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Uli

倘若你有時刻關注潮流圈的新聞資訊,會發現近期 Virgil Abloh 和 Arc'teryx 這兩個名字經常雙雙「上頭條」。

這一切源於 Virgil Abloh 在 Louis Vuitton “Heaven on Earth” 2020 年秋冬男裝時裝秀謝幕和出席 Nike Future Forum 時,恰好兩次都穿了件 Arc'teryx。

Virgil Abloh 在 Louis Vuitton “Heaven on Earth” 2020 年秋冬男裝時裝秀謝幕和出席 Nike Future Forum 時穿了全粉藍色的 Arc’teryx Alpha SV Jacket 和迷彩 Alpha Jacket LT Gen 2 Multicam。(image: Picuki.com、nssmag.com)

再加上在 Off-White FW 2020 RTW 秀場上展示了一系列由 Virgil Abloh 自發改造的 Arc'teryx 的衝鋒衣,隨即引起潮流人士們的高度討論。於是乎便有了「未來是否將有 LV/Off-White x Arc’teryx 的可能?」、「這一舉動是不是有點叫囂 Maison Margiela x The North Face 的意味?」等流言猜測四起的現象。

(image:WWD、celebsfirst.com)

現在來看,時裝、街頭潮流和機能結合這一手段其實沒什麼好值得驚喜的,畢竟會玩的戶外機能品牌幾乎都玩過。Arc’teryx 就更不用說了,早在 2012 年就和 Boston 街頭時尚名所 Concepts 合作推出以「SEAL」命名的 Squamish Jacket。

(image:freshnessmag.com)

而最長情,也是最爲人熟知的合作伙伴必然是 BEAMS 無疑了。自爲慶祝 BEAMS 成立 35 週年,雙方合作推出 colorful 配色的 Theta SV Jacket 以及 BEAMS 標配橙色的 Stinger Jacket,開賣後迅速售罄,玩色的設計就成爲了雙方多年間維持「熱戀」狀態的方程式。

(image:matome.naver.jp)

那爲什麼 Virgil Abloh 是否會和 Arc'teryx 合作在當下會有如此大的話題性呢?Uli 個人猜測有兩大因素,一是 Virgil Abloh 在潮流時尚圈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二是 Arc'teryx 品牌自帶的「話題爭議性」。

(image:freshnessmag.com)

第一點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懂的,Uli 來講一下第二個因素吧。在此之前,我們先重新看看 Arc'teryx 這隻「鳥」以及它的所作所爲。

(image:IG@yosshi625)

說起 Arc'teryx,可能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早在 90 年代便率先使用 GORE-TEX 面料做衣服。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業界以「機能戶外的老父親」、「世界上最精心製作的戶外服裝」、「Arc’teryx 的裝備是戶外運動者的愛馬仕」等來形容它。

(image:IG@arcteryxkorea)

較之其他戶外品牌,誕生在 1989 年的 Arc'teryx 其實資歷並不算深,之所以能夠在短短三十年裏攀升至一線之列,原因有二,第一是產品定價走高端路線,一個字總結,貴!加上品牌實行物以稀爲貴的政策,每款產品的貨量極少,成功塑造出高不可攀的形象,叫人趨之若鶩。

(image:IG@arcteryxkorea)

當然,敢開這麼高的價怎麼也得有真材實料的產品才叫人信服,自創立以來 Arc'teryx 的出品一直以做工細緻以及深厚的技術支持見稱。品牌某些產品的製造需要花費幾個小時,歷經數百個操作步驟才能製作完成。

(image:IG@arcteryxkorea)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 Arc'teryx 王牌產品 Alpha SV 夾克,當年由 67 位專家經歷 4 年的研發創造,採用 N100p-X 防水面料,並結合三段式 GORE-TEX面料,極致地達到最大化的防風防水、高透氣和耐穿耐磨等機能。自 1998 年面世後,Alpha SV 一直不斷地被創新,由初代 708g 發展到今天的 490g,成功輕量化達 30%。

(image:IG@uniuuny、@852at604)

那款爲美國海軍陸戰隊度身打造的 Improved Load Bearing Equipment(ILBE)系統揹包,品牌由研發到實驗歷時 7 年時間才正式面世。

(image:goods.ruten.com.tw)

除此以外,從 1998 年 Arc’teryx 率先開發使用了具有聚氨酯塗層的 WaterTight™ 防水拉鍊,到 2016 年推出 RS™ 拉鍊,開發了享譽全球的防水拉鍊系統等如此種種都暗示了Arc'teryx 必然會受到戶外老司機們的追捧。

