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已過,“銀十”到來,整個金九在平淡中過去,大家似乎對已過一半的銀十普遍也未報太大希望。市場旺季難旺,紗線銷售不佳,價格弱穩,企業補庫謹慎,更加青睞新疆棉。目前節後各紡織市場已陸續開工,價格基本持平,開局平穩,一些紡企反映下游詢價量較節前有所好轉,但整體心態仍較弱。實際上,隨着紡織市場趨向多元化,上下游影響因素錯綜複雜,不再受傳統的需求淡旺季單一而影響,因而“淡季不淡,旺季不旺”或者將更加常態化。而對於紡企來說,只要價格不出現大起大落,穩定銷售,保有一定的利潤,就是“歲月靜好”了。

截至10月18日,國內C32S均價報收24143元/噸,比上月同期下跌200元/噸。廠商多表示接單不佳,庫存壓力較大,產品提價無力。究其原因無外乎於以下幾點:一、期貨持續下跌,截至18日,鄭棉主力收盤15345元/噸,相較於9月同期的16435元/噸,下跌了1090點。而棉紗更是從26550元/噸跌到了24525元/噸,跌超2000有餘。作爲市場風向標的期貨持續下跌,嚴重打擊了市場信心;二、進口紗維持低位,衝擊國產紗。8月我國進口紗約20萬噸,環比雖然持平,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約25.97%,由於國際棉花價格持續下跌,進口紗對國產紗的衝擊將越來越大;三、新疆棉走低,棉紗難尋支撐。國慶節後,新棉價格同樣開啓了下跌模式,這讓紡織廠觀望心理增強。

從庫存來看,自9月中旬開始,純棉紗市場庫存開始逐步累積,10月份市場進一步走淡,庫存水平加速上升,目前已超過去年12月庫存水平。這也是導致目前市場悲觀情緒的原因之一,很多廠家以不累庫存爲核心思想,順價走貨爲主。而開機方面,近期已經有部分紡企開始降低負荷,以應對持續不佳的市場行情,另外多數紡企反映今年春節前可能出現提前放假的情況。

進口紗方面,通過本次上海紗線展瞭解到,今年外商參展數量上升,主要是外盤銷售壓力仍較大。相反的,中國貿易商在展會上的聲音頗有降溫和謹慎的意思。截至18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幣現貨價報收24023元/噸,與上個月同期相比下跌230元/噸,跌幅略大於內紗。從主要進口國來看,越南方面工廠銷售壓力仍大,不同工廠庫存水平在1-3個月,大多處於開證即可發貨的狀態。不少工廠有減產停產計劃;印度方面要好一些,8月印度棉紗出口10.7932萬噸,同比大增36%,環比增加6.97%。其中,中國和孟加拉出口量最大,約佔總數的一半;巴基斯坦方面,價格持穩爲主,成交不佳。總的來說,全球棉紗近期普遍受到中國市場需求不佳的困擾,再加上貿易戰和匯率已經開始顯著影響全球貿易,國內外市場悲觀情緒蔓延。

期貨方面,如果前文所說,自9月中旬至今棉紗期貨主力價格已跌超2000元/噸,受“買漲不買跌”情緒影響,棉紗期貨成交量也再次下跌,國慶至今每日基本維持在3000手不到。同時,“紗隨花舞”現象依舊維持,只不過這次差價維持在9000元/噸左右。

作者:XXX;來源: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爲傳播更多信息爲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爲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