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韋爾·托維作爲指揮,他率團演繹了多首伯恩斯坦的經典,包括《老實人》序曲 、“三個舞蹈變奏”(選自《自由想象》)、“交響舞曲”(選自《西區故事》)等。

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布拉姆韋爾·托維的身份有很多重,首次登臺上海夏季音樂就節,他大大方方,一口氣就秀了兩個身份。

7月6日,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托維以指揮家+鋼琴家的雙重身份,帶領紐約愛樂樂團獻演了“伯恩斯坦百年誕辰”音樂會。

作爲指揮,他率團演繹了多首伯恩斯坦的經典,包括《老實人》序曲 、“三個舞蹈變奏”(選自《自由想象》)、“交響舞曲”(選自《西區故事》)、“三個舞蹈片段”(選自《進城記》)。作爲鋼琴家,他改和樂團上演了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這是一場紐約色彩十足的音樂會。

和伯恩斯坦惺惺相惜

1958-1969年,伯恩斯坦曾任紐約愛樂音樂總監,他的到來爲紐約愛樂注入了鮮明的“美國精神”,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在他的筆下不再隔閡,嚴肅音樂廳也因他多了幾分“美式”的詼諧與幽默。

今年時逢伯恩斯坦百年誕辰,紐約愛樂特以這場音樂會向前總監致敬。邀請託維來上海演出時,他正在紐約錄製紀念伯恩斯坦的音樂會,巧的是,音樂會曲目正是上海這一套。

作曲、指揮、鋼琴,伯恩斯坦在這三個領域都有所建樹,和托維一樣。和伯恩斯坦第一次相遇,托維32歲,伯恩斯坦67歲,兩人當時合作了一場音樂會,托維是鋼琴演奏,伯恩斯坦是指揮,“伯恩斯坦聽到我的演奏後,認爲我應該試一試《藍色狂想曲》,現在,這首曲子我已經彈了將近50次,非常熟悉了。”

布拉姆韋爾·托維演奏鋼琴。

托維對伯恩斯坦最大的印象是親和力十足,對年輕人總是給出善意的鼓勵,“我的半生都在北美度過,伯恩斯坦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人生導師,每次演奏他的曲子,我都感覺他就在現場給我鼓勵。”

伯恩斯坦創作的音樂可以歸爲New classic,去世時,有關他作品的評價和關注度不是很高,人們更認同他鋼琴家和指揮家的身份。托維認爲,隨着時間流逝,這種現象有了很大改變。

“今年,世界各地有上千場音樂會紀念伯恩斯坦,他的作品四處開枝散葉,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伯恩斯坦被大家認同爲一位偉大作曲家,他的作品將被永遠地演奏下去。”

上海的這場音樂會,托維認爲最吸引人的還是《西區故事》,因爲它表現的是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最典型、最常見的種族衝突、文化衝突。

《西區故事》取材於莎士比亞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背景設在1950年代的紐約,描摹了不同文化下敵對幫派之間的關係緊張。1956年,《西區故事》在百老匯首演,後被改編爲電影,在1961年奧斯卡頒獎禮上斬獲十項大獎。1961年初,伯恩斯坦從《西區故事》裏取出九個片段組成了“交響舞曲”。

在美國劇院演出史上,《西區故事》佔據了影響深遠的一頁。托維認爲,即便過了半個多世紀,《西區故事》也仍有它的現實意義,“美國本身就是移民國家,伯恩斯坦的家族是從歐洲來的,格什溫是歐洲來的猶太人,我也是從英國來到美國的。大家彼此包容、理解、融合,在這裏感到安全,這是美國的偉大之處,《西區故事》討論的正是這樣一種社會現實。”

音樂是能講故事的

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托維在三個音樂領域自由穿梭,十分享受這種狀態。

托維笑說,不同階段,他在這三個領域感受到難易程度也不一樣,“現在鋼琴對我來說相對難一些,因爲我很少有時間去練習。我指揮已經快40年了,現階段是非常舒適的。但我在20歲的時候,恰恰相反,對鋼琴易如反掌,在指揮方面比較難。作曲呢,首先你要有好想法,其次需要你花足夠多的時間去磨。”

托維曾以客席指揮的身份和很多樂團合作,而溫哥華交響樂團是他的“親兵”,自2000年受命擔任音樂總監,他的任期一直持續到2018年夏季。

在他的帶領下,溫哥華交響樂團有了不少突破:成立了溫哥華交響樂團音樂學校;創立了一年一度的溫哥華交響樂團現代音樂節;創辦了溫哥華交響樂團交響樂研究所……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溫哥華交響樂團曾被邀請參演開幕式,“主辦方希望我們先行錄製,而在正式演出時假演,我們拒絕了。”

2009年,托維曾帶溫哥華交響樂團來上海演出。據他觀察,近20年來,溫哥華的人口急速增長,其中不少是中國移民。這些中國家庭來自上海、香港、北京、廣州,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一門樂器,大大促進了當地在音樂教育方面的發展。

2017年,托維加入波士頓大學,成了一名老師。從溫哥華交響樂團卸任後,他即將迎來一個新身份:回到英國,擔任BBC音樂會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托維已經在美國呆了35年,接下來,他會將更多時間留給家鄉。

“音樂總是最真實的,從來不會是‘假新聞’。音樂最棒的是能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哪種文化,大家都能互相理解,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托維說,“音樂是能講故事的,無論成人還是小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音樂是表述故事的一種方式。所以無論我在哪,我都認爲我有一種責任,讓人們去聽到這些音樂,讓那些不經常交流或不能相互理解的人通過音樂獲得啓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