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問:當聽到某段音樂或被某個東西觸動了,好像很能產生舞一段的感覺,但後來想利用技法編時,那個感覺就會找不着了,沒有了。

  答:這種狀態在初學編舞者身上可能是非常常見的及易出現的問題,甚至一個成熟的編舞者也會遇到。對於前者來說直接的原因可能比較複雜,可能甚至是什麼是“技法”都認知不清或根本還沒有得到技法。對後者而言,常常會在沒有感覺之中或是還沒有把感覺找到合適的意象來進行技法也是很正常的事。不是說作爲一個成熟的編導了,就能時時的有感覺了,而這個感覺又是與“聽到音樂或被某個東西觸動時”的那個感覺或那個瞬間得到的感覺相一致了並能動了。在這裏我們不對後者,只對前者,即專門針對初學編舞者來進行分析,首先,還是那句話,音樂的律動和煽情能力對於一般人來說,總是遠遠大於舞蹈的。換句話說,大部分人的舞蹈觸動力來自音樂,所以“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這句話,在舞蹈理論和理念上是錯誤的,不該提倡的,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它往往真就替代了這個位置,同時真還是它觸動和領導着好大部分的舞蹈編導。另外,被“某個東西觸動”也是很正常的,除藝術之外,在生活中讓人感動和激動的事本身是非常多的,編舞者常常會由此引發想跳、想舞,但可能真正過了這個勁,可能你就跳、編不出來了那個時間的感覺,可能不得延伸到你可以理性對待及構成作品結構、具體的語言符號中。換句話說:“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此句老話的深刻含義,也同樣能延伸到編舞這個事物的規律中。當然,這裏還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你心裏有了想舞可舞的感覺和你真正在編舞中能亦然,這並不可能是簡單的合併,他們雖然彼此間能產生關係,但從編舞學來說,真還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事。前者,作爲一個舞者可能都會有過,但後者,可能只有一小部分能真正可做舞蹈編導的人才會得到。換句話說,這必須具備兩個基礎條件,這就是你能把“聽到某段音樂或被某個東西觸動”轉換成編舞的邏輯:一是有了怎樣表達的意象;二是爲這個意象配套的技法;而兩者的構成及做出的與你那個“潛動機”,即“聽到某段音樂或被某個東西觸動了”是一致的及能代言於此的,這樣它們纔有可能達成一致的結果。否則,那個“潛動機”沒有促成你的編舞,被浪費了,或者就是你一直只能糾纏在“潛動機”之中,總也編“它”不出來。

  分析了大概念上的原因,再分析你更細緻的病因可能還在於:

  第一、你還不知什麼是技法,當學到一個技法時,就以爲它是動作的一個個具體的要求和樣子,是一個具體的套路。所以,當你把它與你“聽到某段音樂或被某個東西觸動了,好像很能產生舞一段的感覺”進行相關時,就發現彼此合不到一起去,它和你感覺到的而引起舞的,似乎是兩個舞蹈樣子,要哪個都會有問題,或不是那個。於是,你就說出了“……好像很能產生舞一段感覺的,但後來想利用技法編時,那個感覺就會找不着了,沒有了。”哈哈,顯然這裏有一個嚴重的誤區,就是你沒有真正明白技法是什麼,也沒有得到技法的能力,不管是在基本編舞概念上還是在針對這個具體作品的問題上。因爲,一旦你有前者,你就可能有概念及能力在尋找及構成爲這個作品而需要的意象和技法。如果你有後者,就不可能想“利用技法編時,那個感覺就會找不着了,沒有了”。因爲,你能有或利用了技法就是你能把感覺轉換成了技法進行編舞了,兩者“和二爲一”了,而絕不可能是另一個概念,除非就是你根本就沒有技法,或者說是你還沒有找到代言你那個感覺的技法,所以你的那個感覺自然就編不出來。

  第二、可能在初學編舞時,太死心眼,將心裏的感覺具像到具體的動作層面時,由於太想得到那個具體的感覺清楚卻還沒有具體的那個符號清楚就拼命的在尋找,反而被“囧”住,動彈不得,就看不到其它的可能性,便易會忽略了此時的心境、信息裏可能還可變通和能指的信息也。

  試試給你開的處方

  處方一:把你的那個感覺徹底挖出來。這個徹底挖出來的概念及方法就是,其一不斷的追問你的那個感覺、觸動到底是怎麼來的以及它到底是個什麼?其二、能有這樣的追問並得以其下的認知以及能抓住那個感覺的可能性,就是進入理性層看到及得到那個感覺。人們都明白,好的感覺對於創作者來說是非常棒的、重要的、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它是創作者非常個人及心理的。如內心的感覺是依靠外物(音樂、某個東西等)的刺激而帶來,或當內心的感覺並不特別強烈、但又隱約可現時,它往往是非常隱性、潛伏的,其首要的工作就是將內心的感覺挖出來,將它由陰性轉爲陽性的“浮出水面”。

  處方二、將內心的感覺及觸動賦予意象化。有了好的感覺只是創作的萌動,只有抓住感覺,給予、補給養分,這個感覺纔可能滋長,還要把它抽象並確立下來才能被你所用,此時你內心的感覺纔是真實存在的;並可“水到渠成”,即用符號提煉完成,這也就是技法的運用過程。換句話說,它就是繼續深入,隨着、圍着、追着感覺進行編舞。解釋說,這個“隨着”就是要以你感覺到的東西爲編舞的依據,並且你內心的感覺在編的過程中要跟隨,不要跑掉。“圍着”,就是利用你學過的技法很理性的來面對你要的感覺,將概念及基礎的技法知識滲透在感覺裏,讓感覺帶領技法並把爲你這個感覺服務的技法得到。“追着”,就是到達一定的時間量後,這個感覺的深度、擴展度在哪裏,整體的結構被完成,或者說是把那個感覺構建在舞蹈作品的整體意象和結構中這時的“追”還有兩個含義:一是繼續追問自己;二是追着內心的續感覺。

  處方三、創作是一個人的思維和心境,創作的過程也是能看到事物可能性及可變性的過程。所以說,不要老套在自己的定視、定時的感覺裏,當那種感覺過了,就不要死纏,也許就是在你尋找那個消失的感覺的過程中,新的感覺就已經產生了,這就要放寬心並大膽,多給自己嘗試的空間及看待事物的多個角度。在這樣的思維下,纔不會久久置身於“獨木橋”或把自己困在死衚衕裏,更不被“唯一感覺論”所制約。編舞者只有擁有多角度、寬闊活躍的思維才能進入創作的領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