(image:nextluxury.com)

而在 Off-White FW 2020 RTW上經 Virgil Abloh 的手,將 Arc'teryx 招牌的機能外套搖身一變,改裝成時裝款的荷葉裙子 look 或解構的模樣,使 Arc'teryx 呈現了截然不同的另一面。

(image:IG@virgilabloh)

一個是爸爸們青睞的高端機能品牌,一個是當下大熱的街頭時裝設計師,分別追捧這兩個領域的粉絲必然會對此次改裝風格持有不同的態度和意見,尤其是 Arc'teryx 的老粉。

(image:IG@virgilabloh)

寫到這 Uli 想起前幾天 Louis Vuitton 釋出的NIGO® x Virgil Abloh LV² 系列,最引人矚目的當然是 LV 經典的 Monogram 圖案拼接 Damier 格紋的設計。

(image:LV)

尤其是那一 set 丹寧配色的套裝,東西方元素結合,看來這波又要令不少朋友錢包失守了。

(image:LV)

除此以外,Uli 大膽推測對於街頭潮流人士們,那件致敬 HUMAN MADE 的飛行員夾克的搶手程度自然也不在話下,就衝它背後飾有的「LV MADE」標誌以及富士山圖像,對於 NIGO® 的粉絲來說足夠有吸引力~

(image:LV)

不過在大家對期待雙方合作還是希冀 Virgil 別把「毒手」伸向 Arc'teryx 爭論不休之時,Uli 我卻被上文提及 Virgil Abloh 出席 Nike Future Forum 時穿的那件迷彩 Alpha Jacket LT Gen 2 Multicam 吸引了。

(image:IG@virgilabloh)

那這件 Alpha Jacket LT Gen 2 Multicam 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吸引到 Uli 呢?寫到這,終於講到今天真正的主角了。

到目前爲止,可能不少朋友已經可以對 Arc'teryx 及其王牌產品和技術如數家珍。但有一點可能大家還沒來得及發現,其實品牌還有一條專爲執法和武裝部隊設計特殊產品的系列支線 Arc'teryx LEAF。而 Virgil 穿的那件 Alpha Jacket LT Gen 2 Multicam 正是來自 LEAF。

(image:Arc'teryx LEAF)

Arc'teryx LEAF 中的 LEAF 指Law Enforcement Armed Forces,是多國軍警執法單位的指定軍事服裝,比方說英國反恐特警 CTSFO、美國空軍傘降救援隊及 CCT 戰鬥控制小組等特種部隊,但並不屬於嚴格意義由國防開支官方採購的軍品,更多屬於國防部認證產品,也就是可以由士兵自行採購。

(image:Arc'teryx LEAF)

Arc'teryx LEAF 的成立從 2003 年爲美國海軍陸戰隊開發了一款名爲 ILBE 的揹包開始。

ILBE 是 Improved Load Bearing Equipment 的簡稱,說白了就是一個改進版的揹負系統,用來替代舊式的愛麗絲和 MOLLE( Modular Lightweight Load-carrying Equipment)。

Marine wearing the ILBE during a training exercise in 2007 (image: WallpaperAccess)

2002 年底,由於對 MOLLE 揹負技術的不滿,美軍決定對下一代軍用揹包進行招標,Arc'teryx 和 Gregory 旗下的兩款揹包入圍最終比拼。在阿富汗經過一年的考驗後,最終憑着出色的揹負技術,改版後的 Arc'teryx Bora 95 登山揹包成爲了最終贏家。

Arc'teryx Bora 95 backpack (image:testvinnerene.no)

但由於貝利法案修正案(美軍裝備必須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存在,Arc'teryx 不能直接爲美軍生產揹包。因此品牌便和著名的軍工生產商 Propper 合作,Arc'teryx 負責設計並控制生產質量,Propper 則是以代工的形式存在。當時 Arc'teryx 收到的訂單大約有 23 萬個。

LBE backpack (image:goods.ruten.com.tw)

而這一次的經歷也讓 Arc'teryx 悟出一條生財之道,意識到他們其實擁有一大批軍事領域的潛在客戶,於是順理成章地創建了 Arc'teryx LEAF 系列支線。

(image:Arc'teryx LEAF)

