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與渠縣豐樂派出所民警通話時,76歲老人張某江難掩內心的激動。當民警將這個消息告訴張某江時,老人在電話那頭老淚縱橫。

“謝謝你們!我們兄弟失散60多年了,終於能團聚了!”在與渠縣豐樂派出所民警通話時,76歲老人張某江難掩內心的激動。已經失聯61年的張氏兄弟,近日終於在民警的幫助下重逢。

61年前弟弟走失

1958年夏天,9歲的張某澤和15歲的張某江跟着舅舅一起從渠縣老家到雲南省親。從未出過遠門的兄弟倆在雲南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但當兄弟倆準備返回四川時,意外發生了。

在舅舅的帶領下,兄弟倆來到了車站。舅舅讓他們在售票廳門口等着,他去買車票。由於車站人流很大,弟弟很快被淹沒在人海中,不知去向。舅舅發動所有的親朋好友全城尋人,始終沒有找到。

因爲弟弟走失,張某江父母與舅舅家的關係也日益緊張,久久不能釋懷。多年來,張某江的家人多次趕到雲南尋人,都以未果告終。“還有許多騙子打來電話說有弟弟的線索,但是騙了我們的錢後就消失了……”

父母臨終時,曾拉着張某江的手告誡他:“兒啊!一定要找到弟弟,認祖歸宗!他是你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兄弟。”近年來,張某江年事漸高,出行也變得困難,他想趁着還有時間彌補這個遺憾。近日,他在電視上看到公安機關可以幫忙尋親。已隨子女定居深圳的他,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回到戶籍所在地渠縣豐樂派出所求助。“因爲事過多年,沒敢抱太大希望。”老人表示。

兩地民警齊力尋親

“羣衆需求無小事。”接警後,民警立即開始找人。但由於事發多年,事發地的行政區劃早已變更,無法直接聯繫當地派出所。民警向老人詳細詢問了情況,與事發地臨近所有派出所取得了聯繫,併發函請求雲南警方予以幫助,同時採集老人的生物檢材送上級公安機關檢測比對。

等待是漫長的,消息也一直沒有回饋。今年7月,老人再次來到豐樂派出所詢問進展。接待民警看到老人期盼的眼神,決定用“笨”辦法,根據老人提供的外貌特徵、姓名等細微線索,通過公安大數據系統一一篩選。

數據庫中有上千名叫張某澤的人,而且年齡性別各不相同。張某江看到如此龐大的數據,有些失落地說:“警官,謝謝你,如果沒找到就算了吧。”民警告訴老人,不要着急,先回家等消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天後,民警經覈對發現,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州城鎮一名老農的情況,和張某江老人提供的線索高度匹配。民警多次電話覈實,確認該老農就是張某江失散61年的兄弟張某澤。當民警將這個消息告訴張某江時,老人在電話那頭老淚縱橫。

今年8月,兄弟倆互通了電話,時隔61年再次聽到了彼此的聲音。雖是多年未見,但他們那份血濃於水的親情依舊在。兩人相約春節相見,一起回老家祭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