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缅因猫 Uli

关于传统工艺个人来说其实非常感兴趣,就像早几年流行的刺绣、蓝染、Boro 褴褛拼接等,如果有机会我还蛮想亲自到这些工作坊体验一番。

▲(image:jolygram.com)

但关于蓝染、Boro 拼接我们都写过不少相关的文章,反而没有一篇比较全面的文章去和大家聊聊刺绣这门工艺,很多人对这个领域大概只熟知横须贺刺绣和刺し子吧?

▲横须贺夹克我想不需要详细介绍了,二战后,因为一些驻日美国士兵希望返乡的时候能带上一些纪念品回家,于是让裁缝师们在他们的飞行员夹克上绣上图腾。(image:@TokyoFashion)

再加上,如今当下年轻人大多喜欢大 logo、新奇抢眼的图案或机能元素的东西,到底还有谁关注这些有温度的传统工艺,还有谁会在乎传统刺绣工艺的精致美呢?所以今天,Uli 想和大家聊一聊不同地方的刺绣工艺,希望看完文章后你会有所收获吧。

▲(image:@Lam Kwong Fat)

说到刺绣,我国当然是当之无愧的宝藏源地之一了,四大名绣的历史源远流长。除此以外,在潮流圈颇为流行的刺绣工艺,日本地区称得上是最有代表性之一了,visvim、Cal O Line 等复古风的品牌都爱在自家产品中加入刺绣设计点缀。

▲PC SASHIKO (image:porterclassic.com)

▲Vans x FDMTL (image:porterclassic.com)

另外早前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在日本就有不少刺绣职人,其中古着再造品牌 SHANANA MIL 的创始人兼设计师 Satoshi Takahashi 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之一。他会利用不同色彩的棉线在古着服饰绣上花朵、笑脸、十字架、骷髅头等图案,令服饰增添了一份独特感。

▲SHANANA MIL

那在日本地区又藏了哪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刺绣工艺呢?首先第一个出场的是大家熟悉的刺し子。

刺し子,也叫 Sashiko,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由于当时的阶级制度,导致农民阶层与手工业者基本上都处于贫穷的处境,妻子们为了让丈夫破旧的工作服得以继续穿着,都会用棉布作修补。

▲(image:www.tokopedia.com)

在日语中,Sashiko 的意思是“小刺”,刺绣过程中只使用一种针法缝制,称得上是比较容易入门的刺绣工艺之一吧。

▲(image:brightonfashionandtextileschool.com)

传统刺し子的设计灵感通常来自大自然,比方说云、波浪、花朵和树叶等等,也可以是一些几何线条或图形,例如互锁线、星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每种图案通常都有它的历史、特殊含义或常见用途,就像六角形状的图案设计是好运的象征。

▲(image:blog.treasurie.com)

在日本有很多品牌是刺し子工艺的忠实粉丝,例如visvim这双 Tabi Sashiko-Folk 和 FBT SASHIKO,鞋身上的刺绣就是使用了刺し子工艺制作而成的。

▲visvim Tabi Sashiko-Folk (image:carousell.com)

▲visvim FBT SASHIKO (image:carousell.com)

值得一提的还有大家熟知的 Porter Classic,2016 年时品牌还开设了一个以刺し子工艺为主的系列PC SASHIKO,这一系列产品基本上都是使用刺し子工艺制作的。

▲PC SASHIKO (image:porterclassic.com)

小巾刺绣 Kogin 是日本本州最北端青森县的津轻地方传统的刺绣工艺,是由刺し子衍生而来的,也是日本的“格绣”,主要指在麻布上进行棉线刺绣。

▲PC SASHIKO (image:japan-brand.jnto.go.jp)

简单来说,和刺し子一样,小巾刺绣是因当时生活严寒又贫穷的农民为了强补麻面料的结实度和提高衣服的保暖性能而诞生的,种类大致可分为 3 种,分别是花纹细腻的“西小巾”,以大胆的构图为特征的“东小巾”,还有就是稀有贵重的“三缟小巾”。

▲PC SASHIKO (image:sfneedleworkanddesign.org)

