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的戰車飛馳在彈片橫飛的戰場上,迅速地躲過炮火的攻擊。戰況膠着,已被圍困的戰鬥小組通過超智能軟件計算出最好位置,控制自主無人裝備發起大規模“狼羣”“蜂羣”式的集羣攻擊......這都是以前科幻電影中常見的“黑科技”,但是隨着人工智能高速發展,這些彼時凌駕於人類技術之上的產品也許會在未來戰爭中實現。

近日,繼前段時間滿屏刷過“5G”後,“人工智能”又成爲熱議的話題。美國國家科技政策辦公室發佈由總統簽署的《美國人工智能倡議》;五角大樓也斥巨資成立“聯合人工智能中心”。在這場智能化的熱潮中,各國加緊出臺政策,強化部署。人工智能和5G,已不是一個空談的話題,在可預見的未來,它們將運用於我們身邊幾乎所有領域。

剛剛本月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拓展‘智能+’”首次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作爲未來的重要基礎性技術,人工智能已連續三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可以說,邁入“智能+”時代,在大數據、新型算法和超級計算的推動下,智能科技正在改變乃至顛覆所觸及的每一個行業,戰爭亦不例外。

軍事專家指出,戰爭中最無法逾越的就是代差,因爲無論你有多麼的威武勇猛,武器的代差只要出現,差距就很難彌補。

然而,這一常規的先例卻有可能被打破。2016年6月,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開發的“阿爾法”人工智能,與退役美國空軍上校基恩·李通過空戰模擬器對戰。這位資深教官可能想不到,他駕駛的F-22會敗在人工智能操控的F-15上。據研究,“阿爾法”可以組織全部傳感器數據,構建戰鬥場景的映射,並在不到一毫秒時間內做出行動決策。在動態環境中,其反應速度是人類對手的250倍。

這場勝利,與其說這是“阿爾法”的勝利,不如說是數據與算法的勝利。也許現在的智能化科技還不能算武器。但是,從軍事層面來看,他和電力、內燃機一樣,都是戰爭中有力的助力。

作爲世界上先進國家的代表,美國在這場競爭中的很多方面佔據先機和主動,但同時其還在謀求新的軍事技術優勢。

去年,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的報告指出,美國應該加快引進5G技術。因爲智能技術離不開雲計算和數據處理,而5G的加持將會使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質的飛躍。

當前,美軍更是擁有近萬個空中無人作戰平臺,1.2萬餘個地面無人作戰平臺,其國內多個研究機構圍繞無人機“蜂羣”作戰展開關鍵技術試驗,研究運用自主協同作戰、開展分佈式殺傷與飽和式攻擊。

不止如此,世界各軍事強國紛紛調整安全和軍事戰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企圖依託顛覆性技術手段形成新的壓倒性技術優勢,搶佔未來戰爭的科技制高點。例如俄羅斯的《2025年前發展軍事科學綜合體構想》,強調人工智能系統對未來戰爭的決定性作用;歐盟斥資12億多歐元開展爲期10年的“人腦計劃”。

當前,正處於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前夜,人工智能、網絡攻防、量子技術等新學科悄然興起,能否在變革中加速佈局、搶佔機遇,關乎我軍戰鬥力潛力的大小和改革強軍、科技興軍的成敗。

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戰鬥力的加速器。近幾年,軍隊科技工作者和軍事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的比重很大,一些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在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方面發揮了極端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科技競爭就像短道速滑,我們在加速,別人也在加速。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歷史上,首先往往是科學技術引發了武器裝備的革命,然後就會對軍人素質提出不同的時代要求。

作爲未來軍隊的建設者參與者,新時代革命軍人理應思考一些新的問題:比如通過網絡指揮無人作戰平臺指揮一大羣無人戰機,自身需要什麼樣的素養?

戰鬥力構成的主體性要素,是人、武器裝備以及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無人機並非真的無人,智能化也不是武器變成人,而是武器在前臺、人員在後臺,人的智能移植到了武器上……

如果沒有較高的科技素養,可能連說明書都看不懂。很難想象,一名不懂信息化的指揮員,能夠指揮一場信息化戰爭;一名不懂現代科技的戰士,能夠使用好手中的高科技武器裝備。

習主席深刻指出,要把提高官兵科技素養作爲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在全軍大力傳播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使學習科技、運用科技在全軍蔚然成風。

機遇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提升科技素養只有從你我他開始,從現在開始,等不起、慢不得。我們必須有強烈的本領恐慌意識,主動學習前沿科技知識和裝備理論,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武裝我們的“科技頭腦”。

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把科技力轉化成戰鬥力,把科技優勢轉化爲能力優勢、作戰優勢,讓科技興軍的“強大引擎”開足馬力,助推人民軍隊在問鼎世界一流軍隊道路上全速奔跑!

| 本文系鈞正平工作室原創;作者:賈烜銘、劉藝爽;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