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没有长篇的警告

这次没有清晰的案例

只有一个明了的主题

以一个网警的角度

跟大家聊聊电信诈骗那些事

起源

·电信诈骗,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在台湾出现。当时他们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发放传单和使用“王八卡”电话(冒名申请的电话卡)的方式,声称受害人中刮刮乐和赌马等大奖,但在领奖前必须先寄出一定额度的税金。在被害人汇出第一笔钱后,诈骗集团再以律师费、手续费、公证费等名目,一次又一次要求被害人汇钱,直到被害人醒悟或钱财被榨干为止。由于电信诈骗的成功率较高,且不劳而获的金额相对较大,因此很快就成为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犯罪形式之一。大批不良分子、甚至是曾经拥有良好工作的人都纷纷加入。

·2001年前后台湾一吴姓犯罪分子便“发明”了以退税的方式进行诈骗。据称,此人从事诈骗前,曾在台湾嘉义县担任县议员,其手下有10套人马,这些人都必须受到严格的绩效考核,并实行奖惩制度。不仅以诈骗所得核定业绩,而且定期组团前往东南亚度假胜地进行检讨总结。此人曾吹嘘,最好赚的时候一周便进账8000万元(新台币)。民进党上台以后,由于缺乏执政经验,对台湾社会治理束手无策,致使电信诈骗达至疯狂。据台湾警务部门统计,1999年台湾岛内诈骗案件数4262件,2000年即增加到7000件,2005年更是猛增至4.3万件,诈骗金额也由1999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85.9亿元。

电信诈骗在岛内引发天怒人怨后,台湾当局的打击力度有所加大。在台湾当局的打击下,台湾诈骗集团开始“产业外移”,这才让福建成了大陆电信诈骗高发地。

·2002年前后,台湾移动电话业务在福建建立信号台。由于在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可以接收到台湾的移动电话信号,并且两岸迟迟没有建立共同打击犯罪的机制,台湾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找到了“新路线”。他们利用两岸没有司法互助条款的空档,将诈骗基地转移至福建福州,福州成为台湾籍诈骗集团的第一个集散地,继续利用“王八卡”对台湾民众进行诈骗。

·不过那时候,台湾人到大陆开窝点主要是为了骗台湾人。第一批来到大陆的台湾诈骗集团为了节约成本,雇佣了有语言优势的福建安溪人充当打电话、取钱的马仔。这些集团在大陆一般以台商公司名义运作,一个“公司“一般有雇员四十余人,内部管理严密,层级分明。除少数主管外,基层人员都采取军事化管理措施,严格限制外出。这些基层人员在实际操作电话行骗前,都会接受“公司“内部的严格培训,每人都要熟记工作话术后才能上岗操作。公司每天都要召开检讨会议,对每一套剧本和话术、每一个“客户”的反应都要经过斟酌并优化,其版本迭代速度和执行力堪比现在互联网公司。

·这时候,安溪人就想了,台湾人来大陆既骗台湾人的钱,又骗大陆的钱,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单干?于是,中国本土籍最早的电信诈骗团伙在2002年前后出现,手法完全翻版台湾。有了犯罪团伙,警方必然要打击,随着警方对安溪地区的重点整治,安溪籍诈骗团伙又逃到深圳。当时的深圳,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鱼龙混杂。很快电信诈骗的手段像病毒一样扩散至全国,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湖南娄底、福建安溪、广东电白等等,且每个地区的诈骗手法又各有特色。

·当时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长坑乡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很多长坑乡的姑娘嫁人前都要先问一问男方有没有在做大盘(境外赌盘),不然不嫁的”

在大陆本土电信诈骗崛起期间,各种欺诈剧本轮番上演:

ONE

2002年前后 “脑溢血”“车祸”骗术蔓延

这一时期诈骗分子主要操作的是“脑溢血”诈骗案。诈骗人员通常在各大车站收集旅客手机信息,然后冒充医务人员,打电话谎称外出人员在异地患脑溢血等重病或遭遇车祸,哄骗其家属将所谓 “手术费”“医疗费”汇入指定账号,少则几千、多则十余万元。

2003年5月26日,在广州做玉器生意的郑剑花突然接到福建老家打来的电话,告知其父亲在火车上突患脑溢血,急需救治。她按对方留下的号码,与“主治医师”和“院长”取得联系,对方以病情的变化两次要求汇款,她汇去13.9万元。当天13时许,郑剑花被要求再付10万元。有所察觉的她当即致电医院查询,获悉并没有类似病人,才确知受骗。

TWO

2010年前 “中奖”、“重金求子”利诱

2002年到2010年间,电信诈骗猖獗,但技术含量普遍不高,最寻常的诈骗方式还是画饼利诱,作案人巧妙地利用人对利欲的渴求实施诈骗。

2009年,浙江省龙泉市龙塘村的瞿清菊收到一封中奖信,信息显示她中了价值29万元的丰田轿车。瞿清菊赶紧按信上电话联系兑奖办公室,对方“证实”她中了奖,但要兑奖得先交6万元所得税和公证费。由于瞿清菊多了个心眼去邮局询问,才没被骗到。

