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動漫行業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情況下,跳過行業積累階段直接去做聲優偶像,其實是有些激進的做法。

刺蝟公社 | 趙思強

“敢在這裏發那張圖的信不信拔了你們的狗頭。”

《聲臨其境》再熱播,也掩蓋不了我國聲優發展的尷尬境遇

頭部聲優的影響力迅速得以體現,截至到29日零時,這條微博的轉發數已經達到2.4萬,點贊數超14萬,微博粉絲數也迅速飆升到近30萬。每當國外的明星開通微博時,都會引來大量的轉發評論,今年早些時候,木村拓哉的第一條微博有5萬的轉發,18萬的點贊,貝克漢姆2013年的第一條微博,有4萬的轉發。但日本聲優開通微博有如此可觀數據的,目前只有花澤香菜一人。

《聲臨其境》再熱播,也掩蓋不了我國聲優發展的尷尬境遇

粉絲們在評論裏極力勸阻不要發的“那張圖”,其實是很多人認識花澤香菜的契機——幾年前在日本錄製節目時,花澤香菜因爲氣氛太嗨沒有控制住自己的笑容,恰好畫面上又有一行天氣預報,寫着“兵庫北 雨”,和“姚明臉”、“金館長”並稱爲亞洲表情“三巨頭”的“兵庫北”就這樣誕生了,甚至由於使用這個梗的人太多,如果在百度打上“花澤香菜”四個字,第一條聯想搜索是“花澤香菜爲什麼不笑了”。

《聲臨其境》再熱播,也掩蓋不了我國聲優發展的尷尬境遇

當然,香菜並沒有真的不笑了,相反,開通了微博的香菜笑得很開心。畢竟除了一張魔性的表情包,她還是靠着出色的業務能力以及一首《戀愛循環》收穫了大量的中國粉絲。2019年北京電視臺的跨年晚會,她還在粉絲的“打call”聲中唱了這首知名宅曲,在網絡人氣投票中,她的票數超過了許魏洲和迪瑪希,排在第一位,並且超過兩人6倍之多。

像花澤香菜這樣的頭部聲優,早就已經不是單純的幕後工作者,他們是有着龐大粉絲羣的藝人。這樣的聲優在日本不在少數,2015年,花澤香菜在日本武道館舉辦了自己的個人演唱會,在她之前,已經有7名聲優在此開過個人演唱會。

伴隨着日本動漫行業幾十年的發展,聲優這份賦予動漫角色靈魂的職業,也慢慢被賦予了更多的職責和期待,聲優偶像化已經變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

在日本,聲優偶像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有了苗頭,最早是出現了聲優雜誌,業內人氣較高的聲優會登上雜誌封面,當影響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這些聲優就會“演而優則唱”,發佈自己的專輯。早在1997年,聲優椎名碧流就在日本武道館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演唱會。

發展到今天,很多聲優都具備多重身份,既是聲優,也是歌手、演員,除了基本的業務能力,市場對於聲優的舞臺表演能力、聲樂歌唱能力甚至表情管理和粉絲營銷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聲臨其境》再熱播,也掩蓋不了我國聲優發展的尷尬境遇

例如男聲優中,鈴木達央是樂隊主唱,宮野真守發佈了六張個人專輯,同時也在一些影視劇中擔任角色。女聲優有坂本真綾、水樹奈奈、南條愛乃等,其中水樹奈奈2009年發行的專輯獲得ORICON 公信榜周冠並且首次銷量突破10萬,同年成爲第一個參加NHK紅白歌合戰(相當於國內央視春晚)的聲優。

在一些資歷較老的前輩眼中,這是“不務正業”,參與過《美少女戰士》《新世紀福音戰士》《少女革命》等經典動畫的聲優三石琴乃曾表示,不能理解爲什麼聲優要直接負責宣傳作品。不希望新人聲優因爲忙於出演活動和廣播疏於學習,最終被用過就丟。

在很多人看來,聲優偶像化會導致聲優低齡化,新人沒有足夠的時間磨練自己,在一檔日本綜藝節目中,一位業內人士稱以前的作品通常是老人帶着新人工作,但最近會出現都是新人的情況,互相之間缺乏切磋指導。

《聲臨其境》再熱播,也掩蓋不了我國聲優發展的尷尬境遇

這其實就涉及到哪邊纔是主業的問題,一個人究竟是可以配音的偶像,還是能做偶像的聲優,其實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就像普通藝人會分實力派和偶像派,聲優也是如此。

