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去石塘的“高定體驗版”的海洋文化親子旅行進展到第三個年頭了。今年剛發出去,就有許多人來加我,我竟然在一位加我的人的朋友圈中發現了這部紀錄片,當我點開,天哪,這不是30多年前我所知道的那次拍攝?

那時我才9歲!

據說這部1984年、1985年拍攝的

電視紀錄片《漁村小敘》

還曾榮獲1985年度全國優秀電視

專欄節目三等獎和“銀帆獎”

記得那一天,母親回來說,今天有人來拍我們挑水,聽說是很遠的地方來的。

我那個總是嫌我走路不夠快,說話不夠響的潑辣直爽的母親,曾是民兵隊長、婦女主任,秉承着跌倒也要抓一把沙”原則,她從不閒着,她也沒法閒着,因爲她有五個孩子,全家七個人僅靠我父親一個人打漁賺錢,母親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賺一點小錢的機會。

她指的挑水不是往家中挑水,而是她挑了水去賣,有很多勤快的婦人也挑水去賣給碼頭上的漁船,我依稀記得賣一桶水的價格是幾分?!

我問那些拍攝人去哪兒了?母親說去了海邊,我一聽就往碼頭奔去,跑到半途就見有孩子跑回來,邊跑邊叫喊,他們的膠捲掉海水裏了,他們的膠捲掉海水裏了!我一聽,內心暗喜,掉得好,這樣我媽光着腳挑水的樣子不會讓全國人知道了。

年少總是很羞愧生活的本質,總想掩飾。若沒有那個意外,在這20分鐘裏,或者是30分鐘裏,我或許可能可以看到壯年時的母親!如今,她都成了抱疾的白髮老人。

那時的石塘,作爲全國著名的兩大漁業合作重鎮之一,十幾來人的木質船上按年紀與經驗算工分,年輕的都是從“伙頭”(船上廚師)做起,晚上還要睡在船上”管船“。

那時每次出海也只有兩三天。有個把孩子沒能考上學,戴着眼鏡入船,暈船,家裏的母親會用烏棗炒鹽讓兒子出海時帶到船上,據說暈船時咬幾粒可以減輕症狀。石塘曾經的漁業勝景,與石塘母親們那時的放手與堅強是不無關係的!

石塘老街作爲鎮中心,有各種店鋪,醫院,電影院,學校,供銷社,熱鬧無比。從別村嫁到石塘鎮的姑娘,似乎被認爲是高攀了,而現在民宿聚集區,按石塘人講算是”山頭山面“(石塘方言,偏僻的地方),姑娘嫁到那裏,也要不適應一段時間!

石塘的婦人們,都特別愛乾淨,上樓都要脫鞋的,地板擦的滑溜溜。我去過一個同學家中,下樓梯的時候,太光了,沒有摩擦,直接跌滑下來。

那時女人結婚的時候,得做嫁妝的各種木桶,得十六隻纔行,都要男方派來扛。一戶人家如果有兩個兒子,娶新媳婦要分享房子的前後間,一般中間有個樓梯,有的或者就是中間用牆隔開了!

婚嫁資源,更多的是村際之間的交流。親戚、鄰居之間傳遞着各種婚配資源,而石塘人那時的婚姻都是父母作主年幼時,依稀聽到一些姐姐們的反抗故事,也許她們有心儀的男孩子,但父母們爲了說出去的話要有信義,不允許反悔

我小時候就揚言,以後要自己作主的

一位60歲的婦人再嫁那一天,門口聚滿了人看熱鬧;一對夫婦離婚,石塘法庭的門口也是聚滿了人看熱鬧;兩個宗族大姓的爭吵,也有很多人跑來看熱鬧;如果有男人走在路上,忽然抬頭髮現樓上婦人在窗口曬內褲,水滴到他頭上,他有權力破口大罵,觸了黴頭,婦人需要燒一碗豐盛的索麪去道歉,與他以後可能的晦氣劃清責任界線。

爲什麼女人在男人褲衩下行走,就不會有事?在一次飯桌上,我表達了這個觀點,我的父親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動手打我,給了我一個大耳光,我當時矇住了,母親大聲地責怪父親!父親似乎有後悔,但什麼也沒說,父權在漁家是至高無上的。

在田園牧歌的風景背後,這是石塘的真實硬核,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結構,也是早年這裏重男輕女的原因所在,誰家沒有兒子,在與鄰居們爭吵的時候,就要承受被罵爲絕戶的可能。小小年紀的我很討厭這些,盼望着長大,盼望着快點離開這裏!

直到好多年以後,我經歷了人生的許多坎坷,我才慢慢發現年少時對故鄉的理解是偏面的,苛刻的。譬如石塘人用食物去和解衝突,那是一種智慧;婚喪嫁娶的時候,大家都來幫忙,生子滿月之後,村裏分饅頭。大家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分擔苦痛,這種豁達來自哪裏?也許就是大海,潮起潮落,誰知福禍,當下的這一刻是最重要的。

所以石塘人總是用勁用心地生活着,表達着,美食,各種節慶,大奏鼓,扛臺閣... ...

大海,沙灘,陽光,石屋... ...石塘的美,我無須多言的,但石塘那種大鳴大放內在的生命力,也許是需要去傳遞的,也更需要鞏固的。

我是石塘長大的,我懂它,我希望我的故鄉保持着自己的主張與個性,做它自己,沒有必要爲遊客的期許把自己變成他人,甚至去模仿他人,它的冒險,它的開拓,它粗糙強壯的靈魂,才讓它與所有海邊的城市一樣受人敬意。

在這部紀錄片的結尾,在幾個漁村風景的空鏡頭後的解說詞這樣說道:“漁村石塘,它的確不是名山大川,凡是來過這裏的人,都從心裏喜歡上它!這又是爲什麼呢?”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石塘!也許只有你親身來石塘探索才知道!如果有幸,我這個土生土長的石塘人爲你作伴!如果我能,我每年陪大家去一次。

大海呀,大海呀,是我生長的地方,海風吹,海浪喲,隨我漂流四方... ...

來源 | 兔夫人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