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決措施:應重新研究使用條件和選擇軸承及遊隙,並檢查軸和軸承箱的加工精度、安裝方法、潤滑劑及潤滑方法。解決措施:要查找使用條件和潤滑狀態是否適宜,注意軸承的使用,研究保持架的選擇是否合適和軸承箱的剛性是否負荷要求。

高質量的軸承在正確的使用下,可以使用很長一段時間,如果過早的出現損傷,很可能是因爲選型錯誤,使用不當或潤滑不良造成的。

因此,在安裝軸承時,我們需要記錄機器種類,安裝部位,使用條件及周圍配合。通過研究總結軸承損傷的類型,發生問題時的使用環境,以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軸承損傷方式按下述圖片分類,我們可以圖片中顯示的主要特徵來判斷軸承損傷形式。

裂紋缺陷,部分缺口有裂紋。

原因:主機的衝擊負荷過大,主軸與軸承配合過盈量大;也有較大的剝離摩擦引起裂紋;安裝時精度不良;使用不當(用銅錘、卡入大異物)和摩擦裂紋。

解決措施:應檢查使用條件,同時設定適當過盈及檢查材質,改善安裝及使用方法,檢查潤滑劑以防止摩擦裂紋。

滾道表面金屬剝離

運轉面剝離。剝離後呈明顯凹凸狀。

原因:軸承滾動體和內、外圈滾道面上均承受週期性脈動載荷作用,產生週期變化的接觸應力。當應力循環次數達到一定數值後,在滾動體或內、外圈滾道工作面上就產生疲勞剝離。

如果軸承的負荷過大,會使這種疲勞加劇。另外,軸承安裝不正、軸彎曲也會產生滾道剝離現象。

解決措施:應重新研究使用條件和選擇軸承及遊隙,並檢查軸和軸承箱的加工精度、安裝方法、潤滑劑及潤滑方法。

燒傷

軸承發熱變色,進而燒傷不能旋轉。

原因:一般是潤滑不足,潤滑油質量不符合要求或變質,以及軸承裝配過緊等。另外遊隙過小和負荷過大(預壓大),滾子偏斜。

解決措施:選擇適當的遊隙(或增大遊隙),要檢查潤滑劑的種類,確保注入量,檢查使用條件,以防定位誤差,改善軸承組裝方法。

保持架碎裂

鉚釘鬆動或斷裂,滾動體破碎。

原因:力矩負荷過大,潤滑不足,轉速變動頻繁、振動大,軸承在傾斜狀態下安裝,卡入異物。

解決措施:要查找使用條件和潤滑狀態是否適宜,注意軸承的使用,研究保持架的選擇是否合適和軸承箱的剛性是否負荷要求。

蠕變

內徑面或外徑面打滑,造成鏡面或變色,有時卡住。

原因:配合處過盈不足,套筒緊固不夠,異常升溫,主機負荷過大等。

解決措施:要重新研究過盈量是否合適,檢查使用條件,檢查軸和軸承箱的精度。

生鏽腐蝕

表面局部或全部生鏽,滾動體變線條狀生鏽。

原因:保管狀態不良,包裝不當,防鏽劑不足,水分酸溶劑等侵入,直接用手拿軸承。水、腐蝕性物質(漆、煤氣等)的侵入。潤滑劑不合適。由於水蒸氣的凝結而附有水滴。高溫多溼時停轉。運輸過程中防鏽不良。

解決措施:要防止保管中生鏽,定期不定期重新進行塗油包裝,強化密封性能,定期檢查潤滑油,對油質不合格或變質的要及時更換,要正確的使用軸承。

軸承壓痕

損傷狀態:咬入了金屬小粉末,異物等的時候,在滾道面或轉動面上產生的凹痕。由於安裝時受到衝擊,在滾動體的間距間隔上形成了凹面(布氏硬度壓痕)。

原因:金屬粉末等的異物咬入。組裝時或運輸過程中受到的衝擊載荷過大。

解決措施:衝擊軸套。改善密封裝置。過濾潤滑油。改善組裝及使用方法。

軸承磨損

損傷狀態:所謂磨損是由於摩擦而造成滾道面或滾動面,滾子端面,軸環面及保持架的凹面等磨損。

原因:異物侵入;生鏽電蝕引起的發展;潤滑不良;由於滾動體的不規則運動而造成的打滑。

解決措施:改善密封裝置;清洗軸承箱;充分過濾潤滑油;檢查潤滑劑及潤滑方法。

軸承假性布氏壓痕

損傷狀態:在微振期間,滾動體和滾道輪的接觸部分由於振動和搖動造成磨損有所發展,產生累似布氏壓痕的印痕。

原因:在運輸過程中,軸承在停轉時的振動和擺動。振幅小的擺動運動。潤滑不良。

解決措施:運輸過程中要對軸和軸承箱加以固定。運輸時對內圈和外圈要分開包裝。加上預壓減輕振動。使用適當的潤滑劑。

粘着

損傷狀態:材料從一個工作表面轉移到另一工作表面,並伴隨摩擦發熱,有時伴有表面回火和重新淬火。這一過程會在接觸區產生局部應力集中並可能導致開裂或剝落。

原因:由於工作面的顯微凸起或異物使工作面受力不均,在潤滑嚴重惡化時,因局部摩擦生熱,容易造成工作面局部變形和摩擦顯微焊合現象,嚴重時工作面金屬可能局部融化,基礎面上作用力將局部摩擦焊接點從機體上撕裂而增大塑性變形。

這種粘着-撕裂-粘着的循環過程,輕微的稱爲擦傷,嚴重的稱爲咬合。

軸承變色

損傷狀態:由於溫度上升和潤滑劑反應等,滾道輪和滾動體及保持架變色。

原因:潤滑不良。與潤滑劑的反映造成熱態浸油。溫度上升大。

解決措施:改善潤滑方法

來源:機加工前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