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我市举行了首届“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珠海好医生”颁奖大会。在这次首届中国医师节上被评为“珠海好医生”的张文安博士作为民营机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在中医药界,说起张文安

大家都说:

他不仅是一位好医生,更是一位时代的弄潮儿

一个愿望让他在医学院苦读11年

成为我国首位中医诊断学博士

图:珠江晚报记者 赵梓

不让家人再受疾病困扰,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1980年高考恢复不久,家在湖南株洲的张文安终于“金榜题名”,考上的就是他心仪的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系。这也是他第二次参加高考,这个18岁少年的心里埋藏着一个愿望,就是要成为一名医生。因为他心爱的外婆一直深受肺气肿的困扰,而舅舅也死于肝硬化。他想成为一名医生,让家人不再受疾病的困扰。

苦读11年,成为我国首位中医诊断学博士

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他来到大学,四年本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挑灯苦读各种书籍,除了医学还有文化、历史、地理、人文,有如寻到一个新的世界。

随后,他又在这所1934年就建校的著名中医药大学里继续就读研究生、博士,一直到1991年毕业,成为我国首位中医诊断学博士。这时南方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吸引着刚刚而立之年的他,适逢珠海中医院到湖南中医药大学招聘,他决定“闯海”,南下珠海。

都说“人往高处走”他却“越走越基层”

成为一名社区医生

1991年,张文安到当时的珠海市中医院报到,成为该院一名医生,他也是珠海第一位医学博士。可是不到一年他就从中医院到了当时还是区级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都说“人往高处走”,他却“越走越基层”。博士毕业后,他先从市级医院跳到区级医院,再从区级医院去了社区。

1996年他更是一竿子“插”到底,到居民区里为社区居民做起了全天候的“博士健康保姆”:自筹资金创立珠海拱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泛结交居民朋友,他编写的《健康金钥匙》及其健康教育系列简报也送到千家万户。

社区卫生“香洲模式”声名远播

原来,“当时在公立医院上班时,每天面对络绎不绝、愁眉苦脸的患者,总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医院规模越来越大,仪器越来越先进,药品越来越高档,老百姓却为什么越来越怕看病?”作为一名想走出象牙塔的医学博士,他认准一条路——就是要“接地气”。1996年,他放下“铁饭碗”自筹资金开办拱北社区诊所。2002年,更是与挂靠的公立医院脱钩,彻底改制并转型为“拱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为“广东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示范单位”,2003年、2004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经验交流会推介了该服务中心的好经验,社区卫生“香洲模式”声名远播。201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和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兼中医药管理局长王国强也慕名来访。

获得了这么多肯定,深耕社区的张文安干得更欢了,除了坚持在社区“问诊”外,还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专委会、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全科分会、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珠海市家庭医师协会等多个社区团体担当重任。

推动“互联网+中医”产业合作

他想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看病

他说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师临床经验相对欠缺,在遇见不熟悉的疾病或领域时,常常难以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近期,他借助发展中医的东风和长期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与上海、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始了互联网+中医的产业合作。据悉,该项目已经获准进入横琴粤澳中医药产业园。

他的愿望就是将智慧中医系统的运行,为基层中医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借助“云+网+APP客户端”,未来社区居民甚至可以在家自拍一张舌象上传,就能获得社区医生的指导意见,更多的人不再受疾病困扰,这个愿望,他从18岁时就开始发愿,几十年坚守,从未改变。

医路坚守,感谢有您!

文:珠江晚报记者 刘联

图:珠江晚报记者 赵梓、受访者提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