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征归来后,薛仁贵一直跟随张士贵守卫玄武门。张士贵部将薛仁贵身披白袍,手持方天戟杀入敌阵的形象深得李世民欢喜。

对隋唐历史比较了解的人肯定是知道这个人的,因为就是他给薛仁贵造成了很多的悲剧。薛仁贵刚开始是张士贵的手下,平辽的时候,张士贵让自己的女婿冒领了薛仁贵的所有功劳。后来被揭发了,受到了惩罚。但这是不对的,张士贵是唐初的一名重臣,一直跟着李渊征战,功劳很大。他出身不好,但是人品好,有很多人愿意跟随他。

张士贵,原名叫张忽峍(读lu,山崖的意思),字武安,在河南三门峡的卢氏县出生,倒追三代,张士贵家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爷爷叫张和,是北齐的车骑将军,拥有开府权。北齐被吞并后,张士贵的父亲,来到隋朝做官,从陕县主簿做起,在宜昌参军,因为军功,官拜大都督。张士贵从小也是练武习文,史书上记载,小伙子臂力不错,可以拉一百五十斤的强弓,类似薛仁贵,射程远,据说箭法还不错。

随后在李渊称帝之后,便一路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讨,消灭薛举、薛仁杲等割据势力。后来任“马军总管”之时更是以少胜多的战败了王世充的五万精英骑兵。甚至在剿灭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等大批割据势力的时候都有张士贵的身影,连年征战中成为了秦王李世民的嫡系心腹,被授予秦王府将军一职。

武德九年,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的“玄武之变”中,张士贵又立有大功。《旧唐书太宗本纪》明确记载:“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李世民从自己的经历中深知“玄武门长上”职务之重要,所以他称帝后,立即任命张士贵为“玄武门长上”,成为禁卫军的首脑。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西南发生暴乱,唐太宗任命张士贵为“行军总管”前去平定。

张士贵部将薛仁贵身披白袍,手持方天戟杀入敌阵的形象深得李世民欢喜。后来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东征归来后,薛仁贵一直跟随张士贵守卫玄武门。高宗永徽四年,张士贵离开军队,入朝为官,薛仁贵接替其守卫玄武门重任。所以,这里并没有什么“应梦贤臣”的故事,更没有张士贵欺压薛仁贵,抢夺其军功的故事了。

这段记载,就语言看,和“正史”略有差异,但既列入“大典”,还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从中至少可以说明三点:第一,张士贵是颇得唐太宗、尉迟敬德倍赖的;第二,没有张士贵断然用薛仁贵的“瞒天过海”之计,征辽之役必定半途而废;第三,张士贵和薛仁贵是亲密无间的,“冒功”之说起于明永乐帝之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