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新掌門張金良答南都記者問:今年資產規模爭取破10萬億

南都記者 吳夢姍 發自香港

南都訊 今日上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1658.HK)在香港舉行業績發佈會,這也是中國郵政集團總經理張金良在擬任郵儲銀行董事長後首次公開亮相。

郵儲銀行管理層出席香港業績發佈會。

在發佈會上,南都記者首個發問郵儲銀行新掌門:履新有何感受?對郵儲銀行的發展戰略如何思考?郵儲銀行回A進度如何?

對此,中國郵政集團總經理、郵儲銀行擬任董事長張金良逐一回應。

焦點:將積極推進迴歸A股工作

“正在積極有序推進迴歸A股工作”,張金良表示,郵儲銀行A+H上市是國有大行兩地上市收官之作。迴歸A股有利於進一步完善治理體系,建立資本補充長效機制。

張金良進一步表示,與其他銀行相比,郵儲銀行資本充足率偏低,上市可以有效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轉型壓力大:2018年將營收2.75%投入金融科技

對於郵儲銀行的發展戰略,張金良表示,將繼續堅守大型零售銀行的戰略定位。圍繞這個戰略目標,目前郵儲銀行正在大力推進業務轉型,目標是‘五化’,即特色化、綜合化、輕型化、智能化、集約化。

張金良表示,第一個特色是堅持服務社區、服務中小企業、服務“三農”這三大定位。中國農村市場是一個藍海市場,而郵儲銀行近4萬個網點,覆蓋了全國所有城市及99%的縣域地區,縣及縣以下地區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是持續增加的,這爲郵儲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業務發展空間。

“第二個特色是獨一無二的‘自營+代理’的經營模式。”他介紹,郵政集團有32000個網點接受郵儲銀行的委託,代理儲蓄、代辦理財和基金等基礎性銀行業務,郵儲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向郵政集團支付代理手續費。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制度化安排,郵儲銀行H股上市時已經向市場做了充分披露。這一制度化安排給郵儲銀行帶來了客戶、渠道和資金優勢。

在綜合化方面,張金良表示,郵儲銀行堅持以零售業務爲主導,以公司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爲協同的“一體兩翼”戰略。“我們會利用這個全牌照的優勢,爲客戶提供一攬子綜合化的金融服務。”

在輕型化方面,“主要是輕資本、輕網點”,張金良表示,郵儲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比其他國有大行要低,所以要樹立資本節約的理念,把資源配置在資本佔用比較少、綜合回報率比較高的業務上。而網點輕型化轉型是郵儲銀行的一大挑戰,要通過金融科技推動線上線下融合。

在智能化方面,加快科技賦能,打造數字化銀行。張金良表示,2018年科技投入佔營收2.75%,今後持續加大,比例會持續提升,全面提升科技對經營管理的支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8年末,郵儲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9.5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59%。張金良表示,2019年該行的資產規模爭取突破10萬億元。

回應瑞銀減持股份

對於媒體提問到,此前郵儲銀行被戰略投資者之一的瑞銀減持股份,有何看法?張金良回應稱,郵儲銀行戰略投資者的禁售期於2018年末已屆滿,瑞銀減持股份是市場正常行爲,有助增加該行股市流通量。

除此以外,郵儲銀行高層還回應了關於淨利潤增速下滑、不良率上升等話題。

對於2018年淨利潤增幅9.8%略低於市場預期的提問,郵儲銀行副行長張學文回應,2018年郵儲銀行淨利潤增速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實施了更加審慎的撥備計提政策,而且9.8%的增速在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中仍然處於領先水平。在充分的計提下,郵儲銀行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16.18%,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39.91%,這兩個指標均保持了高速的增長。

問及2018年不良率有所上升的情況,郵儲銀行副行長姚紅回應,2018年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0.86%,雖小幅上升但仍保持同業較低水平,不到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不良+關注類貸款佔比爲1.49%,不到行業平均水平的1/3。可以說,郵儲銀行的資產質量仍然處於行業的領先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