。但是龙王不高兴了,鼓动水族,发起大水淹城。

龙鹤仙女知是龙王在作怪,只有保住白塔,丹棱城才能平安。仙女赶来,制服了龙王,河水一下子退去,救下全城百姓们。龙王求饶,保证不再发大水了,龙鹤仙女这才放了龙王。

从此,丹棱每年的洪水从来没有淹到白,丹棱县城有了白塔,有了铁豪竿,也免除了水患之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