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2017年便開始提出了農村“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根據我國最新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的相關指示,未來五年內的時間我國鄉村規劃開始第一站:農村這4類村莊先集中搬遷在同一撤併,另外對於新建村莊也實行規範嚴格的城建管理制度,

鄉村振興五年規劃出臺,更是給了大家信心,在這次規劃中,國家強調要把農村土地集中化、連片化,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進行現代化種植,提高土地收益。同時,在未來5年,農村有4類村莊要消失了,有你們村嗎?

1、 生活條件較爲惡劣的村莊

西部的很多地區,多數村莊分佈在深山裏面,位置十分偏僻,山路險峻,至今還未通公路,交通十分不發達,進出還需要走幾個小時的山路,生活條件也較爲惡劣,發展空間也不大,在西北一些地區,有些村莊荒漠化嚴重,已經無法正常種植農作物;還有一些村莊,因環境、飲水等原因造成地方病嚴重。這些村莊生存環境太差,已經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將這些村莊優先搬遷撤併。

2、經常發生自然災害的村莊

我國幅員遼闊,地質災害也頻發,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到現在,全世界因地震死亡的人口中,我國佔了一半,有些村莊位置正處於地殼的活動帶,經常發生自然災害等,比如說地震,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泥石流災害最多的國家,泥石流還會伴隨着滑坡,這些都會嚴重危及到農民的人身財產和安全,因此這部分村莊優先搬遷撤併。

3、 因國家大型工程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村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各種大型國家工程不斷興起,比如大興水利工程,就需要不少村莊配合搬遷,當年三峽工程,前後搬遷了140萬人。這類村莊也在集中搬遷之列。

4、 人口流失嚴重的空心村

如今種糧食基本不掙錢,種經濟作物又有很大風險,再說家裏這一畝三分地,折騰上天也掙不了幾個錢,所以很多村莊的人們都會選擇長期外出打工,村裏就只有小部分小孩和老人,村莊居住的農戶也是稀稀拉拉,在外打工的年輕人,有人通過自己的奮鬥,落戶在城市,有人雖然戶口還在農村,但是多數人選擇到鎮上或者縣城買房,基本不會農村居住,這是一種自發的城鎮化行爲。而農村大量的房屋,長期空置。不具備發展條件,像這種“空心村”也是此次搬遷撤併的重點區域。

此次鄉村規劃其實對於居住在以上4類村莊的居民來說好處還是很多的,國家會統一建房安置,農民的居住條件也有了改善,另外搬遷地的交通經濟等各個方面的條件也都不錯,對空出來的土地,進行規模經營,發展鄉村旅遊、現代農業等。當然這項政策一定在遵循農民自願的條件下進行,任何人不能強制進行。國家也會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比如可以當農業產業工人,可以參加國家免費的技能培訓,好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對此,大家怎麼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