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容忽视的是,由于长期“重城轻乡”“重城轻村”,我国乡村治理体系不够健全,乡村治理能力比较滞后,一些地方村务工作虚化、弱化、边缘化,反过来又加剧了城乡发展失衡。还要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构建新时代乡村便民服务体系,让农民的获得感在实实在在的点滴服务中日益饱满起来。

刘良恒

中办、国办近期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方向和路径。作为农村社会的基层治理单元,村一级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村务工作抓得实不实,有没有成效,直接决定着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强弱。

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便民服务中心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 徐昱 摄

不容忽视的是,由于长期“重城轻乡”“重城轻村”,我国乡村治理体系不够健全,乡村治理能力比较滞后,一些地方村务工作虚化、弱化、边缘化,反过来又加剧了城乡发展失衡。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在为城市输送大量农村精英和劳动力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掏空”了乡村社会,导致乡村治理主体缺失。乡村“空心化”,造成土地抛荒、农业落后、发展乏力,农村事务缺少关注,农民缺乏参与动力和热情。

不少地方村级组织体系虚化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未能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有些村民自治组织成了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整天忙于上级布置的各种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发挥自治功能;有的村务监督组织基本上就是个“空架子”,根本无法履职。

乡村经济羸弱也导致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弱化。不少村庄无村集体企业,无集体资产积累,干部群众等资金、靠上级、要项目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离开上级支持,这些村就“无米下锅”,部分村干部就无所适从,服务群众能力就无从谈起。

上述种种“虚”“弱”状况,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亟待扭转。脱虚务实,抓实、做好村务工作,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在大方向上,中央已经明确,必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村务工作脱虚务实,必须强化党的领导。“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全面从严治党,狠抓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向广大农村不断延伸,不能留下“死角”“盲区”。要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村务工作脱虚务实,应当发挥乡村自治功能。我国乡村社会有着源远流长的自治传统和自治基因,重新激发乡村自治活力,既要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和文化传统,亦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不断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

村务工作脱虚务实,要抓住乡村“关键少数”。近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逆城市化”逐渐兴起。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乡村创业者、返乡农民工以及看好乡村发展的资本力量,纷纷扎根广阔乡村,投身乡村振兴实践。这些目前活跃在乡村舞台上的新鲜面孔,与农村党员、干部、教师、经济能人等群体,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助推乡村振兴和乡村变革的“关键少数”。要充分发挥这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他们引导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村务工作脱虚务实,关键要提升为农服务能力。要探索形成新时代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体系机制,加快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乡村多元化投入格局,确保乡村有钱办事,有资源办事。还要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构建新时代乡村便民服务体系,让农民的获得感在实实在在的点滴服务中日益饱满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