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較於去年末,今年上半年可轉債基金都有一定程度的規模增加,其中絕對值增加最多的爲易方達安心回報,增加了20億,而增幅最大的中歐增幅接近3倍,同時,增幅越大的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非常突出,像中歐、博時都有24%的收益。因爲今年可轉債的行情並不是一路走高的,所以我又在中間增加了今年一季度末的數據,發現規模持續創新高的均爲今年以來收益靠前的匯添富、中歐、博時,規模較一季度減少了的基金收益僅爲14%左右,跟收益靠前的相差10個點。

來源:萬里挑基

原標題:可轉債基金,到底是靈珠還是魔丸?

可轉債行情在去年底跟A股一起啓動後,轉債指數創出了近年來的新高,但隨着四月份之後的調整,整體走低,趁着今年年初的一大波走勢,轉債指數到目前還是有17%的收益,比上漲綜指略好一點。

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7月份轉債行情已經脫離A股,走出了短暫的獨立行情,從7月份以來,取得了3.28%的正收益,同期上證綜指下跌2.58%,6、7月加倉轉債的投資者還是賺到了的。

  但是,當前處於轉債的右側環境,而非左側

覺得比較贊同天風的觀點,就短期而言,需要靠權益市場的反彈來支撐住當前轉債投資者的預期,從而使轉股溢價率迴歸合理的區間。另一方面也要防禦在權益市場繼續低位震盪的可能,雖然轉債目前的轉股溢價率與去年 10 月份相近,但是債底情況是無法比較的,當時市場給了我們天然的左側空間,可目前我們面對的是轉債的右側環境。

所以在目前市場環境,我們應該選擇更穩定還是更激進的呢?

其實整個市場的可轉債基金可選擇的標的是很有限的,今天將市場上比較有特色的幾隻可轉債基金梳理一下。 

  1、可轉債基金市場規模:頭部效應 短期業績驅動

(1)頭部效應非常明顯

按照wind口徑統計的可轉債主題基金中,將易方達安心回報加入,共約50只基金,規模240億,僅4只產品規模在10億以上,前五大規模合計175億,整體佔比近73%。

(2)規模增幅與短期業績相關性極強

相較於去年末,今年上半年可轉債基金都有一定程度的規模增加,其中絕對值增加最多的爲易方達安心回報,增加了20億,而增幅最大的中歐增幅接近3倍,同時,增幅越大的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非常突出,像中歐、博時都有24%的收益。

因爲今年可轉債的行情並不是一路走高的,所以我又在中間增加了今年一季度末的數據,發現規模持續創新高的均爲今年以來收益靠前的匯添富、中歐、博時,規模較一季度減少了的基金收益僅爲14%左右,跟收益靠前的相差10個點。

2、可轉債基金業績:在牛市和弱市中,到底是“靈珠”還是“魔丸”

(1)弱市行情中(2016、2017、2018年):興全可轉債是靈珠,回調守得住

弱市中大部分轉債基金的回撤能小於大盤指數

弱市中表現好的爲規模排名前三的易方達、興全、長信

興全可轉債是唯一能取得正收益的 

但是興全這個回撤的控制得益於其產品類型,因爲他是唯一一隻混合型基金,可轉債倉位可在30%~95%。其實易方達也比較特別,他在合同中也沒規定可轉債的比例,所以轉債倉位更加靈活。

其他可轉債主題類基金對可轉債的投資比例有所限制,即可轉債(含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投資比例不低於基金固定收益類資產的 80%;就是說可轉債的倉位要在64%以上。

所以興全可轉債在近幾年的弱市行情中興全可轉債可以通過倉位的調整來達到控制回撤的目的。

(2)牛市行情中(2014、2015年、今年):長信是魔丸,彈得飛起

可轉債的彈性在牛市中特別明顯,大部分轉債基金的收益是大幅超越大盤指數的

長信可轉債在牛市行情中表現最好

易方達安心回報,不光弱市中回撤小,牛市裏漲幅也不賴,難怪人家規模一直最大

中歐可轉債值得關注

長信可轉債或可能在牛市中無法複製以前的表現了,我們從倉位情況可以看到,長信可轉債在以前的牛市中是加足了槓桿的,在2014年,博時和長信的倉位都接近160%,整體收益都超過90%。但是我觀察到長信可轉債近一年來在風格上發生了一些變化,整體比較求穩了,跟換了基金經理的關係還是很大的,至少新換的這兩個基金經理的過往風格來看都不是激進的,個人還是覺得比較可惜的,畢竟是一隻風格非常鮮明的基金,變得平穩了可能反而就平庸了。

不過中歐可轉債值得關注,因爲成立時間較短,所以在很多歷史數據的統計上不是很亮眼,但是這兩年倉位最高的還是中歐這隻,從成立以來一直保持高倉位運作,在最新的半年報中,中歐可轉債以110%的倉位傲視羣雄,其他幾隻倉位都在60%-80%左右,所以今年以來的收益也比較靠前。而且今年以來的三隻超過24%的可轉債基金中,中歐這隻的收益來源大多是投資可轉債的能力,因爲相較於其他兩隻,股票倉位比較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