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我要說的第一位皇帝就是劉邦,就是那個一介布衣,手持三尺劍創立大漢王朝的劉邦,儘管歷史是有提到劉邦和項羽不讀書,但實際上劉邦是一個很懂得自我完善的,讀書少就經常自學文字和知識,他深知馬上得天下,但馬上不能治天下,得天下用的武略,而治天下則需要文韜,劉邦臨終前寫的《手敕太子文》就是教育他的孩子好好讀書。這實際上是不僅讓孩子修身養性,更是培養孩子的道德修養,李世民的言傳身教很值得現在的家長們借鑑啊,作爲古代權力最高、最富貴的皇帝,都能如此嚴格要求孩子,培養孩子的德行,我想我們普通百姓更應該借鑑這種精神。

育兒這個話題一直是很熱門的,從古至今,大到帝王將相,小到平民百姓,對孩子的培養一直都是人們重視的。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試問有沒有人去了解過歷史上的皇帝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嗎?不去研究,可能也覺得就那麼回事,如果認真的去研究,會發現皇帝的育兒經真的很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代皇帝,探索他們的育兒之道,古爲今用,把育兒這項工作做好。在此之前,我想我們可以先明確育兒的目標或者理想,這就不得不提到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家的一句名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是中國人的理想,也是古代皇帝培養孩子的基本要求。那麼古代皇帝到底是如何育兒呢?

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首先我要說的第一位皇帝就是劉邦,就是那個一介布衣,手持三尺劍創立大漢王朝的劉邦,儘管歷史是有提到劉邦和項羽不讀書,但實際上劉邦是一個很懂得自我完善的,讀書少就經常自學文字和知識,他深知馬上得天下,但馬上不能治天下,得天下用的武略,而治天下則需要文韜,劉邦臨終前寫的《手敕太子文》就是教育他的孩子好好讀書。

他出身布衣,卻開創了大漢王朝;他才幹平平,卻攬盡天下奇才;他被稱爲常敗將軍,卻最終打敗了西楚霸王。他就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他是如何掌握天下,又如何成爲開國帝王的呢?《劉邦發跡史:神一樣的無賴》就會告訴你答案。他既見利忘義又胸達大度,他既冷漠無情又惜才愛才。時勢造英雄,一代草根成君王。權權謀與智慧,成王敗寇後人評!

文章的大意就是說:我遭逢亂世,正趕上秦始皇焚書坑儒,認爲讀書沒有什麼用處,直到登基的時候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我經常讓人講解,以瞭解作者的意思,現在回想有很多不對的地方;堯舜不傳位給他的兒子並不是他們不重視天下,是他們的兒子不堪當大任,人們有好牛馬,尚且知道珍惜,更何況天下呢?你是我的嫡長子,我早有意立你我爲繼承人,羣臣都稱讚你的好友商山四皓,我都不能邀請他們過來,他們竟爲你而來,由此可以看出來你可以承擔重任,所以決定立你爲我的繼承人。我平生不專門讀書,不過在讀書問字的時候知道一些而已,因此文章寫得不夠工整,但足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現在看你的寫的文章,還不如我,兒子,你應該勤奮學習,每次獻上的奏議應該自己寫,不要讓別人代書。

劉邦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劉邦這位皇帝雖是一介布衣,卻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對孩子培養子首先抓讀書寫字。看看帝王家的教育都是如此嚴格,不僅因爲他的兒子要繼承大位,更因爲他是孩子父親,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以自己的親授經歷育兒,告訴孩子讀書確實真的很重要。

第二位皇帝李世民,他不僅開創了大唐帝國、“貞觀之治”這樣的盛世,文韜武略了得,在育兒方面也是句句真理。唐太宗非常注重皇子們的教育,在他的《誠皇屬》中,李世民以自己勤勉政事爲例,告誡皇子們要剋制自己,每穿一件衣服,要憐惜養蠶繅絲的婦女;每喫一餐飯,要念及種田人的辛勞;不要鄙視他人的短處,不要仗着自己的長處得意忘形等等。

李世民畫像

這實際上是不僅讓孩子修身養性,更是培養孩子的道德修養,李世民的言傳身教很值得現在的家長們借鑑啊,作爲古代權力最高、最富貴的皇帝,都能如此嚴格要求孩子,培養孩子的德行,我想我們普通百姓更應該借鑑這種精神。除此之外,李世民還親自撰寫《帝範》一書來教育孩子修身養性,爲民爲國,怎麼去做好一種聖明的皇帝。不得不說李世民對孩子的教育可謂用心良苦。

李世民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三位皇帝就是康熙,這位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多子多孫,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嚴格要求,對皇子們的教育從小抓起,不敢懈怠,天還沒有亮,就起牀,親自檢查督促孩子的作業,東宮太子及諸位皇子,排列次序上殿,背誦經書至日偏西,還令他們學習寫字,學習射箭,真是文武全面發展啊。康熙皇帝的《庭訓格言》共二百四十六條,包括讀書、修身、爲政、待人、敬老、盡孝以及日常生活的瑣事,正是康熙皇帝這樣嚴格要求和全面培養孩子的主張上,對後世的子孫影響很大,培養了雍正和乾隆這樣傑出的皇帝!

康熙畫像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些成功的帝王將相,無不時刻保持虛心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全面發展自己,對待孩子的教育更是非常重視,在這樣的教育下,皇帝的子孫們不少都成爲了合格的皇帝,也證明了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從小就要抓起,爲人父母就應該對孩子的教育足夠的重視。

教育孩子有一部分是運用自己的直接經驗,但我們更應該學會怎麼去借鑑歷史的間接經驗,用來更好更科學地教育孩子。除了借鑑歷史的經驗,我們更可以借鑑古今中外的育兒經驗,學習別人的長處從來不分敵人還是戰友,更超越國界的範圍,只有這樣,我們的思維、思想、方法才能夠周到全面,也才能夠全面發展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的孩子成爲人格完整、優秀的棟樑之才。

向古代帝王學習育兒,教出來的孩子不是聖賢就是精英,你們準備好學習了嗎?

參考資料:《史記》、《手敕太子文》、《帝範》、《誠皇屬》、《庭訓格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