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宜宾10月23日讯(宋成均 张宝林)他是一名基层干部,坚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18年来,他以诚信为镜,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实际行动为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他就是“最美长宁人”、长宁县梅硐镇回龙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华林。

近日,笔者在罗华林的老家梅硐镇石陇村看到,到处是青山绿水。2000年,罗华林当选为该村村委会主任。为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他白天做群众思想工作,晚上加班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及相应的补助政策。正是在他的号召和带领下,石陇村共退耕还林千余亩,为村民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也就是在这次退耕还林工作中,在一次整理相关的填报数据时,罗华林发现自家的退耕还林面积比实际多出了三亩。发现这一问题后,他立即前往林业站,让工作人员将“多出”的面积及时作了修改。

罗华林(右一)现场查看退耕还林情况

“他这种行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梅硐镇林业站工作员 邵彬指着当时的测绘资料介绍说,那时的退耕还林测量是手工测绘,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当时很多农户多了都不会说,少了就来找更改。而作为村主任的罗华林,发现自己的面积有误差,主动找林业部门将多出的面积作了改正。

“他说退就退,我还是坚决支持,我们全家人都支持。”罗华林的妻子赵奇银对此表示,罗华林经常给家里人说,钱要踏踏实实找来的花起来才安心,这是国家的,该退给国家就退给国家。

“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要做很多事情,必须要做到的,就是诚实和守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的赞同,赢得人民群众的赞同,人民群众才会相信你,拥护你”。罗华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然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2007年,他被推荐为回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后,他继续坚持为居民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

今年75岁的付大义是回龙社区的一名低保户。付大义的丈夫常年卧病在床,儿子因车祸去世,女儿女婿的家庭也很困难,实在无力赡养两位老人。两位老人只好居住在简陋的房里,一到下雨天,房屋到处漏水。罗华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和班子成员一起集资一万多元,为两位老人修缮房屋,改善两位老人的居住条件。

“罗书记真的是对得起我们这家人的,说到做到,没说谎话。”付大义介绍说,她家屋子以前到处都是漏的,罗华林看到后,说帮她整治下,“当时我还不信,砖、水泥、瓦等材料拉到我家门口了我都还不知道。”

罗华林(右一)走访社区贫困户

罗华林担任基层干部特别是回龙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想方设法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为了整治城乡卫生环境,打造卫生城镇,改变居民传统烧煤的历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罗华林一方面组织动员群众求得支持,一方面与天燃气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在较短时间内,安装成功天然气管道并投入使用,不但解决了社区几百户居民的燃料问题,而且双梅沿途各村也得到受益,现在还辐射周边的各村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赞。

梅硐镇是西部竹石林景区所在地,回龙社区是旅游窗口。为了提升梅硐镇的形象和知名度,罗华林多次对泽鸿广场进行绿化、亮化改造。他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大老板出钱、出力,为建设美好家园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那些无私奉献的仁人志士慷概解囊,很乐意地捐资捐款,购买了极其珍贵的观赏树移植在泽鸿广场。同时,罗华林带领社区居民安装了石林路、迎宾路和滨河路的路灯。每当夜晚来临,颗颗明珠耀眼发光,照亮了梅硐镇的大街小巷。

“晚上路灯打开,到处都敞亮,大家都喜欢聚在广场喝茶聊天,或者一家人出来散散步,比以前热闹多了。”社区居民余少西说,以前一到晚上,街上一片漆黑,大家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街上冷冷清清的。

从村委会主任到社区支部书记,在基层工作的18个年头里,罗华林把“诚实守信”的人生品格贯穿到了自己生活工作的全过程。对亲友、对群众,他言必行、行必果。他以实际行动为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写下了最真实生动的注脚。

“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盼,我们要起到带头作用。”梅硐镇回龙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华林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我觉得诚信是一面镜子,你做什么,镜子里就反映什么,所以一直以来,我就坚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