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酒務頭墓地自2017年8月發掘工作開展以來,發現了商代晚期墓葬、車馬坑等重要遺蹟,說明商周之際在運城地區存在着一處級別較高、與商王朝保持着密切聯繫的封國或方國。因此,僅M1保存完整,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等文物,其餘四座僅殘存少量器物出土,尤其是面積最大的M5,不僅出土器物基本爲零,而且二層臺、腰坑等墓室結構也被嚴重破壞。

3月29日,爲期兩天的“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結束,經過評委會評議和投票,最終從20個入圍終評的考古項目中評選出了“十大”。其中,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成功入圍,獲得“考古界的奧斯卡”獎。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入圍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入圍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入圍

山西聞喜酒務頭墓地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河底鎮酒務頭村西北,地勢西低,東高北靠涑水河支流——沙渠河,南距中條山僅5公里。專家根據墓葬殘留的遺物分析稱,該墓地即爲商代晚期高等級貴族墓葬,並對商文化在晉南地區的進退乃至商王朝在晉南地區勢力的變遷等問題進行了初步分析。值得一提的是,該墓地的發現不僅填補了晉南地區缺少晚商遺存的空白,而且證明了有一個方國曾在此地活躍。

截至2018年12月底,考古發掘5500平方米,發現商代晚期墓葬12座、車馬坑6座、灰坑5個。出土青銅器、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共計500餘件。其中最引人矚目是,發現了五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且M1保存完整,出土遺物極爲豐富。M1出土的觚、爵、卣等青銅器上有成組族徽。此次發掘的五座“甲”字形大墓均爲帶斜坡墓道的大型土壙豎穴墓葬,墓葬爲東西向,墓口爲長方形,墓道在南。墓道有臺階、斜坡兩種,槨室平面也呈東西向長方形。五座大墓均有近長方形腰坑,坑內均有殉狗,此外在M2-M5墓室內還發現大量殉牲遺蹟,M2、M4、M5還有殉人,尤其是M5,殉人遺蹟多達6處之多。大墓中,M5墓室東西長10.6米,南北寬6米,面積近63平方米,是五座大墓中面積最大的一座。M4墓室面積最小,東西長4.2米,南北寬2.8米。其餘三座墓室面積相近,東西長約7米,南北寬約5米。墓室深度均在5.5米至7米之間,M5墓室最深。M3墓道最長,爲19.1米,墓道最短的是M1與M2,約11.5米,其餘兩座墓道接近14米。墓葬均填黃褐色花土,後經夯築,夯層高度不一,夯窩採用商代典型的小棍法夯打。

酒務頭墓地是因被盜而發現,五座大墓中,除M1未被盜掘外,其餘四座均被嚴重盜擾。因此,僅M1保存完整,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等文物,其餘四座僅殘存少量器物出土,尤其是面積最大的M5,不僅出土器物基本爲零,而且二層臺、腰坑等墓室結構也被嚴重破壞。M1位於墓地東北,是五座大墓中最靠東的一座墓,同時也是時代最晚的一座,該墓南北向,墓室開口東西長7.2米,寬5.2米,開口距二層臺深4.7米。槨室東西向,長3.3米,寬1.6米,深1.2米,槨底正中有一圓角長方形腰坑,長1.1米,寬0.4米,深約0.3米,坑內有一處殉狗痕跡。墓道長11.4米,寬1.1-3.4米,製作粗糙,呈臺階狀。人骨朽化嚴重,已基本無法辨識,在腰坑內東側出土兩枚人牙,當是墓主人牙齒,經過對腰坑的初步清理,人骨應當是塌陷在腰坑內,腰坑外西側殘留一點腿骨的痕跡,但十分模糊,頭向東。M1出土器物主要有青銅器、陶器、玉器、骨器等,其中在觚、爵、鐃、卣、斝、盉上發現有族徽銘文。本次考古工作還發現了6座車馬坑。

近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正在有序開展,晉南地區作爲中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納入到研究工作當中。酒務頭墓地自2017年8月發掘工作開展以來,發現了商代晚期墓葬、車馬坑等重要遺蹟,說明商周之際在運城地區存在着一處級別較高、與商王朝保持着密切聯繫的封國或方國。酒務頭墓地的發掘,對了解晚商或先周的政治格局、商王朝與西(西北)其它勢力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是研究晉南地區與相關區域交流和聯繫的重要環節。酒務頭墓地的發現,揭開了一個新方國的面紗,是山西考古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與丙、先、倗、霸等新發現一樣,刷新了歷史,改變了認識。

此外,其餘獲獎的項目爲: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新疆尼勒克吉仁臺溝口遺址、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重慶合川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

山西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