既然是奔着軍警執法單位指定軍事服裝的定位,設計和測試過程是 Arc'teryx LEAF 產品與衆不同的原因之一。一個產品在正式成爲 LEAF「成員」前需要經過無數次設計和 12 到 18 個月的嚴格實地測試,至今大部分產品維持着加拿大生產的堅持與最高質量。

Arc'teryx LEAF Alpha Jacket (image:Sangho Kim)

由於 Arc’teryx LEAF 每件產品的設計都是爲了滿足特定任務和功能需要而產生的,所以在其整個產品線上,我們很難看到有別開生面的「面孔」。但品牌有兩個「自創」的標配顏色,Wolf 狼灰色和 Crocodile 鱷魚綠(介乎於沙色和綠色之間)。

(image:monch.com)

最開始,Arc’teryx LEAF 只是對品牌市售產品進行加工改造成符合軍事需求的改版產品。發展到現在,Arc’teryx LEAF 不再倚仗品牌已有產品,成爲一個獨立的高級設計單位,而且其系列產品的設計理念均來自於美軍分層着裝系統。

(image:preppersurvivor.com)

OK,看到這大家對 Arc’teryx LEAF 應該都有所瞭解了。Uli 也挑選了幾件LEAF 品牌的當家產品,接下來給大家詳細講一講吧。

Arc'teryx LEAF NAGA 系列

NAGA 系列是爲執行偵查任務而設計的衛衣,不論是 Hoody 還是 Pullover 款式,作爲整套禦寒體系中的中間隔溫層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image:TACWRK)

衣服面料大面積使用了 CLIMASHIELD 92gsm/2.7osy Combat Fibrefi ll Insulation w/DWR 絕緣長纖維材質,重量輕、透氣保暖。而側肋和袖子均則以 PONTETORTO 7.5oz Hardface Fleece 面料填充,令使用者穿着舒適。

(image:TACWRK)

袖口留有人性化的拇指洞設計,加上柔軟的面料質地讓作戰人員不管穿在外套裏還是套上防彈背心身體都能保持靈活和舒適。

(image:preppersurvivor.com)

Alpha Jacket LT Gen 2

如果你想要入手一件 Arc’teryx GTX 外套,需要具備輕量化、耐磨、腋下設有透氣拉鍊等條件,那通常只有 Beta AR 款式可選。但倘若不想撞衫,那 Uli 覺得 Arc’teryx LEAF Alpha Jacket LT Gen 2 會是很好的選擇,和 Beta AR 相比這款面料還會更加柔軟和舒適。

(image:picclick.co)

LEAF Alpha Jacket LT 的原型是大名鼎鼎的 Alpha SV。而 Alpha Jacket LT Gen 2 的面料採用了 GORE–TEX L&F 3L 30d 尼龍平紋材料,整件衣服重量爲 420g。LT 是輕量的型號,它不像 SV、AR 型號那麼耐磨,但手感相對比較柔軟,着用舒適度相較高。

(image:tacticalequipment.it)

外套內側設有耳機線孔(雖然現在很多人都用藍牙耳機了)、腋下設置雙向的拉鍊設計,便利士兵們快速排熱、袖口設置鬆緊魔術貼等細節一個也沒落下。

(image:tacticalequipment.it)

雖然沒有設有衣領收納,但帽子處依舊有彈力收縮繩設計,可將帽子捲起,利用收縮繩釦固定。

(image:tacticalequipment.it)

衣服下襬調整使用了鬆緊帶設計,而且衣服最下端兩側還設有海綿長條,既保證了舒適度,也防止調整下襬時褶皺造成的不美觀問題發生。

(image:tacticalequipment.it)

Alpha Jacket Gen 2

Alpha Jacket Gen 2 以 GORE–TEX BD450 3L 40d 防撕裂尼龍以及 GORE–TEX L&F 3L 30d 尼龍平紋布料製成,整件衣服的重量爲 575 克,可適應寒冷的天氣穿着,或在潮溼的天氣環境中充當作戰服作爲全天候保護。

(image:Facebook@advangear)

細節處理上 Arc’teryx 從來都不會讓人失望過,瞧這外套多口袋設置不說,領口還採用了可收納的 StowHood™ 兜帽設計,在不需要使用時可以收納進衣領中,增強活動的靈活與舒適性。

(image:Facebook@advangear)

而衣服的下襬設有收縮設計,腋下設置拉鍊式通風口,袖口更有 Velcro® 的魔術貼加持確保袖套牢固密封。

(image:Facebook@advangear)

