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本質就是鄙視鏈。

  這是我們的基因決定的。

  考古學家發現,早在數萬年前,原始人喜歡用獸牙做項鍊的吊墜,掛在胸前炫耀。

  你的鍊墜子越大,說明你打到的野獸越大,你的狩獵能力越強。

  狩獵能力強的,能保證食物供應,自然更得部族裏的女人青睞。

  所以,什麼項鍊,分明是鄙視鏈。

  只不過,今天,我們把獸牙變成了法拉利、勞力士、愛馬仕。

  鍊墜子的位置也下移了,從頸部下移到腰部。

  比如,把金鍊子掛在脖子上的人,就不如把“H”型金釦子放在腰間的人有逼格。

  當然,面對着“大金鍊子小手錶”的東北大哥時,打死我也不敢把這句話說出來。

  所以,人類的本質是鄙視鏈;喝酒是人類的行爲。

  可證:喝酒的本質是鄙視鏈。

  鄙視鏈有很多:香檳鄙視起泡酒,勃艮第鄙視波爾多,舊世界鄙視新世界,高年份的鄙視低年份的,貴的鄙視便宜的,原桶酒精度的鄙視加過水的,喜歡酒體輕柔的與獨愛酒體厚重的互相鄙視……

  大家都鄙視得不亦樂乎。

  但是我告訴你,上面那些明面上鄙視鏈,太簡單、直白、粗暴,邏輯性不夠強。

  你要是用這些鄙視鏈行走江湖,本身就落了下風,很容易遭到高階玩家的反鄙視。

  而我這裏,有一條鄙視鏈相贈,學會了它,保證你行走江湖,在任何談chui酒niu論bi道的場合,不會落下風。

  記住了:

  單一的鄙視混合的。

  這句話怎解?

  我舉個例子:兩瓶酒,由同一個釀酒師,用同一個葡萄園的果實釀造,

  A,100%採用2010年的葡萄;

  B,採用2009年、2010年、2011年的葡萄各1/3。

  如果A賣500塊,B賣多少錢?

  答案是50塊。

  最多不超過150塊。

  這就是單一年份鄙視混合年份。

  同理,單一產區鄙視混合產區。

  單一麥芽威士忌鄙視混合穀物的調和威士忌。

  單一桶鄙視多桶混合。

  注意,我沒有說單一的一定比混合的好喝,我只是說,他們鄙視混合的。

  這是爲什麼?

  第一,酒是一種農產品。農產品意味着,收成的數量和品質,要看天喫飯。

  

  比如在每隔幾年纔會出一個好年份的香檳地區,2001年收成極差,2002年卻是世紀好年份,2003年也很不理想,這酒得怎麼賣?

  所以他們把每一年的酒都存下來,混合起來,靠好年份的酒液拉高整體品質。

  而因爲2002年的葡萄足夠好,他們又會擷取小部分2002年的酒,做一批單一年份香檳。

  所以混合、調和、勾兌這些手段,是人想出來對抗老天爺的。

  人爲地提高酒的品質。

  但是2002年這個單一年份的好酒,是老天爺給我們的!

  自然的、天賜的,當然就可以鄙視人工的。

  更何況,在西方人眼中,好年份簡直是上帝的恩賜。

  上帝都給安排上了,逼格怎麼能不高?

  

  (資料來源:紅酒世界網,侵刪)

  (當然,氣候出了問題還真組團去找教皇說理,估計只有逗比的意大利人幹得出來吧。)

  第二,物以希爲貴。

  一瓶酒,其身上的元素,比如產區、年份、原料、用桶等,越能滿足關於“單一”的條件,那麼其產量必然就越低。

  產量低,容易顯得逼格高。

  做得再爛的精釀啤酒都有底氣嘲笑通行世界的大品牌是“工業啤酒”。

  就因爲別人產量太大。

  在酒的世界,像葡萄酒、香檳、威士忌等,大致都能用套用這一條鄙視鏈。

  就連日本清酒,原本不那麼講究“單一”,但是近年來也多了好多用單一農田出產的酒米釀造的酒。

  向鄙視鏈靠攏的趨勢非常明顯。

  但是有那麼一個另類的酒,不怎麼鳥這條鄙視鏈。

  那就是干邑(Cognac)。

  干邑是一種葡萄蒸餾酒,換言之,它是一種白蘭地;同時,也是逼格最高的白蘭地。

  只有在法國干邑產區,用符合干邑法規的方式生產出來的白蘭地,才能叫干邑。

  

