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米上市已有一個月,受託市價大幅下調及陳稻拍賣至新稻上市的無縫隙銜接雙重作用使得新米自上市以來便開啓了下跌模式,米企直呼一天一個價格,經銷商方面也變得更加謹慎起來。那麼當前米價是否已觸底了呢?後市還會繼續深跌嗎?筆者認爲2018年新米價格已基本觸底,局部地區或將迎來反彈,具體原因如下。

託市啓動支撐稻價

由於今年水稻託市啓動的時間較晚,因此在十月中旬以前國內稻價持續徘徊,僅局部地區啓動了中央儲備糧收購,且從基層反饋的情況來看,入庫價低、收購標準嚴格爲普遍現象,例如東北黑龍江國標三等圓粒水稻實際入庫價格僅爲1.28元/斤左右。中晚秈實際入庫價格爲1.21-1.22元/斤,需要過篩。但自10月16日開始國家糧食物資儲備局率先在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符合條件的地區啓動中晚秈稻託市政策,這樣一來爲稻價底部形成一定的支撐,藉此市場稻價逐漸向託市價靠攏,特別是隨着收購的深入米企入市採購成本也將小幅增加,並且從今年政策來看,未來託市啓動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屆時米價將止跌企穩,或退出跌跌不休模式。站在農戶的角度來講,這稻子真實捨不得賣!辛辛苦苦一整年到頭來水稻價格卻是如此這般的低,特別是在東北農戶惜售心理反映相對強烈。畢竟人工和農資成本成本節節攀升。

優質糧源成搶手貨

今年自新稻上市以來,優質水稻市場價與往年相比確實低的很多,不過近段時間優質稻價受收購主體的增多及農戶惜售,南北方優質稻已出現了上漲的苗頭。此輪東北黑龍江長粒香水稻穩中價格上漲,甚至局部地區出現了搶糧的現象,筆者認爲主要原因在於優質稻減少,特別是今年新稻生長期經歷了先旱後澇的現象,特別是黑龍江第一季積溫帶,如哈爾濱五常、方正、通河地被受澇,新季水稻出現掉穗和減產的現象。同時稻價過於偏低,農戶大多數不認賣,隨着大集團啓動收購,稻價自然見漲。南方黃花佔品種因近兩年高溫天氣,農戶種植面積略有縮減,出米率高,新米顏色白更受企業青睞,截止目前江西產黃花佔稻價已漲至1.36元/斤。

進口米衝擊減弱

據海關數據統計1~8月份我國累計進口大米201萬噸,同比減少65.8萬噸,減幅24.6%;其中,8月份我國進口大米13萬噸,究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國持續低價向市場拍賣陳糧,使得大米內外價差不斷縮小。同時人民幣貶值,進口成本增加,使得進口總量大幅下降,進口已與國內失去競爭優勢。1~8月份累計大米淨進口下降至76.9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119.2萬噸,進口大米對國內大米市場的衝擊也進一步下降,提供寬鬆的競爭環境。

綜上所述,隨着水稻託市啓動範圍擴大及優質糧稀缺使得未來米市行情將趨於平穩,繼續下行空間相對有限,有提貨意向的經銷商可適當備貨了。另外進入11月份後我國主銷區天氣氣溫下降,新米水分也自然降低,新米的貯存條件也將有所好轉,隨着人們飲食節後的變化,對優質米需求增加。例如特別是東北產區的珍珠米及長粒香和稻花香等大米均具有一定的抗跌性。由於今年遼寧本地產遼星米還未大量上市,後市行情或圍繞2.15元/斤內小幅波動。同時江蘇產區晚粳稻也將於月底前大量上市,普通米間將迎來一場激烈的競爭。

作者:XXX;來源:糧油信息網;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爲傳播更多信息爲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爲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