外套雙臂處還帶有 VLite™ 固定環的 4 x 4.5 Velcro® 上臂識別貼片,可用於 IFF 標記/設備的應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rc’teryx LEAF 衣服內襯都會有一個特有的防水 ID 標,在上面可以寫自己的名字,很有軍隊儀式感,細節非常到位。

(image:Facebook@advangear)

Khard 系列戰術揹包

爲滿足軍隊通訊、救護及特勤人員的需求,Arc’teryx LEAF 專門推出一個名爲 Khard 的系列戰術揹包,包括 Khard 30、Khard 45 等(代表了包款容量分別爲 30L 與 45L)。

(image:Facebook@OTTgear)

流線型設計的 Khard 系列戰術揹包特別之處在於通過外側拉鍊,可將揹包完全展開,直接可平鋪在地。

(image:wordpress.com)

打開揹包後你會發現內裏並沒有設置任何暗格,但配有 4 塊魔術貼設置,用於搭載附包,便於使用者將物品分類存放。

(image:theequipped.com)

面料上,Khard 系列戰術揹包採用的是 500D CORDURA ® 材質,並經過低反射塗層處理,在保證耐磨性的同時,也降低了包款的重量。Khard 30 的淨重爲 1.4 kg,而 Khard 45 也只有 2 kg。

(image:theequipped.com)

Khard 系列戰術揹包採用了C² 專利複合揹負系統,背戴時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劇烈運動時令包款產生左右搖擺的情況,還能夠與使用者背部緊密貼合,即便穿着戰術背心或防彈衣,仍舊能保持一定的舒適性。而肩帶外側還配有One-Wrap 專利線束系統,可將水袋引水管及通訊器材線束合理固定。而肩帶內側則採用了 SpacerMesh 尼龍網料,保證了肩部擁有優良的透氣性。

(image:theequipped.com)

Courier Bag 15

從外觀上來看,全黑的配色,沒有軍事風格揹包標配的織帶、迷彩等設計,其實一點都猜不出 Courier Bag 15 特勤戰術單肩包是 Arc’teryx LEAF 的產品,反而說他是 Veilance 系列產品我想也會有人相信。

(image:packconfig.com)

以此不難推測出 Courier Bag 15 正是爲那些老百姓根本摸不清的特工所使用的,主打 low profile 理念。

(image:packconfig.com)

雖然還未達到能潛水的級別,但面料上採用了自家的 Dongjin 310gsm/91.1 osy 630d 平紋編織尼龍面料,短時間內在小到中雨的環境下使用,Courier Bag 15 足以應付。

(image:packconfig.com)

全黑配色的包身低調且能幫助使用者更加不動聲色地融入環境。15L 的容量搭配內置魔術貼、側面拉鍊快取設計以及採用額外的穩定固定織帶,無論是監視、觀察,還是通訊、防衛武器等裝備 Courier Bag 15 都能輕鬆容納。

(image:packconfig.com)

令 Uli 感到窩心的是 Arc’teryx LEAF 在細節處置上一絲不苟的態度。瞧這款郵差包的肩帶是可調整拆卸移動的,方便左撇子使用。而且包款兩側都設有快速隱藏式防水拉鍊,不管你以哪種方式揹包,都可以不用把包擺到胸前再拉開快取拉鍊,方便快捷。

(image:packconfig.com)

看到最後,各位肯定又會問 Uli 到底哪裏可以入手,多少錢 blabla 的問題,在這我就給你們攤牌了。

首先是價格問題,既然作爲 Arc’teryx 的高端系列支線,再加上你們也看到它的做工細節有多嚴謹,Arc’teryx LEAF 的定價比普通支線要略貴一點。

(image:IG@arcteryx)

比方說上文提及的 Alpha Jacket Gen 2 售價高達 759 刀,Alpha Jacket LT Gen 2 也要 629 刀,Courier Bag 15 大概是 279 刀,Naga Pullover 售價爲 249 刀,Khard 30L 則要 399 刀。不過倘若你有錢,我想不會介意這點小錢的。

(image:packconfig.com)

關於入手問題,Arc’teryx LEAF 在我們內地並沒有正式設有門店,但大家還是可以在 Arc’teryx LEAF 官網或一些正規的海內外軍事勞保購物網站購入,譬如加拿大的 LEAF Program、911 Supply、中國臺北的 Madbackpacks 等。

(image:packconfig.com)

好啦,今天的文章到這結束了,掰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