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錦鯉魚,除了有“水中活寶石”這種高雅的暱稱,同時也會伴隨着“能喫能拉”、“嬌氣”等外號。雖然錦鯉的壽命很長,但在成長過程中要經歷很多考驗,溫度、水質、喂飼、菌蟲……都是能要命的坎,但如果現在有一尾養不“死”的錦鯉擺在你面前,你會選擇把它放進自己的魚池嗎?

這種不“死”的錦鯉就是仿生機器錦鯉。

據國內某科研團隊介紹,他們一開始是以中華錦鯉爲仿生對象做機器魚,最初也是刻意先追求它運動起來像魚,而不是說外觀像魚。挑了一條外觀非常漂亮的錦鯉,把它低溫速凍給凍硬了,趕緊拿三維掃描把它外觀的數據測下來,構成數據模型。之後再用3D打印的技術,把它們整個打印出來,這樣就做了一個仿生的殼體。

仿生魚最開始是想應用於軍事、生物科研等領域。它可在狹窄或危險水下環境中的監測、軍事偵察、水下救撈、水下考古、海洋生物觀察、水下設備檢修等工作。

現在的仿生機器魚也可作爲觀賞魚與遊人互動,他們不僅僅長得像魚,還有跟魚相似的功能,而且在集體行動時也可湧現出集羣現象。

這些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很重視仿生機器魚的研究,其中日本三菱重工研發出的用於觀賞的機器魚,市場售價達到每條1000美元。

韓國某公司研製的觀賞機器魚也深受中國富豪的喜愛,它不止有游泳的技能,它的口中裝有相機,能進行攝像,通過遙控器和監控眼鏡,還能借助魚眼一探水底風景。內部裝有鋰電池,充電5小時,續航10小時,售價爲7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4萬),可以說是非常金貴的魚了,但它依然非常受歡迎。

目前這種仿生機器魚還沒有量產,造價也比較昂貴,但是,隨着科技、生產的進步,相信批量生產指日可待。

機器魚的外觀與真魚難辨真假,不用餵食、對水質要求也約等於零,只要定期更換電池,它們就可以歡快的暢遊在自家魚池或魚缸;真的錦鯉魚要花費主人大量的時間、心血去飼養,不停的與水質、病害做鬥爭,但真錦鯉有靈性,時間長了,鯉主會發現每尾錦鯉都有自己的性格。鯉主與它們也是有感情的……

回到最開始的話題,如果這種仿生機器錦鯉擺在你面前,你會嘗試養在自家鯉池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