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爲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衆所周知,“甲午中日戰爭”是以大清慘敗而告終,那麼國際社會爲何對清朝割地賠款與旅順百姓遭受屠殺沒有絲毫同情之心呢?要知道,當時西方輿論對不義戰爭所實施的暴行可是極爲憤恨的,面對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與清軍俘虜慘遭虐待,爲什麼西方各國紛紛選擇沉默,不站出來指責日本野蠻無禮呢?其實,這並不是西方列強有意偏袒,主要怪大清不懂宣傳,也不懂當時的“國際法”。

▲甲午海戰劇照

在“甲午海戰”之前,北洋艦隊經過努力經營,無論噸位還是新式軍隊數量,從實力排名上都遠超日本海軍,位居亞洲第一。再加上大清每年的財政收入(不包關稅)是日本的數十倍,所以當時西方各國對這次中日大戰基本持有中國必勝的態度,在英法等國眼中,戰爭結果似乎也一目瞭然。當時日本爲博得國際輿論的同情支持,開戰前還特意邀請各國記者參觀一些老舊弱小的軍艦,並不遺餘力地宣稱自家軍艦與北洋艦隊的主力艦存在天壤之別,日本是出於無奈與保護在華僑民才被迫參戰的。這些無恥言論在未被證僞的情況下,自然會引得了西方各國的同情關注。在幾次記者招待會後,西方輿論更是徹底倒向日本,就連戰後日本虐待中國戰俘,西方媒體都拍手稱好。

▲水師提督丁汝昌劇照

“甲午戰爭”結束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自水師提督丁汝昌以下,各艦管帶全部爲國盡忠,但北洋水師仍有1000餘名傷員還沒來得及自殺殉國,就被日寇俘虜並囚禁於大阪。日本爲標榜自己,又邀請各國駐日大使前往大阪戰俘營參觀,以表示這些清國戰俘在日本接受良好的醫療、衛生、飲食等優待條件,大日本對他們實施了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爲進一步展示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已經擺脫舊有陋習,步入西方先進文明之中,日本方面還向記者們出示了那些因傷勢過重或水土不服而病死的中國戰俘病歷,並帶他們參觀了大阪市政廳爲戰俘們修建的陵墓。至於這些“因病死亡”的清軍是不是日本人在暗地裏殘害致死的,洋記者們就不得而知了。

▲《馬關條約》簽訂場景

與日本竭力宣揚其“文明”一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清朝對待被俘將士非常冷漠無情。《馬關條約》簽訂後,清廷派遣商船將在日扣押的976名戰俘官兵全部接回天津大沽口。戰俘們本以爲可以就此擺脫日寇折磨,結果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曾經誓死保衛的國家與百姓會視自己爲瘟神。戰俘回國後,清廷不僅沒有給予他們優厚待遇,反而將這些無辜的兵卒當賣國賊對待、恥辱,甚至於戰俘一下船就有衙役前來抓捕其中的軍官。有些人出於打擊李鴻章威信的目的,還時不時命人將戰俘們拉出來遊街示衆。

▲李鴻章舊照

見此不堪之事,“操江”號管帶王永發特意上奏,希望朝廷能夠對這些無辜兵卒一律平定,並給予客死日本的兵卒家屬發放撫卹,但卻遭到清廷責罵。當時,在天津的西方媒體描述這些戰俘回國後,“兩手被縛,每日給飯糰一握,臭水一滴,足無整履,身少完衣”,寥寥數語盡顯滿清的薄恩寡德。此事經媒體一曝光,西方輿論譁然,紛紛指責清廷不懂得人權,與日本對比簡直就是野蠻人。居心叵測的日本這時也跳出來,到處宣揚中國自明末後就一直被蠻夷佔據,自己與滿清交戰,爲的就是恢復中華、驅逐滿人。

▲“甲午海戰”日本軍官劇照

就這樣,“甲午戰敗”的大清在整個北洋艦隊覆滅、大量國土割讓、付出鉅額白銀賠償後,仍不能取得國際社會支持。作爲被侵略的一方,大清三萬多將士戰死,數萬旅順百姓慘遭屠戮,洋人仍說大清所戰不義,正義反在弱小的日本一方,這不得不說是近代中國的悲哀。

參考資料:

《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清季外交史料》

微信公衆號:趣觀歷史,每日爲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