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宣昌能表示,中國在去槓桿方面推出了很多措施,去年中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降低了1.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了積極正向的影響。新京報訊(記者 顧志娟)3月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表示,中國有足夠的餘地來採取措施降低槓桿。

宣昌能:中國有足夠的餘地來採取措施降低槓桿

新京報訊(記者 顧志娟)3月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表示,中國有足夠的餘地來採取措施降低槓桿。

宣昌能表示,中國的債務大多數是國內債,外幣計價的債務可能只佔3%左右的比例。中國是不是還有餘地來進行去槓桿化、來管理整體的債務?綜合考慮債務水平、利率水平、自然增長率及實際增長率,結論是中國有足夠的餘地來採取相應的措施,實現去槓桿化。

中國政府非常瞭解這一點,並且非常嚴肅地處理債務問題,必須先採取行動來避免任何風險的出現。宣昌能表示,中國在去槓桿方面推出了很多措施,去年中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降低了1.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了積極正向的影響。另一個措施是降低非金融類公司的槓桿率,通過債轉股、優化債務結構的方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些也會影響經濟的增長,我們已經見證了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從其他國家的負債情況來看,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一個後果是美聯儲、歐央行和日本央行都推出了大幅度的量化寬鬆,特別是美聯儲把自己變成最後一道防線的貸款人,變成了最後的經紀人,接管了大量的資產,這樣做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類似於很多激進的政治領導人說的“只要我們多印鈔票就能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傾向。

宣昌能還表示,中國不會將美債作爲武器來使用。中國會繼續做一個負責任的全球參與者,繼續支持全球主義、全球秩序、全球經濟治理以及多邊主義。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匯市出現了一些動盪,中國央行和外管局出臺宏觀審慎政策來遏制不良行爲,從而使市場得到了穩定,中國相關部門也獲得了良好的經驗教訓。“中國不會用我們龐大的外匯儲備來做任何不負責任的事情”,宣昌能表示。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陳莉 校對 何燕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