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古代名帖無數,但它被稱爲“發帖之祖”,

距今已1700多年曆史,

在書史地位顯赫,

被稱作“九大鎮國之寶”之一。

這張發帖的作者,

你或許從未耳聞,

但他的地位卻不亞於“鍾張二王”,

被稱作“洛陽三俊”之一,

它就是西晉陸機所寫的《平復帖》

《平復帖》用的是由章草向今草演變的過渡書體,別看只有九行,對於它的釋文,歷代藏家可傷了腦筋,比如明代收藏家、《平復帖》主人之一張醜就只釋讀出了14個字。

重金求購的心頭好,卻不知寫的啥內容,張醜的鬱悶誰人能懂?

不過慶幸的是,上60年代,啓功先生已將它們釋讀出來(其後又陸續出現釋讀版本數十種,但影響遠不如啓先生這一份)。釋文如下:

彥先羸瘵 ,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爲慶。承使唯男,幸爲複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複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恆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釋文據啓功《〈平復帖〉說並釋文》)

《平復帖》內容涉及三個人物:

賀循,字彥先,是陸機的朋友,身體多病,難以痊癒。陸機說他能夠維持現狀,已經可慶,又有子侍奉,可以無憂了。

吳子楊,以前曾到過陸家,但未受到重視。如今將西行,復來相見,其威儀舉動,自有一種較前不同的氣宇軒昂之美。

最後說到夏伯榮,他因寇亂阻隔,沒有消息。

有時候,文物的名氣越大,就越難保存,樹大招風嘛。《平復帖》在唐代就是收藏家渴求的獵物,隨後幾經戰亂、遺失、割裂。

傳至清朝時,他曾一度被乾隆爺收藏,入清內府,後被乾隆送與母親作爲壽禮,便藏於壽康宮(也正因此,《平復帖》才免遭了“蓋章狂魔”、“題跋狂魔”乾隆的“魔爪”)。

乾隆母親過世後,此帖又先後被乾隆兒子永瑆、載治(永瑆曾孫)、奕訢、溥偉(奕訢之孫)、溥儒(溥偉之弟)收藏。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溥儒的母親項夫人病故,由於急需用錢,又有當時的北京政府教育總長做中間人,溥儒便以現洋4萬元的價格把《平復帖》賣給了張伯駒。

愛新覺羅·溥偉像

4萬元現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價格?這麼說吧,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小恭親王溥偉爲籌措復辟經費,把恭王府抵押出去的價格也只有現洋8萬元。

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底,魯迅先生曾花800元現洋在北京阜成門內西三條買了一個四合院,就是現在的北京魯迅博物館所在地。4萬元現洋在當時可以買50個這樣的四合院。

晚年的張伯駒先生(左一)

爲防止國寶再遭劫難,張伯駒毫不猶豫傾盡所有將其買下。終如所願的張伯駒購得《平復帖》後,將其視爲生命,欣喜之下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爲“平復堂”,還特意請人刊刻了一枚“平復堂”的印章。新中國成立以後,張伯駒先生攜夫人潘素將《平復帖》及一生所藏22件歷代珍貴書畫捐獻給了國家,從此《平復帖》又重返紫禁城,被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

以下是張伯駒先生所寫文章——《陸士衡平復帖》

西晉陸機《平復帖》,餘初見於《湖北賑災書畫展覽會》中。晉代真跡保存至今,爲驚歎者久之。

盧溝橋事變前一年,餘在上海聞溥心畬所藏韓幹《照夜白圖》卷,爲滬估葉某買去。時宋哲元主政北京,餘急函聲述此卷文獻價值之重要,請其查詢,勿任出境。

比接覆函,已爲葉某攜走,轉售英國。餘恐《平復帖》再爲滬估盜賣,倩閱古齋韓君往商於心畬,勿再使流出國外,願讓餘可收,需錢亦可押。

韓回覆雲:心畬現不需錢,如讓價二十萬元。餘時無此力,只不過早備一案,不致使滬估先登耳。

次年,葉遐庵舉辦《上海文獻展覽會》,挽張大千致意心畬,以六萬元求讓。心畬仍索價二十萬,未成。

至夏,而盧溝橋事變起矣。餘以休夏來京,路斷未回滬。年終去天津。臘月二十七日回京度歲。車上遇傅沅叔先生,談及心畬遘母喪,需款正急,而銀行提款復有限制。餘謂以《平復帖》作押可借予萬元。

次日,沅老語餘,現只要價四萬,不如徑買爲簡斷。乃於年前先付兩萬元,餘分兩個月付俊。帖由沅老持歸,跋後送餘。

時白堅甫聞之,亦欲得此帖轉售日人,則二十萬價殊爲易事。而帖已到餘手。

北京淪陷,餘蟄居四載後,攜眷入秦。帖藏衣被中,雖經亂離跋涉,未嘗去身。日寇降後,餘回京。沅老已病不能語,旋逝世。

......

丙申(1956年),餘移居後海,年已五十有九,垂老矣。而時與昔異,乃與內子潘素商定,將此貼捐贈於國家。在昔欲阻《照夜白圖》出國而未能,此則終了宿願,亦吾生之一大事。而沅叔先生之功,則爲更不可泯沒者也。

最後,附上高清放大版《平復帖》細節圖,讓諸君能更細緻地欣賞這一傳世佳作。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無法覈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在這裏,遇見更好的自己

長按識別二維碼 即可關注觀觀雅集

雅物 | 美文 | 生活 | 品味

東方的。生活的。

☟喜歡就點贊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