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出血傾向是許多不同疾病及不同出血原因的共同表現。下面,我們具體認識下出血性疾病的早期症狀。

出血性疾病的早期症狀:

1、考察出血性疾病的病史:

如自幼即有出血,輕微損傷、外傷或小手術後流血不止。應考慮爲遺傳性出血性疾病;成年後出血應考慮獲得性爲多,需查找原發病;皮膚、粘膜紫癜伴腹痛、關節痛且血小板正常者應考慮過敏性紫癜;皮膚粘膜紫癜、月經量多,血小板計數低則需考慮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以女性爲多。

2、體格檢查應注意出血的性狀和部位:

出血性疾病的早期症狀還有,過敏性紫瘢好發於兩下肢及臀部,大小不等,對稱分佈,且可伴有皮疹及蕁麻疹。血小板減少性紫瘢或血小板功能障礙性疾病常爲針尖樣出血點,呈全身性散在性分佈。

壞血病表現爲毛囊周圍出血。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有脣、舌及面頰部有血管痣。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黃疸等,可提供臨牀上原發病診斷。

出血性疾病的治療:

1、病因治療:

對獲得性的出血性疾病,必須針對病因,進行積極處理,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藥物性的血小板減少較常見,需引起足夠重視,要合理用藥;肝病引起的需積極改善肝功能。對遺傳性出血性疾病一類,目前尚缺乏根治措施,基因治療尚未普遍應用,應強調預防外傷,必要手術時,需補足缺乏的凝血因子,保證手術中及術後不發生出血,直至傷口癒合爲止。現已有基因工程合成的凝血因子可利用,並經過去病毒處理,臨牀應用較安全。

2、止血問題:

必須針對性選擇,避免濫用止血藥,大致分成血管性、血小板性出血則應用壓迫止血、改善血管通透性藥物,免疫抑制劑,補充血小板等。凝血因子缺乏則替代補充,纖溶亢進則抗纖溶等。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