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哥說長征

【春哥注:一部長征史,也是一部革命史,在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裏,多少先賢英烈無懼槍林彈雨,奮勇廝殺,衝鋒向前,纔給後人帶來一個清明世界,我們永遠無法忘記長征途中的點點滴滴,每一個細節,儘管很多細節可能隨着歷史的遠去而漸漸沉澱在河底,有的甚至無法再想起,太多的無名英雄,太多的長征故事。長征顯得特別有意義,多少長征英烈在天之靈也會爲之振奮。】

1935年1月底,按照時令,正值冬季,當時大雪紛飛,部隊的後勤保障給養困難,完整整編制之後的紅軍,大軍難以長期駐紮。而蔣介石得到中央紅軍在扎西集結的消息後,立即調整部署,令滇軍孫渡縱隊由鎮雄、畢節向扎西以南之大灣子推進;令川軍潘文華部以一部兵力防守川南和長江、橫江沿岸,防止紅軍北進,主力由高縣、珙縣、長寧及其以南地區向扎西推進;令周渾元縱隊主力由黔西、大定(今大方)地區向古藺、敘永追擊,企圖聚殲紅軍於扎西地區。

新任第二路軍總司令龍雲認爲紅軍“已入死地”,不久“即可一網打盡”,於是下令各部“以絕大之犧牲求歷史之光榮”。龍雲的口氣不小,也會宣傳,國民黨中央社也於2月13日宣稱:“十三、十四兩日當有劇戰”,斷言“紅軍決難越雷池一步”,“可一鼓盪平”。

國民黨軍調兵遣將、大肆鼓譟,毛主席卻泰然自若,成竹在胸。各路國民黨軍部隊步步逼近,企圖與紅軍在扎西決戰,雖然使得紅軍面臨巨大的危險,但也造成了國民黨自身後方的防務空虛,特別是黔北地區只有遭受過重創的黔軍王家烈部防守,這就使紅軍擁有了出奇制勝的戰機。毛主席立即抓住了這一戰機,突然下出一步絕妙好棋——回師東進,再渡亦水,重佔遵義。

根據毛主席的建議,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立即跳出國民黨軍的包圍圈,迅速擺脫川軍、滇軍的夾擊和中央軍的追擊,轉兵東進,再入黔北,“準備以薛嶽兵團及黔敵爲主要作戰目標。”

毛主席和中革軍委開會決定發佈《告全體紅色指戰員書》,指出:由於敵人集中全力依託長江天險佈防,攔阻紅軍北進,更由於黨中央和中革軍委不願硬碰硬犧牲紅軍的有生力量,重蹈湘江之戰的覆轍,所以決定暫時放棄北渡長江,向川西北發展的戰略計劃,修改爲在雲貴川創立根據地。

同時指出:“爲了有把握地求得勝利,我們必須尋求有利的時機與地區去消滅敵人,在不利的條件下,我們應該拒絕那種冒險的沒有勝利把握的戰鬥。因此,紅軍必須經常地轉移作戰地區,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有時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爲了在有利的條件下求得作戰的勝利”,這是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紅軍進行機動作戰的基本原則,也是毛主席軍事思想的精髓。要求各級黨組織和政治機關加強政治工作,並號召全體紅軍官兵“鼓起百倍的勇氣,提高作戰決心,爲消滅萬惡的敵人,創造新的雲貴川新蘇區而鬥爭”。

根據中革軍委的部署,1935年2月11日,中央紅軍各軍團由扎西地區開始東進。

右縱隊紅5軍團、紅9軍團擔負佯攻和迷惑滇軍、掩護主力迅速向東南轉移的任務。部隊進入鎮雄縣境,在大灣子對滇軍魯道源旅發起進攻。魯道源以爲紅軍要攻擊鎮雄縣城,急忙收縮全旅,同時四方呼救。孫渡不敢怠慢,親率龔順壁旅增援,並令另外一個旅謹慎前進,與紅軍保持距離,並連電龍雲,稱將與紅軍在鎮雄、威信有大戰。

滇軍各部向鎮雄、威信地區集結,而紅軍主力卻在佯動部隊的掩護下,迅速從滇軍閃出的口子通過,跳出扎西,在各路敵軍的縫隙中原路東進,再入川南,抵達營盤山、古藺、黑泥哨等地區。有人說爲什麼這麼輕鬆跳出了包圍圈,春哥告訴你,這不是在平原作戰,而是在雲貴川,那可是大山大川,部隊的絕對包圍是很難形成的,有時隔了一道山樑,也許就是敵我兩軍相向而行,互不干擾,所以蔣介石一開始的嚴令僅僅是一種聲勢,在實際落實上還是打了折扣,紅軍還是從容的離開扎西,跳出了包圍圈。

2月15日,中革軍委發佈作戰命令:“我野戰軍以東渡赤水河,消滅黔敵王家烈爲主要的作戰目標,決定先由林灘經太平渡至順江場地段渡過赤水,然後分向桐梓地域前進,準備消滅由桐梓來土城的黔敵,或直達桐梓進攻而消滅之。”據此,紅軍以紅5、紅9軍團殿後掩護,紅1、紅3軍團直撲赤水河。

二渡赤水的妙招,即將上演!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軍事思想的博大精深、不拘一格,跳出常規的思考對於紅軍的意義是多麼重要,如果按照過去那種硬打硬衝的方式,早已損兵折將,完全無把握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