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作霖就一五一十地從頭敘述了自己的來歷,這孫寡婦也是個軟心腸的人,見到張作霖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人又長得乾巴瘦小挺可憐的,心生憐憫就對手下的說:“你們不許欺負他,這麼多人喫飯,多他一個不多,以後就讓他在這喫飯吧。孫寡婦也挺高興,就對張作霖說。

中國人從古到今一直受儒家文化的薰陶,流傳下來很多做人做事的優秀品質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並代代相傳的。古往今來那些大咖、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絕非偶然,他們身上大部分具有一些前輩先賢總結流傳下來的一些優秀品質。

東北王張作霖,就是這樣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出身社會最底層,後爲了生計加入土匪,依靠自己的努力最終逆襲成功,成爲一代人傑、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張作霖這個人在性格上有明顯的兩面性,既有舊軍閥的守舊,譬如屠殺革命黨人;又能順應潮流,他大力發展教育,搞活經濟,他雖然大字不識一筐,但他身上的一些品質卻是很多文化人所並不具備,譬如知恩圖報、豪爽正義、爲國家利益面對日本人的步步緊逼毫不退讓等等。

張作霖祖籍究竟是哪裏一直以來存有爭議,一說是山東、一說是河北。從當時的闖關東歷史背景看,大多數人認可張作霖祖籍山東還是比較靠譜的。不管祖籍哪裏,事就是張作霖的祖父張永貴,在當時的家鄉,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就帶着一家闖關東來到了東北。

張永貴來到東北後,依靠自己的木匠手藝很快就站穩腳跟,日子過得也是日漸紅火。日子穩定後,張永貴就爲自己的兒子張有財託媒找了個媳婦邵氏,誰知這邵氏過門後百病纏身,生下一個女兒後就撒手人寰了。後張有財又找了一個老婆王氏,婚後生了三個兒子,張作霖排行老三。

本來這張家小日子過得不錯,俗話說溫飽思淫慾,有了點小錢這張有財染上了賭癮。賭博這東西,一旦染上那基本上就是家破人亡。張有財很快就走到了這一步,因爲賭債被人一刀殺死。張家剩下孤兒寡母,王氏領着三個兒子日子過的一天不如一天。沒辦法只好改嫁,改嫁後張作霖這繼父說實話對他們母子三人還是很不錯的。年少的張作霖不愛學習,被繼父批評後選擇離家出走。

十四歲的張作霖賭氣離開家,終於知道了生存的艱難,飢一頓飽一頓,張作霖很後悔自己的無知舉動,可性格倔強的張作霖還是選擇了堅持。

這一天張作霖閒逛中發現,一個大戶人家每天人來人往很是熱鬧,大鍋的飯、大匡的饅頭,這些人就隨便喫,也沒人管、沒人問。飢腸轆轆的張作霖心想:“這麼多人喫飯,誰認得我。”想到這,張作霖就大搖大擺的進去,大方的喫了起來。果然如他所料,衆人都是抬眼看了看張作霖,自顧自的喫飯。就這樣張作霖每天都按時來着喫飯,終於有一天,引起了別人的注意。在衆人的詢問下,張作霖露餡了,衆人這才知道,這小子是個喫白食的。

原來這裏是一個大戶人家孫寡婦所僱民工喫飯的地方,剛開始大家都以爲張作霖是孫寡婦新僱傭的民工,可這麼多天只見張作霖在這喫飯,沒見他在地裏幹活呀。被發現後,張作霖被大夥一頓拳打腳踢,張作霖知道自己理虧,也不做辯解,就護着腦袋任憑大家打罵。恰巧這時,孫寡婦來到這裏,看見這麼多大人在打一個乾巴瘦的小孩子。就問:“這怎麼回事呀?”衆人就七嘴八舌地敘述了事情的原委。

孫寡婦聽後就將張作霖叫到身邊,問道:“孩子啊,你從哪來呀?這怎麼個情況呀?”張作霖就一五一十地從頭敘述了自己的來歷,這孫寡婦也是個軟心腸的人,見到張作霖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人又長得乾巴瘦小挺可憐的,心生憐憫就對手下的說:“你們不許欺負他,這麼多人喫飯,多他一個不多,以後就讓他在這喫飯吧。”

張作霖聽後恍若做夢,心說話這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好人。於是乎感激涕零,趴在地上邊哭邊說:“您真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您對我實在是太好了。您在我落難之際,能毫無回報的賞我飯喫,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如果你不嫌棄,我任您做乾孃吧。”這些話確實是張作霖的心裏話。孫寡婦也挺高興,就對張作霖說;“好孩子這麼着,你以後就隨便在這喫住,有什麼困難就找我。”

就這樣張作霖又在這裏白喫白住了兩個多月,張作霖心想“這一天雖不出喫喝,但長時間在人家這裏喫白食,也不是個事。”於是張作霖辭別孫寡婦,再次出去闖蕩。

若干年後張作霖功成名就,先是當上奉天督軍,再後來成爲執掌東三省的東北王。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孫寡婦最初對自己的資助。成名後的張作霖雖然公務非常繁忙,但他總會抽時間回去看望孫寡婦,陪孫寡婦聊天嘮嗑,給錢給物,真的將孫寡婦當作自己的娘一樣孝敬。

1924年孫寡婦因病亡故,張作霖知道消息後號啕大哭,由於當時正直,直奉戰爭 的緊要關頭,張作霖無法親自前去送葬。但張作霖專門派出特使攜鉅款前去送葬,張作霖命人用上好的漢白玉製作了一個墓碑,風風光光地送別了孫寡婦。據說,這個漢白玉墓碑一直存在,知道文革時期才被人毀壞。

滴水珠之恩當湧泉相報,張作霖雖然是個粗人土匪出身,但他知道這個道理。知恩圖報,這樣優秀的品質,每個人都應該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