27岁的李树芳是江西余干县石溪村人,她因从事“重金求子”诈骗被警方抓捕。“重金求子”作案人声称自己是富婆,丈夫年龄太大或无生育能力,急需找一名健康男士帮其怀孕,诱饵是成功后的重金酬谢。一旦有人“上钩”,作案人会设计“诚意费”等环节让受害人不断打钱。

THREE

2010年起打着“公检法”等旗号行骗

2010年以后,电信诈骗案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

最初,犯罪分子以电话或银行卡欠费、法院传票、车辆违章、异地电话卡欠费等为由头,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称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且涉嫌洗钱、涉黑和诈骗等犯罪,要求对事主的银行账户进行处理,从而对事主进行诈骗。之后,还有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社保部门工作人员,编造银行卡透支要还款、有社保金领取等虚假信息行骗。

2015年12月20日,贵州都匀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局财务主管兼出纳杨某接到“上海松江公安分局何群警官”的电话,对方称其信用卡存在问题。在“何警官”诱导下,又有自称“孙检察官”和“杨检察长”的人联系他。指示他登录虚假的“检察院”网站,并故意让他看到虚假“电子通缉令”,使他坚信自己涉嫌“犯罪”。并指令他下载软件配合“清查”,直至单位的1.17亿元资金全被转走才发觉被骗。

FOUR

2012年后网络诈骗频发

随着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诈骗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犯罪分子通过钓鱼网站、伪基站、盗取QQ微信等方式进行诈骗。

73岁的上海市民谢老伯曾在某购物网站订购了两个拉杆箱,随后接到了一名自称箱包店老板的电话。“老板”以谢老伯所购买商品缺货为由,向其发送了一条网站链接,请他进行退货操作。谢老伯按对方提示输入了自己银行卡号以及支付宝密码后,这些信息就被骗子窃取到了。此后,骗子将他银行卡内的86万余元存款悉数转至理财账户内。

FIVE

2015年起借大数据精准诈骗

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骗子可精准地找到被骗者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职业、爱好乃至最近关注的事物、当前的状态。山东的“徐玉玉被骗死案”及北京的“清华老师被骗千万案”即是如此,骗子知道徐玉玉申请助学金的情况,骗子也知道大学老师进行过房产交易。

李女士是武汉一家公司的会计,2016年5月6日下午,“总经理”加她微信,将她拉进一个群。群成员中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名称、头像都正常。“董事长”在群中说他在外地开会,不要打他电话。“董事长”要李女士联系“蒋总”,并称合同保证金已打到了他个人账户。但李女士联系时“蒋总”称合同有出入,要求把款项退给他。“董事长”让李女士从公司账上转85万到对方账户,并称“晚点再把款补回公司”。李女士全盘照做。下午5点左右,李女士走出办公室,发现真正的董事长正在隔壁办公。

根据中国公安部的粗略统计,从2011年起,大陆电信诈骗案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0%以上。诈骗金额平均每年都在百亿人民币,2015年更是暴增至两百亿人民币以上,足见诈骗业之繁盛。

这次重点想跟大家聊一聊骗子冒充“公检法”诈骗。说在前面的是,大家“别害怕公检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没有违法犯罪行动,没有触犯法律,这三个部门一般不会主动联系你的,接到电话也不用紧张。

公安也许大家办理证件开具证明会接触,但是检察院和法院多数人一辈子都打不上交道,神秘感更强。骗子们之所以冒充“公检法”,就是利用常人的心理,要让你紧张,说你涉及刑事案件(常用的罪名多种多样,什么洗钱、非法集资、贩毒等特别严重的),人在突然紧张的情况下更容易被人控制,于是骗子说既然不是你,那把你的钱转到我们的安全账户吧,就这样,一个电话对方变成了富翁,你的血汗钱消失不见。

再谈一谈我们的办案程序。如果你真的涉及到一些经济案件,需要冻结你的账户,办案机关一是不会提前通知你,那不白冻结了吗?二是需要很谨慎的一再确认,不会儿戏一般的说搞错了让你怎么怎么样。公安机关办案,一般秉承见面办事的原则,当面处理事情,不可能在电话里就要你的账户密码等,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另外,所有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警号都是六位数字,没有字母符号什么的,在电话里给你说警号有字母和位数不对的都是李鬼。

另一方面,虽然公检法经常一起出现,但其确实是三个独立的部门,各司其职,简单点说就是公安管侦查,检察院管起诉,法院审理出结果。所以所有跟你说“我是公检法工作人员”的,都是骗子。

跟大家说了这么多

依然感觉没有说完

之所以换一种方式跟大家聊电诈

是觉得大家总看各种警示也有些审美疲劳了

但归根结底还是想让大家防范电信诈骗!

防范电信诈骗!

防范电信诈骗!

感谢你们的阅读

希望能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

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编辑:董世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