對於一個職業聲優來說,發寫真、出CD、開演唱會,可以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像上文提到的花澤香菜、宮野真守、水樹奈奈等人,在聲優的本職工作上都有很優秀的成績,嘗試其他領域,屬於拓展個人發展邊界的正常路徑。

同時,還有一些聲優偶像的偶像屬性要高於聲優,也是近兩年比較普遍的趨勢。比如人氣非常高的《Lovelive!》和《歌之王子殿下》,對於這類偶像動畫來說,聲優的業務能力不再是主要的考察指標,更多的是需要給觀衆提供一個能夠投射自己對角色喜愛的三次元形象。

《聲臨其境》再熱播,也掩蓋不了我國聲優發展的尷尬境遇

這種方式更像爲了宣傳作品而使用的營銷手段,畢竟比起單純地售賣動畫相關的周邊,真人出鏡所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2016年,《Lovelive!》除了專輯大賣,聲優陣容還登上了2016年的紅白歌會。

聲優偶像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的動漫產業極其成熟,聲優其實是一份門檻非常高的工作,有日本媒體統計,全國有意願成爲聲優的人大概有30萬,但實際上最終合格的從業者只有1萬左右,而頭部的可能只有幾百。

在這樣高壓力的競爭環境下,新人想要“熬出頭”需要很長時間,如果不是能力特別突出,很可能就此被埋沒,所以如果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其他附加技能,那麼就可以通過這些途徑獲得人氣,不僅對自己來說是一件好事,能夠獲得更多的收入,對於公司和投資方來說,可以帶來的收益就更大了。

在國內,配音演員和聲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配音演員主要是爲電視劇服務,要讓聲音貼合影視演員的表演,顯得不突兀,會模仿的配音演員往往能塑造出貼合演員的音色,讓人根本聽不出來有配音。

而聲優主要服務於動畫作品,用聲音去塑造角色。迫於國內現狀,80%的從業者主要爲電視劇配音,很少有專門爲ACG內容配音的專業聲優。現在很多的頭部聲優,很多都是一路陪着互聯網發展而成長起來的業餘網配,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野蠻生長之後,近兩年才變得越來越專業。

近兩年國產動漫的發展速度,遠超過了專業聲優的成長速度,現有的人員能夠維持目前國內作品的完成就已經竭盡全力,所以無論是從聲優到偶像,還是從偶像到聲優,對於國內的現狀來說,都很難實現。從近兩年話題度比較高的《聲臨其境》節目也能看出,作爲一檔配音節目,真正以配音演員身份出現的嘉賓,只有寥寥幾人。

《聲臨其境》再熱播,也掩蓋不了我國聲優發展的尷尬境遇

北斗企鵝工作室聯合創始人藤新在三文娛舉辦的一次活動中也說道,日本聲優行業是在優秀的行業積累、發達的前端市場以及廣泛的民衆認知的三重作用下,才發展成日本主流文化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國內動漫行業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情況下,跳過行業積累階段直接去做聲優偶像,其實是有些激進的做法。

近兩年湧現出來了非常多優秀的聲優團隊,比如729聲工場、音熊聯盟、北斗企鵝工作室等,在這些團隊中,慢慢出現了一些比較頭部的從業者,例如阿杰、邊江、山新等,他們微博粉絲都在百萬級以上,阿杰目前有330萬粉絲,在一年前,這個數字還不到百萬。

但對於這些頭部的聲優,由於目前行業發展仍處在早期,並沒有能力給他們提供一個可以轉型爲藝人的通路,雖然粉絲量看上去非常可觀,但其主要工作仍集中在主業上。

《聲臨其境》再熱播,也掩蓋不了我國聲優發展的尷尬境遇

同樣的,培養偶像型聲優在國內也很難走通,一方面還是聲優人才儲備不夠,另一方面則是國內的偶像產業也遠不如日本發達,不僅偶像的培養和運營體系不夠完善,市場對於偶像的需求也沒有那麼多元,即便推出聲優偶像,似乎也很難獲得足夠量級的關注。

現在還有另一條途徑可供聲優選擇,就是虛擬偶像,絆愛的成功讓很多人看到了聲優的另一種自我實現方式,國內也有像kilakila這樣的平臺在推動着虛擬偶像的發展,但目前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

聲優行業的發展,受很多其他行業的發展限制,日本能夠打造出兩種類型不同的聲優偶像的背後,是整個文娛產業的高度成熟,而這一點在國內,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