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說起日本雜誌的插畫師,你還只知道長場雄嗎?

作者:Zaza

▲(image:《POPEYE》)

怎麼樣?這個封面是不是回憶滿滿?

相信很多朋友和 Zaza 一樣,最早是從《POPEYE》瞭解到長場雄這位插畫師,又或者是由他和日本著名生活雜貨店 BEAMS 的合作而認識到他。

▲(image:ASICSTIGER)

再或者,是因爲 Steppy 的第一本特刊《AGED》……

長場雄的畫風相當簡潔,用黑白線條描繪出當代年輕人的穿着搭配和生活方式,或許 City boys/girls 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社交媒體上也不難發現長場雄的插畫被用作頭像。

▲(image:BEAMS)

他在某個採訪裏說過:雖然他會在名人、Culture icon 當中尋找靈感,但他所畫的大多數是一般人。爲什麼會選他們作爲對象呢?因爲比起只有他自己覺得有趣的事物,他寧願更多人明白他的作品。我想,這也恰恰是他作品能受到大家喜愛的原因吧。

▲(image:meet project)

不過除了長場雄以外,在日本雜誌裏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留意的老插畫師,今天 Zaza 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 喜歡的朋友可以自行保存。

穗積和夫

Kazuo Hozumi

▲2017 年 9 月《Men's Club》

在介紹穗積和夫之前,我們得先提到 VAN Jacket 的創始人:石津謙介。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石津謙介透過《Men's Club》向日本年輕人灌輸美國常春藤風格的時候,插畫也是這本雜誌構建常春藤世界觀的重要部分,那個年代最著名的插畫,可以說是穗積和夫的“Ivy Boy”。

▲穗積和夫最早在 1963 年畫出這個人物:穿着美國東海岸服裝的年輕男孩。其實他是模仿了日本浮世繪,將原本的武士改成十四個不同的常春藤男孩。(image:ivystyle)

後來,石津謙介將穗積和夫的作品製作成 VAN Jacket 的海報,也從那時開始, Ivy Boy 就經常出現在《Men's Club》上面,展現校園風格的不同造型,甚至成爲了“常春藤”的一種標誌。

Ivy Boy 的另一個高光時刻,應該是 1978 年 VAN Jacket 宣告破產的時候了。當時消息出來後,《POPEYE》製作了一期全部關於 VAN Jacket 的專題雜誌,封面由穗積和夫繪製,男孩臉上依然是熟悉的微笑:)。而這一期不僅讓 《POPEYE》 銷售額大漲, 也將常春藤風格重新帶回到人們心中。

▲《POPEYE》1978 年六月刊。編輯認爲 VAN Jacket 不只是一家公司,而更像是一所學校,因此封面上出現了一句經典文案:“VAN 是我們的老師。”

不要以爲穗積和夫老爺子只是位“拿畫筆的”,他其實在服裝文化上有着相當深刻的瞭解,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出版過一本《現代男性の服飾入門》,被奉爲那個年代的時尚聖經。而他也曾在某個採訪中提到,他 在創作 Ivy Boy 的時候全憑記憶,而不是看着照片描畫。

▲(image:newyorker)

不過,雖然老爺子筆下的 Ivy Boy 最廣爲人知,但其實他的創作風格和題材遠遠不止於此,像是日本 藝伎、古建築等等。BTW,穗積和夫讀大學時念的是建築系,後來經老師介紹接觸了時尚方面的工作,如果沒有這個轉折,我想 IVY Style 不會像今天一樣依舊經典吧。

▲穗積和夫參與制作的《日本建築與生活簡史》

小林泰彥

Yasuhiko Kobayashi

▲(image:twitter)

這裏我們還得提到石津謙介與《Men's Club》,因爲 插畫師小林泰彥還在藝術學校讀書時就受到他們的影響,也對美國文化產生了興趣。當然, 也有家庭的原因,在 小林泰彥小時候,他的 母親負責管理美國軍官的房子,在他們搬走後留下很多來自美國的產品目錄, 成爲了小林泰彥 對於美國服飾與生活的最初印象。

