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Grindr不一樣的是,Blued是土國內生土長的同志社交App,創始人耿樂曾經是全國最大同志社區淡藍網的創始人兼運營者,還曾經受到過聯合國副祕書長的接見。和Grindr一樣,Blued在滿足基友們娛樂休閒需求方面也是直播電商兩開花。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沈公子

來源:青年橫財發展會(ID:xrich666)

前幾期我們說了下沉市場,今天我們來講講細分市場。

說到社交產品,似乎留給創業者的空間不大。年初時款社交App同日發佈,咋咋呼呼地要宣戰微信。

現在幾乎都沒了聲響。

然鵝,陌陌和探探的崛起,又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抓住一塊垂直的細分市場,就能撕開微信的口子,虎口奪食。

這回咱們就來講一塊被大多數人忽視的細分市場:同性交友。

你一定想不到,Google Play上排行最靠前的兩款基友App,用戶數分別都達到了千萬級別。

這僅僅是Google Play的數據,再算上Apple Store,用戶數量可以翻倍。

而更讓你感到意外的是,這兩款全球最受歡迎的基友App,幕後老闆現在都是中國公司。

也就是說,海外同性App市場,已經被中國公司壟斷。

單單看這兩款App的標題介紹,背後的信息量也堪比馬裏亞納海溝。

下面就和大家好好探究探究。

01

扛把子Grindr

別說同志交友了,Grindr在整個社交類App裏都算是頭部級別的。在被中國公司收購之前,它也有一段輝煌的發家史。

2009年,以色列裔創業者喬艾爾·欣凱(Joel Simkhai)在洛杉磯創辦了Grindr,那會兒是諾基亞和黑莓各佔手機半壁江山的年代,扎克伯格還是個弟弟,啥,你說Instagram和Tinder?不存在的,喬布斯的App Store剛運營不到一年而已。

不過藉iPhone的發展東風,Grindr從一開始上線的iOS版本便迅速崛起。Vice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有不少人坦言,自己就是因爲想用Grindr纔買了人生中的第一部iPhone。

產品只要有新意、做得好,就會有一票自來水幫你做口碑營銷。Grindr在基友羣體裏一傳十十傳百,甚至還上了BBC知名的汽車脫口秀 Top Gear,在短短的播出間隙,Grindr的用戶數量就飆升了 3 萬人,真是給大腐國跪了。

基友這類垂直羣體,社交的主要目的就兩種:一是對抗難言的孤獨感,二是尋求迫切的認同感。豔遇和性,只是表象。

洞悉人性就能把握市場——除了和其他社交App一樣可以po自己的帥照、和其他用戶聊天之外,Grindr用了在當時非常洋氣的LBS(地理定位)技術,在填補孤獨感與認同感的同時,更是恰到好處地激發着荷爾蒙:

寂寞了,就看一看附近的Boy離你有多遠,再進一步,還可以跟對方嘮十塊錢的,並且把自己的座標發過去,接下來的發展是愛情片還是動作片,全靠賽博緣分一線牽。

LBS術的應用,可以說是肥腸貼合Grindr“男孩搜索器”(Guy+Finder)這個名字。

在這塊小屏幕裏,健身教練能看到身邊的陌生人,卸下僞裝的精緻廣告男孩Tony偷偷發了個定位給剛認識的Boy,白領小張加入了新的聊天羣組,組裏的吹水成員來自全球各地……

LBS技術此後也被大肆用於各種社交類App中。夜深人靜時,你有沒有點擊過那個“附近的人”按鈕呢?

苦心孤詣10年,現如今Grindr在全球將近200個國家有超過1000萬用戶,連戰火紛飛山河破碎的伊拉克、敘利亞等地都有大批擁躉,可見環球同此涼熱。

雖然沒法跟頂流App相比,但Grindr的用戶質量是真的高——平均每天用戶在線時長54分鐘,這一數據甚至比Facebook還長。

營銷學裏有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的說法,這倆名詞不難理解。套到同志社交App裏,顯性需求很簡單就是“社交”。

不過大多數同志交友App,除了提供基本功能讓男孩們可以互相了♂解♂,至多再開個付費會員,滿足大家的深度社交需求之外,也就沒有更多花活兒了。

但是發現了諸如休閒娛樂、歸屬認同、自我實現等基友羣體隱性需求的Grindr,玩法就和市面上的大路貨不一樣了。

例如Grindr經常給基友們提供花式娛樂服務,每每有演唱會、明星見面會之類,Grindr總喜歡與主辦方勾兌賣賣門票什麼的。

Grindr也和時尚界走得很近——像是我們熟悉的時裝設計師Marc Jacobs以及服裝品牌Diesel就曾經爲Grindr站臺,另一個品牌J.W.Anderson乾脆就把自己的時裝秀直播放在了Grindr上。

通過娛樂與時尚的跨界合作,自己賺錢的同時,給基友們帶來差異性和歸屬感。Grindr後來自己直接下場做起了服裝品牌,會玩兒啊,兄dei。

隨着Grindr的發展壯大,推出過《三國風雲》、《戰魂》等作品的國內遊戲大佬崑崙萬維公司果斷掏錢全資收購了Grindr。

衆所周知,中國遊戲公司在海外瘋狂吸金是出了名的。崑崙萬維本身也做海外遊戲市場,甚至還投資了挪威知名的瀏覽器產品Oprea。投資Grindr,爲生態佈局做準備,倒也無可厚非。

