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銘傳手中的“馬槽”原來有這樣珍貴的身份,讓人非常的驚訝,他爲了深入瞭解這個“金盤”的價值,還專門研究了這段時間的歷史,最終得知這樣的一個“金盤”,就是西周時期夷王築造的“虢季子白盤”。安陽農民挖出一馬槽,郭沫若收購寶貝上交國家,現此物價值五個億。

安陽農民挖出一馬槽,郭沫若收購寶貝上交國家,現此物價值五個億

近代的中國波折不斷,發生了很多戰亂,一些原本很有錢的大家族被迫流離失所到處遷移,這也讓這很多原本只有王公貴族纔有的寶貝。紛紛流落民間,最終不知去向。後來很多人在一些鄉間的院子裏面經常會挖到一些寶貝。

在一些農村的地攤上,也有一些破舊的東西,看着很像文物。像一些看似破舊的東西,說不定還是真正的文物。在衆多文物中,青銅器是最值錢的,因爲青銅器是殷商時期的寶物,間非常的久遠,有着極其高的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而且青銅器也很容易保存,保存上千年的青銅器也是很常見的。

但是青銅器雖然價值連城,但是想要將青銅器賣出去,卻沒有那麼容易。近代的中國有很多青銅器出土的事件,但是基本上都賣不出去,因爲沒有人敢去收購這些東西。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識貨的人非常少,他們看不懂是真青銅器還是假青銅器。

在中國近代,有一位大文豪叫做郭沫若,他的眼光非常的獨到,而且對古代文物方面有着一定的研究。他曾經就發現了一件非常珍貴的青銅器文物,並帶回國家。故事還是要從清朝末年講起。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安陽一個農民,就在他們家的土地裏面挖到了一個像馬槽一樣的鐵盆。農民以爲這是一個沒用的盆子,就拿去給馬兒喂草,當馬槽了。後來,一些賣文玩的商人看到這個東西,覺得應該是個寶貝,就花了幾兩銀子從農民這裏收購走了。農民不識貨,覺得這個馬槽能賣幾兩銀子已經很不錯了,就賣了出去。

後來,清朝發生動亂,這個鐵盆落到了太平軍的手中。只不過太平軍的寶貝比較多,沒有把這個“破盆子”放在眼中。再後來,這個馬槽落到了劉銘傳手中,他在一次偶爾的機會,看到馬兒在舔馬槽的邊緣,上面有着一些不一樣的紋飾。於是他仔細清洗乾淨之後,開始研究,發現這是一個“金盤”。

“金盤”並非是金子做的盤子,而是古人在青銅器上面篆刻“金文”,以此得出的名字。是非常珍貴的文物。因爲金文篆刻工藝在古代是非常複雜的,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劉銘傳手中的“馬槽”原來有這樣珍貴的身份,讓人非常的驚訝,他爲了深入瞭解這個“金盤”的價值,還專門研究了這段時間的歷史,最終得知這樣的一個“金盤”,就是西周時期夷王築造的“虢季子白盤”!

知道金盤的珍貴之後,劉銘傳一直都非常在意這樣的寶貝,即便是後來面對日本人的入侵,他也堅決保護這個虢季子白盤,不讓這樣的一件寶貝被日本人奪走。爲了保護這件寶貝,劉銘傳得後人,甚至還專門打造出來了一件假的金盤,李代桃僵,最終保留了真正的寶貝。

在解放之後,這件寶貝的守護者,劉銘傳的後人劉肅接到了郭沫若的邀請函,在聚會中,郭沫若親自動員邀請劉肅將這件寶貝貢獻給國家。郭沫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劉肅覺得郭沫若說的很有道理,就決定將這樣的一件寶貝貢獻給了國家。國家博物館給了劉肅口頭表揚,並且還專門讓郭沫若賦詩一首,詩曰:“虢盤獻公家,歸諸天下有。獨樂易衆樂,寶傳永不朽!”

這首詩也讓劉肅高興了非常久,他覺得老祖宗對寶物的堅守沒有白費,覺得爲了祖國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這樣的一首詩,也成爲了他們家的一種榮譽,被他們一直掛在家中。後來,經過專家評估,這樣的一件虢季子白盤的市場價位爲五億之多,當然,這還是有價無市,畢竟國家不會真正把這件寶貴的青銅器賣出去。由此也可以看出,郭沫若的眼光還是非常厲害的,一眼就能看中這樣的一件珍貴的寶貝。虢季子白盤也成爲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中國文化的數千年傳承的一種記載和符號,現如今依然靜靜躺在博物館中,等着人們去慢慢了解它身上獨特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