  干邑有六大產區,每個區的風土各有特點,以年爲單位來收成和蒸餾葡萄,酒在橡木桶中存放。

  按道理,它最適合按照“單一鄙視混合”的鏈條,來規劃產品和市場營銷。

  最底層的是跨區混釀的產品,在其之上是單一產區或單一年份干邑,鄙視鏈頂端是單桶干邑。

  但他們偏不。

  干邑的通行產品主要是V.S、V.S.O.P、X.O,絕大部分都是多產區混釀的,也不會有年份信息,更不可能是單桶。

  

  對於干邑來說,最重要的似乎是酒莊們的調配工藝,他們將其視若珍寶,並由酒窖大師代代相傳。

  每一家干邑酒莊的酒窖大師,其最重要的任務是通過調配來把控產品的風味,讓它始終如一;其次就是,培養出自己的接班人。

  這是干邑傳承超過300年的價值觀,並且靠着這樣的做法橫掃世界烈酒市場。

  可能是直到最近,驕傲保守的干邑鎮纔開始把目光投向新潮的鄙視鏈。

  標誌是:馬爹利推出了一系列的新產品——馬爹利單一莊園限量典藏系列,它們全部都是單一莊園的干邑。

  我第一時間喝到了這系列裏等級最高的馬爹利小香檳區庫爾由葡萄莊園1978年份珍藏干邑。

  

  橘子皮、蜂蠟、西梅的氣息充盈鼻腔,接着還有胡桃和果仁香氣緩緩釋放;入口能感受到醇厚圓潤的酒體,隨之而來的是充沛的黑色漿果、熟的梅子還有香草帶來的香甜韻味;餘韻非常悠長。

  關鍵是,酒體仍然充滿活力,果香仍然豐沛,一點都沒有40年陳酒垂垂老矣的感覺;酒也沒有喫桶過深,平衡感很強。

  一般而言,小香檳區的原酒很難在40年的橡木桶砥礪中保持這麼好的狀態。

  

  但是1978這個年份的小香檳區氣候異常地好,夏天比以往更早到來、日照強而雨水少,也沒有遭遇因潮溼帶來的病蟲害,讓葡萄的風味更集中、果香更濃郁。好的原酒自然經得起更長時間的桶陳。

  ——這就是天賜。

  

  而這還沒完。你需要知道,酒進入橡木桶陳釀以後,品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看天喫飯的。

  酒桶的陳列位置、桶品質本身的差異、氣候以及其他還無法探明的原因,會讓桶與桶之間相差很大——即使它們在進桶之前的品質完全一樣。

  所以,馬爹利的酒窖大師,最終只在庫爾由葡萄莊園裏,挑出品質符合要求的6個、來自1978年的桶。

  這也是天賜。

  集合了這樣的天時地利,才誕生了這個站在“單一——混合”鄙視鏈頂端的干邑——馬爹利小香檳區庫爾由葡萄莊園1978年份。

  

  但是,這款天賜佳作,只有六桶,數量有限,喝完了,就不復存在了。

  還想喝的話,怎麼辦?

  幸好,馬爹利還有這樣的高端原酒資源,定期少量釋出,雖然珍稀,但好歹每年推出,有個盼頭。

  比如傳說中的尚·馬爹利至尊——馬爹利的鎮店之寶。

  逼格極高。

  

  這款酒是大香檳區和寶德區的生命之水混釀?

  因爲大香檳區能歷經最長時間的桶陳,這個區的風土條件,生產出來的原酒果香和馥郁度最高,配得起這樣的頂級干邑。

  而寶德區是馬爹利的標配,它非常獨特,是六個大區中唯一含有紫羅蘭芳香的產區,能爲干邑添加柔和適口的口感,以及撲鼻的鮮花香氣。

  

  我品過這一款好幾次,已經停熟悉它的風味:甜橙、西梅的濃郁甜香,混合着多種香料(肉桂、孜然)及薑餅蛋糕的馥郁芬芳接踵而至,還有烤杏仁及胡桃等乾果的韻味;入口能感到醇厚圓潤的酒體,黑醋栗的鮮醇果味,蜜餞的細膩柔滑,變化多端,馥郁得讓人陶醉。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渾然天成的馬爹利小香檳區庫爾由葡萄莊園1978年份珍藏干邑;也感謝馬爹利酒窖大師,爲我們多年入一日地維持着尚·馬爹利至尊的品質。

  全文完。

  作者簡介:

  黃山,美酒專欄作家,運營“飲識分子”,以有趣的方式普及關於酒的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