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徒瘋狂揮刀拒捕,“拼命民警”肌腱被砍斷​仍不鬆手

民警江齊鳴右手的三根手指肌腱被砍斷。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長江日報訊 狹小的樓道里,兇徒突然開門衝出瘋狂揮舞着刀拒捕,民警江齊鳴衝上去,在三根手指肌腱被砍斷的情況下,忍着劇痛死死抓住兇徒持刀的右手,最終與戰友合力制伏兇徒。3月28日晚,這一幕發生在江漢區青年路。

3月28日晚,武漢市江漢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發佈指令:已鎖定一起重案的犯罪嫌疑人李某,藏匿在江漢區青年路某小區22樓,馬上實施抓捕。

23時許,專班民警趕到李某落腳點,犯罪嫌疑人李某拒不開門,江漢分局刑偵大隊、駐區特警組成5人戰鬥小組準備攻堅。就在此時,李某突然打開房門,揮舞着刀衝進樓道,瘋狂砍向民警。

民警江齊鳴第一個衝了上去,在右手被砍傷的情況下,他忍着劇痛死死抓住兇徒持刀的右手,特警支隊駐江漢大隊副大隊長夏禹趁勢貓腰上前抱住兇徒的腰部,兩人一起將嫌疑人撲倒在地,其他參戰民警合力奪下刀將其制伏。

隨後,現場民警立即將受傷的江齊鳴、夏禹送醫救治。經診斷,江齊鳴右手三根手指肌腱被砍斷,夏禹面部多處挫傷。目前,江齊鳴已完成三根手指肌鍵接合手術,夏禹傷勢已無大礙。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江漢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偵辦中。

江漢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36歲的江齊鳴是江漢區分局刑偵大隊民警,2006年參警,曾是武漢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的特警隊員,參加過汶川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2014年轉崗到江漢區分局後,主動要求到刑偵一線工作,負責大要案件偵辦,是領導和同事眼中出了名的“拼命哥”,遇到危險總是第一個衝在前面,曾多次榮獲市局記功嘉獎。

現場還原>>>

“我不衝上去,會有更多的兄弟受傷”

面對嫌犯揮來的利刃,他來不及多想,一個箭步衝過去,在三根手指肌腱被砍斷的情況下,死死抓住嫌犯的匕首,用盡力氣將對方摁倒在地。前後不到10秒,在這間逼仄的樓道內,上演生死大戰。

29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協和醫院,採訪了這位英勇無畏的奪刀民警江齊鳴,還原了當時的驚險一幕。

病牀上,江齊鳴受傷的右手已被縫合包紮,僅食指可以輕微移動,臉上也有多處淤青和擦傷,傷情讓人揪心。

江齊鳴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當天他本來不值班,但看到工作微信羣裏,這次抓捕行動十分重要,便主動請纓,加入戰鬥。

經過前期一系列偵查,江齊鳴和隊友們鎖定嫌疑人落腳處,位於青年路某小區22樓。

爲避免打草驚蛇,民警叫來物業,物業以樓下漏水爲由,要求嫌犯開門。此時,門內傳來嫌犯叫囂聲,聲稱樓下漏水不關自己的事,拒不開門。

隨後,房內逐漸安靜下來,大約過了10分鐘,分局刑偵大隊、駐區特警組成5人戰鬥小組準備攻堅。就在此時,李某突然打開房門,右手握着刀,左手捏拳,雙手瘋狂地朝人羣中揮舞。

“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如果我不衝上去,會有更多的兄弟和無辜市民受傷。”江齊鳴說,事發時,他站在物業人員的左邊。嫌犯突然開門,朝着物業人員的方向瘋狂揮刀,想要衝出重圍。

面對失去理智的兇徒,狹路相逢之際,江齊鳴一個箭步衝上前擋住兇徒,刀瞬間落在他的右手三根手指背部,瞬間鮮血直流。接着,第二刀,朝着他的頭部揮舞過來!

幸運的是,近身搏鬥中,身高近一米九的江齊鳴比兇徒高了整整一個頭,第二刀砍下時,刀柄落在了他的頭上。一陣眩暈後,他強忍着劇痛,竭盡全力掐住兇徒的脖子將其逼退,並死死抓住兇徒持刀的右手,用身體壓住對方,此時特警支隊駐江漢大隊副大隊長夏禹趁勢貓腰上前抱住兇徒的腰部,兩人一起將嫌疑人撲倒在地,其他參戰民警合力奪下刀將其制伏。(長江日報記者謝冰林)

記者對話>>>

病房裏不時

記者:您現在的傷情怎麼樣?

江齊鳴:目前傷口已經縫合,只有食指能輕微動,腦袋頂部還有些疼,今天會做一個CT檢查一下,其他沒有什麼大礙了。希望手指恢復後,不要影響我彈吉他(笑)。

記者:還記得事發當時的情形嗎?

江齊鳴:那天我本來休息,看到工作羣裏有個警情事態比較嚴重,我就主動要求加入作戰。鎖定嫌犯落腳點後,我和兄弟們到樓梯間布控。嫌犯先是拒不開門,安靜了大約五六分鐘後,突然拿着一把刀衝了出來,情緒非常激動,我當時想必須第一時間把人控制住,否則會有更多的兄弟受傷。

記者:衝上去有沒有害怕?

江齊鳴:來不及害怕,全是下意識的。當時想的就是一定要把他控制住。被砍到的時候,其實感覺不到疼,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嫌疑人的身上,血已經在滴,我也知道流血了。第二刀刀柄砍到頭部正中間的時候,覺得很疼,但是已經顧不上了,一心想着一定要把他控制住。

記者:受傷之後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江齊鳴:嫌疑人被抓獲後,我覺得臉和脖子火辣辣的,手一摸都是血,我當時心裏一涼,完了,破相了怎麼辦?對手上的傷反而沒怎麼在意。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說臉上的傷沒事,很快就可以癒合,也不會留下疤,我才放心了。

記者:你怎麼對自己形象這麼在意啊?

江齊鳴:大家都說我是江漢刑偵戰線的門面擔當,萬一破相了,不僅是我的損失,更是大隊的損失(笑)。(長江日報記者謝冰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