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文/弋言

有些心事,孩子永远不会说给我们听。

你想靠近,孩子却说——“让我自己一个人待会儿”

你想把事事都考虑周全,孩子却说——“你烦不烦?”

面对闷闷不乐的孩子,你的关心换来的是一句——“不用你管”

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却对自己恶语相向,对父母而言,这些冰冷的言语就像一把把利剑一样刺在父母心上。

为什么孩子要对父母这么冷漠呢?为什么不能敞开心扉的跟父母聊天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孩子不会表达,或者根本不想表达。

我们需要一把钥匙,来打开关闭孩子心灵的那扇门。游戏力就是这把钥匙。

游戏力,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提出的一种育儿理念。

游戏力不是陪孩子玩乐高或者去游乐场,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一种联结。游戏是孩子的语言。有些心事,孩子不会说给我们听,但会玩给我们看。在游戏的过程中,蕴含着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兴奋、愤怒、恐惧和自卑……

不巧的是,跟孩子相比,我们很多成年人是不喜欢玩游戏的。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

1、说实话,和孩子一起玩儿不可能一直有趣,往往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三分钟热度,后面很快就会乏了。常常是孩子玩得热火朝天,家长在一旁玩手机;孩子意犹未尽,家长连连喊累。

2、当我们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大人跟我们玩得很少。回想一下你的童年,有多少跟父母一起玩儿的记忆呢?80、90年代的孩子,父母天天忙着工作,我们不是被关在幼儿园,就是被寄养在外婆家,等晃过神儿来的时候,已经快到叛逆期了。

3、在我们成年人中,有些人在童年时期累积下一些心理问题未曾治愈。当我们需要跟孩子一起玩游戏时,这些问题就会跑出来,我们本能的拒绝这些不愉快的回忆,进而阻碍我们与孩子建立联结。

对于成人来说,休闲比游戏更能让人快乐;

但对孩子而言,游戏才是生命的主要元素。

孩子为什么就那么喜欢游戏呢?

一、 即使是最平常的游戏,也具有很多功能

1、孩子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下雨天,大人恨不得立马赶回家里,孩子却眼巴巴的想去外面踩水;在家里,大人小心翼翼,避免把汤汤水水洒到地上,孩子却故意把饭菜丢在地上,盯着自己的犯罪现场一脸得意;遇到猫猫狗狗,大人可能避之不及,孩子却总是上前一步想要摸一摸,揉一揉。这些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虽然这些方式总是把场面搞得惨不忍睹、令人崩溃……

2、孩子通过游戏来表达情绪: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孩子还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很多词汇没有掌握、很多语义也含混不清,常常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别说是孩子了,即使是成年人,也常常做不到。

有的时候,孩子在拼乐高时非常暴躁,大人稍微拼得慢一点点,或者有一块拼错了,孩子就会大发雷霆,狂哭不止。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孩子是在通过游戏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这种情绪可能是累积了很久的一次集中爆发。

3、孩子通过游戏来维持关系: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什么呢?“我不跟你玩儿了”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通过“跟谁玩儿”和“不跟谁玩儿”来决定彼此之间的友情。“不跟你玩儿了”就是宣告和小伙伴的关系破裂;“重新跟你玩儿”就是宣布跟小伙伴和好如初。孩子的世界也很复杂,他们也会像成年人一样选择跟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玩儿,也会站队,也会差别对待,把自己第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玩具分享给不同的小伙伴玩儿。

4、孩子通过游戏来获得自信: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喜欢的踢皮球游戏吗?把一只球踢过去再踢回来,踢回来再踢过去……如此机械、简单的游戏在成年人看来无比枯燥、愚蠢至极,但是小孩子却出奇的喜欢。

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游戏中小孩子获得了自我认可和被他人认可的双重快乐:

1) 孩子的内心获得了满足——他们又掌握了一项新的技能,这项技能既简单又容易获得快乐;

2) 孩子从中获得了自信——当他们准确的接住球的时候,父母总会在另一端连连夸奖“漂亮”、“好棒”、“厉害”!

二、 游戏满足孩子对联结和亲密关系的需求

游戏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小男孩儿喜欢一个小女孩,一定是愿意把自己最好的玩具分享给她的,也一定愿意陪小姑娘一起玩儿。

肢体的接触更容易建立联结,游戏的过程让孩子能够与父母靠得更近。

《小欢喜》中有一幕,童文洁和方圆用双手双腿搭建起一艘小船,让儿子方一凡躺在小船之上,假装在海上漂流。童文洁跟儿子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在这个简单的游戏里,孩子被父母的四肢包裹,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爱和庇护,满足了孩子对亲密关系的需求。

三、 游戏帮助孩子从情感创伤中得到治愈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过得不开心或者被欺负了,回到家里,一定会以相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在外面受到的委屈和不公迁怒于父母、大闹一场。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如果爸爸骂了妈妈,妈妈便会骂孩子,孩子便会骂家里的小猫小狗。人都擅长对比自己弱小的个体下手。那么,如果玩一个游戏,让孩子成为那个更强更厉害的角色呢?如果让孩子来演爸爸、爸爸来演妈妈,妈妈来演孩子,父母必然会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好的,以后便不会再对孩子这样了。而让年幼的孩子扮演强势的角色,也容易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想要加入孩子的世界,把他们从封闭的心灵和乖僻的行为中解救出来,想要跟孩子建立联结和亲密感,想要让孩子充满自信,游戏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