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说起日本杂志的插画师,你还只知道长场雄吗?

作者:Zaza

▲(image:《POPEYE》)

怎么样?这个封面是不是回忆满满?

相信很多朋友和 Zaza 一样,最早是从《POPEYE》了解到长场雄这位插画师,又或者是由他和日本著名生活杂货店 BEAMS 的合作而认识到他。

▲(image:ASICSTIGER)

再或者,是因为 Steppy 的第一本特刊《AGED》……

长场雄的画风相当简洁,用黑白线条描绘出当代年轻人的穿着搭配和生活方式,或许 City boys/girls 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社交媒体上也不难发现长场雄的插画被用作头像。

▲(image:BEAMS)

他在某个采访里说过:虽然他会在名人、Culture icon 当中寻找灵感,但他所画的大多数是一般人。为什么会选他们作为对象呢?因为比起只有他自己觉得有趣的事物,他宁愿更多人明白他的作品。我想,这也恰恰是他作品能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吧。

▲(image:meet project)

不过除了长场雄以外,在日本杂志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留意的老插画师,今天 Zaza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 喜欢的朋友可以自行保存。

穗积和夫

Kazuo Hozumi

▲2017 年 9 月《Men's Club》

在介绍穗积和夫之前,我们得先提到 VAN Jacket 的创始人:石津谦介。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津谦介透过《Men's Club》向日本年轻人灌输美国常春藤风格的时候,插画也是这本杂志构建常春藤世界观的重要部分,那个年代最著名的插画,可以说是穗积和夫的“Ivy Boy”。

▲穗积和夫最早在 1963 年画出这个人物:穿着美国东海岸服装的年轻男孩。其实他是模仿了日本浮世绘,将原本的武士改成十四个不同的常春藤男孩。(image:ivystyle)

后来,石津谦介将穗积和夫的作品制作成 VAN Jacket 的海报,也从那时开始, Ivy Boy 就经常出现在《Men's Club》上面,展现校园风格的不同造型,甚至成为了“常春藤”的一种标志。

Ivy Boy 的另一个高光时刻,应该是 1978 年 VAN Jacket 宣告破产的时候了。当时消息出来后,《POPEYE》制作了一期全部关于 VAN Jacket 的专题杂志,封面由穗积和夫绘制,男孩脸上依然是熟悉的微笑:)。而这一期不仅让 《POPEYE》 销售额大涨, 也将常春藤风格重新带回到人们心中。

▲《POPEYE》1978 年六月刊。编辑认为 VAN Jacket 不只是一家公司,而更像是一所学校,因此封面上出现了一句经典文案:“VAN 是我们的老师。”

不要以为穗积和夫老爷子只是位“拿画笔的”,他其实在服装文化上有着相当深刻的了解,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出版过一本《現代男性の服飾入門》,被奉为那个年代的时尚圣经。而他也曾在某个采访中提到,他 在创作 Ivy Boy 的时候全凭记忆,而不是看着照片描画。

▲(image:newyorker)

不过,虽然老爷子笔下的 Ivy Boy 最广为人知,但其实他的创作风格和题材远远不止于此,像是日本 艺伎、古建筑等等。BTW,穗积和夫读大学时念的是建筑系,后来经老师介绍接触了时尚方面的工作,如果没有这个转折,我想 IVY Style 不会像今天一样依旧经典吧。

▲穗积和夫参与制作的《日本建筑与生活简史》

小林泰彦

Yasuhiko Kobayashi

▲(image:twitter)

这里我们还得提到石津谦介与《Men's Club》,因为 插画师小林泰彦还在艺术学校读书时就受到他们的影响,也对美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当然, 也有家庭的原因,在 小林泰彦小时候,他的 母亲负责管理美国军官的房子,在他们搬走后留下很多来自美国的产品目录, 成为了小林泰彦 对于美国服饰与生活的最初印象。

▲石川次郎和小林泰彦(image:paravi)

后来小林泰彦在 1967 年进行了第一次美国之旅,沿途用写生的方式记录美国人的穿着打扮,在当时很受欢迎的杂志《平凡パンチ》当中还有专门的“图片报道”专栏。

不过从插画当中能够看出,与石津谦介眼中的精致美式生活不同,小林泰彦更喜欢坚固耐用的户外、工装风格,可说是 Heavy-duty Style 的奠基人。因此他的创作题材也基本和露营、远足有关,推崇户外生活方式。

▲(image:twitter)

那本潮流人士几乎人手一本的《Made in U.S.A.》,便是在 小林泰彦 的提议下制作而成的。他认为这种类似“邮购目录”的工具书最能代表美国生活,读者也能从这三千种不同物品里了解到美式着装中粗犷、朴素,功能性更强的一面。

▲(image:everylittled)

大桥步

Ayumi Ohashi

▲(image:magazinehouse)

上面提到一本名叫《平凡パンチ(Heibon Punch)》的杂志,虽然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但在上世纪 6、70s 的时候,它和《Men's Club》一样,是当时年轻人热捧的读物。《平凡パンチ》当中包含政治、时尚趋势、性与漫画等内容,面向大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读者,并邀请来石津谦介撰写男装专栏,自然而然,IVY Style 成为了它的招牌风格。

▲由于 Magazine House 的改制,《平凡パンチ》在 1988 年停刊。次年重新出版,但很快又再次停刊。 (image:magazinehouse)

《平凡パンチ》起初创刊时,由女性插画师大桥步来绘制封面,她画了五位 IVY Style 男孩,他们梳着西装头,穿着休闲西装外套、九分裤、乐福鞋,在敞篷跑车旁边聊天,似乎描绘出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所向往的(顶级)休闲生活状态。

▲ (image:magazinehouse)

这本杂志从创刊开始就相当火爆,将原本小众的 IVY Style 推向了主流,大批青少年穿着常春藤服饰聚集在银座,甚至用《平凡パンチ》封面 DIY 做成钱包,展示自己是个紧跟潮流的玩家。

▲《平凡パンチ》至今仍然被称为“传奇日本杂志”。去年 Christophe Lemaire 聊到 Uniqlo U 秋冬系列的设计时,说到他在中目黑的二手书店偶然发现了《平凡パンチ》,也从大桥步所创作的插画当中获得了灵感。(image:magazinehouse)

在大桥步 60 岁的时候,她还自己出版了生活杂志《Arne》,整本刊物都由她一手包办,她策划每期主题、邀稿、采访,甚至填单邮寄也亲自上阵。

《Arne》专访过村上春树、柳宗理、深泽直人等等,撇开长篇大论的对谈,转而从他们生活的细微处取材,像是工作室某个角落、日常饮食,甚至他们平时使用的物品,据说在采访村上春树的时候,大桥步就在 《Arne》 里放上了他的脚踏车与运动鞋。这样也使得这些遥不可及的人物也和读者拉近了距离。(Zaza 还没看过《Arne》但非常想看,读过的朋友麻烦来留言交流好吗~)

▲(image:kiinii)

虽然今天都在讲插画师,但想必你也发现了,这些插画师见证了日本杂志的兴衰,日本时尚风潮的跌宕起伏。实际上,他们也通过当时的杂志、如今的网络等媒介,用作品输出着他们的想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对于国内读者而言,我们即便看不懂日本杂志上的文字,也能透过这些可爱的插画,get 到创作者想传达的信息,也未尝不是一种学习的乐趣。

▲(image:flicke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