▲石川次郎和小林泰彥(image:paravi)

後來小林泰彥在 1967 年進行了第一次美國之旅,沿途用寫生的方式記錄美國人的穿着打扮,在當時很受歡迎的雜誌《平凡パンチ》當中還有專門的“圖片報道”專欄。

不過從插畫當中能夠看出,與石津謙介眼中的精緻美式生活不同,小林泰彥更喜歡堅固耐用的戶外、工裝風格,可說是 Heavy-duty Style 的奠基人。因此他的創作題材也基本和露營、遠足有關,推崇戶外生活方式。

▲(image:twitter)

那本潮流人士幾乎人手一本的《Made in U.S.A.》,便是在 小林泰彥 的提議下製作而成的。他認爲這種類似“郵購目錄”的工具書最能代表美國生活,讀者也能從這三千種不同物品裏瞭解到美式着裝中粗獷、樸素,功能性更強的一面。

▲(image:everylittled)

大橋步

Ayumi Ohashi

▲(image:magazinehouse)

上面提到一本名叫《平凡パンチ(Heibon Punch)》的雜誌,雖然現在知道的人不多,但在上世紀 6、70s 的時候,它和《Men's Club》一樣,是當時年輕人熱捧的讀物。《平凡パンチ》當中包含政治、時尚趨勢、性與漫畫等內容,面向大學生和剛步入社會的讀者,並邀請來石津謙介撰寫男裝專欄,自然而然,IVY Style 成爲了它的招牌風格。

▲由於 Magazine House 的改制,《平凡パンチ》在 1988 年停刊。次年重新出版,但很快又再次停刊。 (image:magazinehouse)

《平凡パンチ》起初創刊時,由女性插畫師大橋步來繪製封面,她畫了五位 IVY Style 男孩,他們梳着西裝頭,穿着休閒西裝外套、九分褲、樂福鞋,在敞篷跑車旁邊聊天,似乎描繪出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所向往的(頂級)休閒生活狀態。

▲ (image:magazinehouse)

這本雜誌從創刊開始就相當火爆,將原本小衆的 IVY Style 推向了主流,大批青少年穿着常春藤服飾聚集在銀座,甚至用《平凡パンチ》封面 DIY 做成錢包,展示自己是個緊跟潮流的玩家。

▲《平凡パンチ》至今仍然被稱爲“傳奇日本雜誌”。去年 Christophe Lemaire 聊到 Uniqlo U 秋冬系列的設計時,說到他在中目黑的二手書店偶然發現了《平凡パンチ》,也從大橋步所創作的插畫當中獲得了靈感。(image:magazinehouse)

在大橋步 60 歲的時候,她還自己出版了生活雜誌《Arne》,整本刊物都由她一手包辦,她策劃每期主題、邀稿、採訪,甚至填單郵寄也親自上陣。

《Arne》專訪過村上春樹、柳宗理、深澤直人等等,撇開長篇大論的對談,轉而從他們生活的細微處取材,像是工作室某個角落、日常飲食,甚至他們平時使用的物品,據說在採訪村上春樹的時候,大橋步就在 《Arne》 裏放上了他的腳踏車與運動鞋。這樣也使得這些遙不可及的人物也和讀者拉近了距離。(Zaza 還沒看過《Arne》但非常想看,讀過的朋友麻煩來留言交流好嗎~)

▲(image:kiinii)

雖然今天都在講插畫師,但想必你也發現了,這些插畫師見證了日本雜誌的興衰,日本時尚風潮的跌宕起伏。實際上,他們也通過當時的雜誌、如今的網絡等媒介,用作品輸出着他們的想法,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對於國內讀者而言,我們即便看不懂日本雜誌上的文字,也能透過這些可愛的插畫,get 到創作者想傳達的信息,也未嘗不是一種學習的樂趣。

▲(image:flicker)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