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到底多精彩?“精武-2018”比武賽場探祕

一場連續36小時的比武競賽緣何引人注目?一柄象徵最高榮譽的“精武之劍”爲何讓35支院校代表隊魂牽夢繞?一項已歷10年的賽事由陸軍首次組織,會呈現怎樣的精彩……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解放軍報記者帶你走進首次由陸軍組織的院校學員軍事比武競賽——

打開一扇對接戰場的“精武門”

■本報記者 武元晉 通訊員 雲利孝 陳 曦

真正的戰場既考驗軍人的本領,也考驗軍人的意志。圖爲參賽隊員頑強拼搏,快速通過水平梯障礙。倪金盾攝

一場連續36小時的比武競賽緣何引人注目?一柄象徵最高榮譽的“精武之劍”爲何讓35支院校代表隊魂牽夢繞?一項已歷10年的賽事由陸軍首次組織,會呈現怎樣的精彩……

帶着這些疑問,本報記者搭乘高鐵一路向南,走進金陵,觀察“精武-2018”比武賽場。

今天的賽場就是明天的戰場

秋日的金陵,暑氣仍未褪去。然而,“精武-2018”賽事的艱難程度卻令參賽的35支院校代表隊的學員們,在酷熱的天氣裏心生寒意。

奔跑、攀爬、尋找目標點,陸軍步兵學院參賽2班的隊員在定向越野課目中拼盡全力。“馬上到點了,準備打卡!”聽到導航員提醒,打卡員張開手掌,發現指卡不知所終。隊員們苦尋多時,找遍了周圍的犄角旮旯,依然一無所獲。最終,他們的成績被判定末位。

賽後,比武競賽專家委員會主任、陸軍工程大學副校長金豐年說:“戰場沒有試錯的機會!實戰之難就難在不確定性上。一切不確定因素都在考驗着每一名戰鬥員。這既是賽場規則,更是戰場法則。”

無獨有偶,在要點奪控課目中,參賽隊員李運斌儘管匍匐前進用時較短,但戰術動作幅度過大,容易暴露目標,被裁判宣佈加時15秒。裁判給出的評判理由是:賽場上靠時間定成績,戰場上以時間定勝負,賽場上的加秒扣時就等於戰場上的流血犧牲。

作爲一項已經舉辦11屆的品牌賽事,“精武”軍事項目對抗賽的演變過程反映出近年來我軍院校軍事訓練思維的轉變:10年前,第一屆賽事只有5項課目,場地全部在校內操場,以單人單項的技能考覈爲主;如今,這項比賽已經發展成囊括10餘個野外實戰化課目連貫考覈、重點考察團隊協作、技戰術融合能力的全軍性賽事。

與學員們一起親歷36小時連續作業,賽事的激烈程度令記者印象深刻。整個競賽突出全程對抗,各參賽隊以10人戰鬥班組遂行特定作戰任務爲背景,攜帶戰鬥裝具,單兵負重25公斤,在陌生地域行軍50公里,完成涵蓋“滲透、偵察、打擊”等作戰行動,涉及單兵激光對抗系統的應用,必須嚴格遵守燈火管制等戰場紀律,使參賽隊員獲得平時單一課目訓練難以感知的實戰體驗。

1 2 下一頁 尾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