正所謂:中國的投資人可能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通過崑崙萬維的資本運作,現在Grindr正在美國衝刺IPO,有望成爲同性社交第一股。

02

潛力股Blued

和Grindr不一樣的是,Blued是土國內生土長的同志社交App,創始人耿樂曾經是全國最大同志社區淡藍網的創始人兼運營者,還曾經受到過聯合國副祕書長的接見。

有這兩重光環加持,加上淡藍網本身在圈子裏的影響,Blued上線初期,在沒有任何營銷推廣的情況下,就迅速累積了20萬種子用戶,後續連帶着幾輪投資也biubiubiu地到位了。

彈藥充足、目標精準,Blued很快成爲了國內同志社交App的扛把子,坐擁超過2400萬用戶,市佔率妥妥第一。

不過,Blued運營2年之後,還是把目光投向了海外,打算衝出亞洲掰彎世界。

背後原因不難理解:一方面國內基友羣體數量畢竟有限,競爭對手虎視眈眈;另一方面外部環境也是波詭雲譎;與其在存量市場裏爭個頭破血流,不如劍走偏鋒,出海拉一波增長。

Blued在海外的打法思路非常清晰——從一開始就很聰明地避開了Grindr的大本營美國,目標直指文化屬性相近的東南亞、有人口紅利的南美,以及競爭沒那麼激烈的歐洲。

它趕着荷蘭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浪潮在歐洲狂飆突進,之後又在泰國、印尼、印度等地颳起一陣旋風。

生意做大了之後還趁熱打鐵,把另一個知名同志社交應用Hornet收歸囊中。

憑藉着精準運營、惹眼內容以及花式廣告投放,Blued很快就攬下了600萬海外用戶,甚至一度在下載量和日活方面逆風翻盤反超Grindr,經常有國內的Boy表(吐)示(槽),點開Blued全是東南亞小哥。

Blued火到啥程度呢,國外甚至有LGBT+網站專門出了個“如何使用Blued”的攻略,服務廣大蠢蠢欲動的歪果男青年。

和Grindr一樣,Blued在滿足基友們娛樂休閒需求方面也是直播電商兩開花。但Blued的招數更多一些,一方面不斷佈局線下活動——例如玩快閃、參加彩虹巡遊等等。

在東南亞基友聖地泰國,Blued徹底地放飛了自我:贊助同志運動會,攢潑水節party,運營的Youtube賬號喜提6位數粉絲……

甚至在不少全員鮮肉的當紅泰劇中玩起了植入,這招式連TikTok都要抱拳說一聲大哥好。

另一方面,Blued也喜歡通過正兒八經的公益活動發聲,這一舉動毫無疑問是想幫助基友羣體摘掉長期以來在公衆中模糊晦暗的有色眼鏡。

例如“防艾”就是Blued公益活動的一個典型主題。

在美國、加拿大等一些法律允許的地區,Blued還推出了“藍色寶貝”代孕計劃,可以說是爲有需求的基友羣體籌謀得非常深遠了。

03

基友背後的粉紅經濟

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爲什麼Grindr和Blued拼命做營銷推廣、玩商業化呢?

背後其實是與LGBT+相關的“粉紅經濟”的冉冉升起。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更何況,對於基友這類羣體來說,花錢其實是爲數不多的表達方式——消費主義時代,買買買其實是我們自我意識的延伸,更代表着一種身份認同。

如Blued的老闆耿樂所說:

基友羣體中的大部分人沒有組建家庭和養娃的負擔,經濟壓力不大;而且因爲容易被歧視與邊緣化,他們在事業上也更加上進努力來證明自身價值,所以更有消費慾望。

雖然這些話有點刻板印象,但就像很多妹子喜歡買口紅、名牌包包,認爲get後就可以做精緻優秀女孩一樣,急需身份歸屬感的基友羣體的確喜歡用一些服裝、科技品牌以及潮流符號包裝自己。

一份來自美帝的報告顯示,受調查的美國同居狀態中的男同,每人每年花費在非生活必需品上的錢是6794美元,足足比直男們多了753美元。

不禁讓人感嘆,格紋襯衫破雙肩包、上班喫食堂、下班騎小黃的直男們,真的是妥妥穩居消費鄙視鏈的底端。

據估算,歐洲與美國的LGBT+羣體潛力消費市場分別高達8700億和7500億,這一數字在中國也超過了3000億。

一塊塊甜美的蛋糕近在眼前,沒有任何企業能抵擋住誘惑。作爲弄潮兒的同志社交App,自然是用盡一切套路來抓住基友們的心,讓他們情不自禁沉迷其中。

總而言之,如果你想做些悶聲大發財的生意,卻又苦於沒有頭緒的話,不妨從Blued和Grindr中找找靈感:

一是眼神尖一點,一些小衆的圈子,說不定就是可以挖掘的寶藏羣體。

二是眼光遠一點,別守着國內動輒你死我活的一畝三分田。

海外市場的機會,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