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現在國內的選秀節目,不管什麼節目嘻哈選手都很多,但嘻哈說唱進入華語樂壇主流也就二十年上下。

今年《樂隊的夏天》讓中國的搖滾樂再火了一把,如果說到中國搖滾樂的歷史,假設算上港臺的時間接近半個世紀,鑑於《樂隊的夏天》主流樂隊多屬於內地搖滾樂隊。

搖滾樂隊進入內地樂壇時間也很早,80年代由崔健所開啓。搖滾樂對於內地樂壇都不只是一種類型音樂,甚至還承擔了很多歷史和現實的對照,以及引領整個內地流行樂壇音樂類型的歷史意義。

所以,崔健不但被譽爲內地的搖滾樂教父,亦被稱爲內地流行音樂教父!

相信只要瞭解中國搖滾的都知道,內地搖滾的黃金時代是80年代末期,貫穿整個90年代。那時不管音樂處於巔峯時期的教父崔健,再到唐朝樂隊,竇唯、張楚和何勇的“魔巖三傑”的神話。

據當時統計,90年代中後期形形色色的搖滾音樂人和搖滾樂隊,都已經擁有上千只樂隊的龐大規模。這在經濟相當貧困,音樂產業相對落後的90年代,搖滾樂在內地的輝煌程度,可見一斑。

內地搖滾樂巔峯的標誌性事件,怎麼都離不開94年香港的紅磡演唱會。

《樂隊的夏天》面孔樂隊的貝斯手歐洋,超級樂迷張亞東等人談論的曾經輝煌,就是當時年紀最小的歐洋也在紅磡。歐洋成爲了面孔樂隊的元老,曾參與過超載樂隊,紅磡和唐朝樂隊同樣是長髮飄飄。

現在“三哥”的歐洋仍然活躍在搖滾圈,但當年那些搖滾樂隊神話泯然茫茫人間。

《樂隊的夏天》對歐洋紅磡的緬懷,無外乎是2017年對黑豹樂隊趙明義“一個保溫杯引發的中國搖滾”的情懷升級版。

崔健,唐朝樂隊和魔巖三傑的中國搖滾樂巔峯過後。

因爲種種的客觀的原因,中國搖滾樂進入了地下發展,野蠻生長。

歐洋所在的面孔樂隊在《樂隊的夏天》成績不佳,節目數量最多的90後觀衆印象不深是個重要因素。面孔樂隊等老牌樂隊,90後觀衆的印象不深,其根本原因是中國地下搖滾圈,在主流大衆流行的問題。

90年代後期因爲種種原因,內地搖滾進入了地下發展,這一批批沒有承載歷史責任的內地搖滾樂隊,相反成爲了市場最知名的搖滾樂隊。

汪峯曾經的樂隊鮑家街43號,彷彿歷史向他開了個玩笑,汪峯就是進入市場晚了幾年,沒有趕上中國搖滾的巔峯時。

鮑家街43號的兩張專輯深受搖滾圈的好評,但並沒有給汪峯在帶來太多市場上的成功。

偏偏汪峯離開樂隊,演唱勵志歌曲《飛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演唱“北漂”心聲的《北京北京》,藉助央視春晚和章子怡的婚姻,反倒一舉躍爲大衆最知名的中國搖滾人。

當然中國搖滾圈和有些搖滾樂迷,都不喜歡流行樂的汪峯。

但後來的花兒樂隊主唱大張偉亦是如此,他最終火爆全國靠的也不是搖滾樂,而是綜藝主持和各種各樣的爭議。

那些堅持地下的搖滾樂隊,像痛仰樂隊,刺蝟樂隊和新褲子樂隊等等。

這些樂隊憑藉着搖滾精神,一舉成爲了中國搖滾圈子一流和頂級的搖滾樂隊。

這些樂隊在地下搖滾圈都已經封神成聖,但敵不過人口衆多的中國人民的“品味庸俗”,大衆流行意味與搖滾精神背道而馳(也許),導致的就是地下搖滾圈,始終是個還算大,但終究有限的市場。

否則,《樂隊的夏天》裏新褲子的彭磊在節目裏所說“中年危機”,上這個節目要將粉絲漲到一百萬。

在節目中大放異彩的刺蝟樂隊,第一期唱的歌曲《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前,主唱子鍵都表示生活和樂隊都經營得不如意。還有放克樂隊的Click#15 手頭拮据,排練室租的時間都不能太長。

當然,這些樂隊不像他們自已,還有某些媒體炒作的那艱苦。但這些將華語類型音樂做到很高程度的音樂人,與那些活躍在綜藝,舞臺和影視歌曲的流行歌手相比,經濟收入確實經不起比較。

搖滾樂和地下音樂,似乎和大衆流行天然有着一層隔閡。

中間的原因有很多,也許搖滾樂隊的“搖滾精神”保持音樂獨立是個重要的原因。中國搖滾圈一直瞧不起在主流市場獲得成功的汪峯,不管是搖滾圈內還是搖滾樂迷,甚至嘲汪峯後期根本不叫搖滾。

但對於生存而言,搖滾真假與否已經不再那麼的重要。

因爲中國搖滾樂已經登上了《樂隊的夏天》,便是已經選擇擁抱了流行吧。

當然這些對於已經過去巔峯的搖滾樂,還有來到中年的搖滾音樂人而言,與生存相比其它都不是那麼的重要了。

《樂隊的夏天》已經結束,它也是對於中國搖滾樂情懷的一次緬懷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