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來,在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的衝擊下,加之此前豬瘟事件的影響,速凍食品龍頭企業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全食品”,002216.SZ)銷售收入下滑、現金流指標大跌、支柱業務水餃業務收縮。對於“特殊事件”,三全食品董祕辦工作人員回覆《華夏時報》記者的採訪時稱,該“特殊事件”系此前公司品牌水餃疑似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事件。

今年以來,在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的衝擊下,加之此前豬瘟事件的影響,速凍食品龍頭企業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全食品”,002216.SZ)銷售收入下滑、現金流指標大跌、支柱業務水餃業務收縮。此外,其毛利率下滑、子公司虧損、大股東質押等隱憂亦不斷暴露,或爲這個身負中國速凍食品行業“開創者”、“領導者”光環的明星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與考驗。

三全食品2019年半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0.42億元,同比減少1.15%。三全食品在半年報中表示:二季度受特殊事件的影響,銷售收入有一定下滑,同時,報告期內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對成本形成一定壓力。

對於“特殊事件”,三全食品董祕辦工作人員回覆《華夏時報》記者的採訪時稱,該“特殊事件”系此前公司品牌水餃疑似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事件。

豬瘟陰霾未散

據瞭解,至今陰霾未散的豬瘟事件起源於今年2月份。2月15日,有媒體報道三全生產的灌湯水餃在湖南湘西、甘肅酒泉兩市抽檢出疑似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疑似批次包括20190113H的1000g灌湯豬肉水餃、20181111H的500g 灌湯豬肉香菇水餃、20181129H的500g灌湯豬肉芹菜水餃。

2月21日,三全食品發佈深交所關注函回覆公告表示,公司已封存相關疑似產品灌湯水餃共計24127件,價值217.14萬元,暫無發現其他批次產品存非洲豬瘟病毒情況。同時此事件已影響到消費者對公司產品和品牌的信心,也會對公司未來業績產生不確定的影響,但目前尚無法評估該事件對2019年度經營業績的具體影響程度。

豬瘟事件對三全食品業績的影響從半年報數據中可見一斑。報告期內,三全食品水餃業務營業收入7.56億元,較上年同期9.17億元同比減少17.59%。另外,水餃業務作爲公司對營業收入貢獻最多的第一大業務板塊,其佔營業收入比重在今年上半年首次低於湯圓業務和麪點及其他業務。相關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湯圓、麪點及其他、水餃業務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爲36.78%、29.96%和24.84%。

水餃業務的收縮並不是從今年纔開始的,《華夏時報》記者發現,近年來三全食品水餃業務的營業收入增速在逐漸放緩,2018年首次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水餃業務在整體營業收入中的佔比也是逐漸縮減,2019年上半年失去其第一大業務板塊地位。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三全食品水餃業務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爲10.83%、8.65%和-3.12%。2016年-2018年該公司水餃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爲38.22%、37.78%和34.72%。 值得注意的是,三全食品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3.1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80.23%。對於該現金流指標的大幅下降,三全食品稱主要是本期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增加原材料戰略儲備所致。

豬肉價格上漲衝擊

今年以來,作爲三全食品主要原材料的豬肉價格持續走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4月份-6月份,我國豬肉價格漲幅分別爲18.2%、14.4%、21.1%。7月份,畜肉類價格上漲18.2%,其中豬肉價格上漲27.0%。

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不僅造成三全食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指標大幅下降,或使其產品毛利率進行壓縮,對企業的經營發展帶來更大的壓力。半年報數據顯示,本報告期水餃毛利率爲31.36%,較上年同期減少4.16%。

對於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是否會進一步壓縮毛利率,給公司帶來更大的風險,對業績造成不良影響?三全食品上述工作人員回覆《華夏時報》記者稱以半年報中公開信息爲準。

除了自身業績的下滑,三全食品旗下主要子公司的業績亦不容樂觀。半年報信息顯示,三全食品主要子公司有6家,分別爲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鄭州全新食品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蘇州)有限公司、北京三全食品銷售有限公司、廣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和南京三全食品有限公司。6家主要子公司中有3家淨利潤均爲虧損,其中廣州三全虧損最多,淨利潤爲-1639.95萬元。

政府補助或成爲三全食品業績助力之一,據《華夏時報》記者統計,2019年1月-7月三全食品共計收到政府補助約2815.71萬元。從2015年開始,三全食品的政府補助突破千萬,爲1496.48萬元。此後,該公司政府補貼逐年增長,2016年-2018年其獲得的政府補貼分別爲1162.01萬元、1515.05萬元和2117.24萬元。

“獲得政府補助公司大致可以分爲三類:一是業績不佳瀕臨退市或者ST的上市公司;二是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公司;三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公司,主要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或新興產業。高額政府補貼會對公司產生什麼影響,需要從兩個方面看待,如果政府補助用在了正確的地方,用來提升企業自身造血能力,那麼政府補助可以理解。如果只是爲了不被戴帽、不退市,粉飾業績,這種政府補助就是不合理,少數騙補甚至應納入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打擊範疇。”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本報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8月13日,三全食品發佈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實控人陳澤民將其所持有的本公司部分股份質押,質押股數爲2060萬股,本次質押佔其所持股份比例24.44%,用途爲個人融資。

截至公告日,陳澤民持有三全食品股份8427.86萬股,佔三全食品總股本的10.51%,目前累計質押其持有的三全食品股份4160萬股,佔陳澤民持有三全食品股份總數的49.36%,佔三全食品總股本的5.19%。

“控股股東質押股票現象經常存在,有的質押股份用於貸款、有的用於其他用途,但質押率太高,如超過50%,可能會存在質押平倉等風險,遇到市場環境不佳或價格大幅下行,對上市公司構成不利影響。”資深投資人士郭施亮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來源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葛愛峯 實習生 王鑫 鄭州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