绣法上小巾刺绣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以经线为基准,按 1、3、5、7 基数来数布料的经线,然后再利用针绣出各种菱形对称样式,这样的绣品才能真正地被称为“小巾刺绣”。比较特别的是,小巾刺绣的图案几乎都是围绕着农村生活或自然的写照,据说至今流传下来的有两三百种图案。

▲PC SASHIKO (image:pen-online.com)

作为日本传统刺绣技艺之一,絽刺 Rozashi 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源自日本天平时代,最早见于日本东大寺的地毯之中,常见图案包括七宝柄、青海波柄等,主要用于和服、包袋和配件绣品上;而另外一种说法呢,则是源自中国传统刺绣技艺“纳纱”,由清朝传入日本。

▲(image:kknews.cc)

但无论是哪种说法我认为也没必要纠结的,絽刺的出现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并深受日本皇家贵族和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絽刺的绣法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也不是特别难,它利用了绢布上的纵横线,在线眼绣上不同的几何图案,这就是絽绣的基本概念。接着只要将不同的几何图案结合,我们就能绣出各种不同的复杂图案了。

▲(image:n-rozashi.com)

除了中国、日本,亚洲其他国家也有其传统的刺绣工艺,比方说印度,传统刺绣工艺起源于 11 世纪,他们喜欢在衣服上绣上传统的图案,以钉珠亮片装饰,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创建于 1999 年位于印度的刺绣工厂 Vastarkala,是各大奢侈品牌的指定合作商(例如 CHANEL 等),生产的绣品均是全人工刺绣。

▲IKEA 就专门和印度资深工匠打造了一个限量系列 INNEHÅLLSRIK collection。(image:new.rushi.net)

印度根据不同的宗教和种族,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刺绣风格和工艺。在印度西孟加拉邦,有一种名为 Kantha 的传统刺绣工艺。

▲(image:okl.scene7.com)

Kantha 在梵语中意为碎布、补丁,而 Kantha 工艺就是结合了拼接和刺绣的一种传统手艺。是由家中的女性传承这份手艺,将小块布料排列,重叠两三张布料后再用单针法织成被子,最早应用于被子或毛毯,图案多样,配色大胆。

▲(image:guidepatterns.com)

印度孟加拉当地妇女,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会懂得这门手工艺,最开始只是在旧衣上刺绣,后来发展成在新衣服上进行图案设计刺绣,通常是以花卉、动物,以及几何图案为主题,精致又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image:@Jessica Bellef)

另一印度刺绣工艺门派 Phulkari 源自旁遮普邦,是通过以艺术的方式小布织补针,取材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且由于制造的工艺复杂,几近失传,不仅被用于制造纱丽及婚纱,也可常见于头巾、围巾、手帕等。

▲(image:gitagged.com)

旁遮普地区的 Phulkari 意为是花,人们在节日或盛大的聚会会穿上这种刺绣的服饰,通常在手工纺织或天然染色的 khadi 布上进行刺绣。

▲(image:exportersindia.com)

Chikankari 是一种在印度高质棉布上用白色的线绣上花纹以形成阴影效果的一种刺绣,最经典的特征为基布和绣线会用上同一色调,最好的绣品出自印度北部北方邦的首府勒克瑙。

▲(image:www.tradeindia.com)

另外,Chikankari刺绣技巧十分灵活,通过印刷制造出 chikan 图案后工匠沿着图案绣制针迹,最后洗涤成品以去除印刷的印迹。它可以用倒缝、链式线迹和花饰线迹等方式刺绣,而且十分注重细节的缝合,基本上这种刺绣总爱使用花卉图案,以茉莉、玫瑰、大象等几何图像为主,有一种淡雅的美感。

▲(image:dsource.in)

在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刺绣工艺的事情后,我们是否需要认真思索一番,当下快速更迭但缺乏内涵的潮流和设计是否真的值得去吹捧呢?恰恰是传统工艺里传达的那一份匠心,那一份长年累月的坚持,那一份汗水凝聚的毅力,才值得更多人去珍惜和喜欢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