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爲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爲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汽車經銷商對於車輛後保險槓外觀瑕疵予以“拆裝後保、後保整噴”的維修超出了車輛售前正常維護和PDI質量檢測的範圍,經銷商對此未履行告知義務的,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使其陷入錯誤認識,屬於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構成消費欺詐。

2019學法丨消費者遭遇消費欺詐,怎麼辦?

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一些消費欺詐的現象屢見不鮮,往往遇到消費欺詐,當事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下面給大家說一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爲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爲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爲五百元。

2019學法丨消費者遭遇消費欺詐,怎麼辦?

汽車消費欺詐的懲罰性賠償——鄧美華訴上海永達鑫悅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

汽車經銷商對於車輛後保險槓外觀瑕疵予以“拆裝後保、後保整噴”的維修超出了車輛售前正常維護和PDI質量檢測的範圍,經銷商對此未履行告知義務的,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使其陷入錯誤認識,屬於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構成消費欺詐。消費者要求經銷商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賠償損失的,經銷商應承擔車輛三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責任。、

2019學法丨消費者遭遇消費欺詐,怎麼辦?

【溫馨提示】

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後能否要求退一賠三,關鍵看經營者有無欺詐行爲,和商品本身的價格無關。受到消費欺詐要保存好相關證據,及時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文丨王磊 法律事務部

鏈接文章:

2019法律規定:微信羣主只因在羣裏發了這東西,就被認定觸犯法律

2019法律規定:老人去世,留下的銀行存款無法取出怎麼辦?

2019勞動法:“幹不了就別幹”,領導一句話能否認定非法解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