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哥说长征

【春哥注:一部长征史,也是一部革命史,在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多少先贤英烈无惧枪林弹雨,奋勇厮杀,冲锋向前,才给后人带来一个清明世界,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长征途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尽管很多细节可能随着历史的远去而渐渐沉淀在河底,有的甚至无法再想起,太多的无名英雄,太多的长征故事。长征显得特别有意义,多少长征英烈在天之灵也会为之振奋。】

1935年1月底,按照时令,正值冬季,当时大雪纷飞,部队的后勤保障给养困难,完整整编制之后的红军,大军难以长期驻扎。而蒋介石得到中央红军在扎西集结的消息后,立即调整部署,令滇军孙渡纵队由镇雄、毕节向扎西以南之大湾子推进;令川军潘文华部以一部兵力防守川南和长江、横江沿岸,防止红军北进,主力由高县、珙县、长宁及其以南地区向扎西推进;令周浑元纵队主力由黔西、大定(今大方)地区向古蔺、叙永追击,企图聚歼红军于扎西地区。

新任第二路军总司令龙云认为红军“已入死地”,不久“即可一网打尽”,于是下令各部“以绝大之牺牲求历史之光荣”。龙云的口气不小,也会宣传,国民党中央社也于2月13日宣称:“十三、十四两日当有剧战”,断言“红军决难越雷池一步”,“可一鼓荡平”。

国民党军调兵遣将、大肆鼓噪,毛主席却泰然自若,成竹在胸。各路国民党军部队步步逼近,企图与红军在扎西决战,虽然使得红军面临巨大的危险,但也造成了国民党自身后方的防务空虚,特别是黔北地区只有遭受过重创的黔军王家烈部防守,这就使红军拥有了出奇制胜的战机。毛主席立即抓住了这一战机,突然下出一步绝妙好棋——回师东进,再渡亦水,重占遵义。

根据毛主席的建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立即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迅速摆脱川军、滇军的夹击和中央军的追击,转兵东进,再入黔北,“准备以薛岳兵团及黔敌为主要作战目标。”

毛主席和中革军委开会决定发布《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指出:由于敌人集中全力依托长江天险布防,拦阻红军北进,更由于党中央和中革军委不愿硬碰硬牺牲红军的有生力量,重蹈湘江之战的覆辙,所以决定暂时放弃北渡长江,向川西北发展的战略计划,修改为在云贵川创立根据地。

同时指出:“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的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这是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红军进行机动作战的基本原则,也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精髓。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加强政治工作,并号召全体红军官兵“鼓起百倍的勇气,提高作战决心,为消灭万恶的敌人,创造新的云贵川新苏区而斗争”。

根据中革军委的部署,1935年2月11日,中央红军各军团由扎西地区开始东进。

右纵队红5军团、红9军团担负佯攻和迷惑滇军、掩护主力迅速向东南转移的任务。部队进入镇雄县境,在大湾子对滇军鲁道源旅发起进攻。鲁道源以为红军要攻击镇雄县城,急忙收缩全旅,同时四方呼救。孙渡不敢怠慢,亲率龚顺壁旅增援,并令另外一个旅谨慎前进,与红军保持距离,并连电龙云,称将与红军在镇雄、威信有大战。

滇军各部向镇雄、威信地区集结,而红军主力却在佯动部队的掩护下,迅速从滇军闪出的口子通过,跳出扎西,在各路敌军的缝隙中原路东进,再入川南,抵达营盘山、古蔺、黑泥哨等地区。有人说为什么这么轻松跳出了包围圈,春哥告诉你,这不是在平原作战,而是在云贵川,那可是大山大川,部队的绝对包围是很难形成的,有时隔了一道山梁,也许就是敌我两军相向而行,互不干扰,所以蒋介石一开始的严令仅仅是一种声势,在实际落实上还是打了折扣,红军还是从容的离开扎西,跳出了包围圈。

2月15日,中革军委发布作战命令:“我野战军以东渡赤水河,消灭黔敌王家烈为主要的作战目标,决定先由林滩经太平渡至顺江场地段渡过赤水,然后分向桐梓地域前进,准备消灭由桐梓来土城的黔敌,或直达桐梓进攻而消灭之。”据此,红军以红5、红9军团殿后掩护,红1、红3军团直扑赤水河。

二渡赤水的妙招,即将上演!可以看出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不拘一格,跳出常规的思考对于红军的意义是多么重要,如果按照过去那种硬打硬冲的方式,早已损兵折将,完全无把握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