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進一步探索5G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金融行業的創新應用,推動政產學研資跨界合作交流與跨學科創新研究,建設金融科技創新智庫,搭建金融科技跨界交流合作平臺,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雲鶴,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國銀聯董事、中國工程院院士柴洪峯,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徐愈,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巡視員、中國金融學會金融科技專委會祕書長楊竑,原中國保監會培訓中心主任於玫,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原巡視員聶林海,中再集團信息技術中心總經理、博士馮鍵等知名專家聯名發起成立中國通信學會金融科技委員會。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財政金融司司長陳洪宛,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徐愈,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王建偉,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原巡視員聶林海,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章更生,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董事、副總裁匡樂成,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延川,國家開發銀行信息科技局副局長韓國新、中再集團信息技術中心總經理、博士馮鍵、騰訊公司副總裁馬斌、金融科技創新聯盟祕書長江艾芸等領導專家參加了發起成立儀式。

金融科技行業週報 第167期

政策篇

1、央行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 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

近日,央行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 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央行有關負責人28日表示,當前不法分子轉移詐騙資金使用的賬戶有從銀行賬戶向支付賬戶,特別是單位支付賬戶轉移的趨勢。而部分非銀行支付機構也存在單位支付賬戶實名審覈不到位、使用不規範等問題,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對此,《通知》從健全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機制、加強賬戶實名制管理、加強轉賬管理、強化特約商戶與受理終端管理、廣泛宣傳教育、落實責任追究機制等方面提出21條措施,進一步築牢金融業支付結算安全防線。

《通知》要求,自2019年6月1日起,對於客戶選擇普通到賬、次日到賬等非實時到賬的轉賬業務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當在辦理結果回執或界面明確載明該筆轉賬業務非實時到賬。(中國人民銀行)

2、銀保監會召開部際聯席會議 加快推動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2019年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擴大會議)日前召開,會議明確,今年要加快推動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加快立法進程。研究非法集資入刑標準、罪名適用、追贓挽損、涉案財物處置等共性難點問題,進一步完善刑事法律規定。此外,高度關注打着“私募基金”“養老扶貧”等幌子的非法集資活動。

會議提出,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加強對網絡借貸、私募基金、投資理財等重點領域監管。及時制定金融廣告監管規則,堅決查處清理涉嫌非法集資廣告資訊信息。加大金融機構資金異動監測和風險防控力度。做好處非工作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對接,使非法集資“一處發現,處處受限”。(銀保監會)

行業篇

3、中國通信學會金融科技委員會在京正式發起成立

2019年3月22日,中國通信學會金融科技委員會在京正式發起成立。

爲進一步探索5G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金融行業的創新應用,推動政產學研資跨界合作交流與跨學科創新研究,建設金融科技創新智庫,搭建金融科技跨界交流合作平臺,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雲鶴,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國銀聯董事、中國工程院院士柴洪峯,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徐愈,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巡視員、中國金融學會金融科技專委會祕書長楊竑,原中國保監會培訓中心主任於玫,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原巡視員聶林海,中再集團信息技術中心總經理、博士馮鍵等知名專家聯名發起成立中國通信學會金融科技委員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財政金融司司長陳洪宛,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徐愈,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王建偉,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原巡視員聶林海,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章更生,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董事、副總裁匡樂成,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延川,國家開發銀行信息科技局副局長韓國新、中再集團信息技術中心總經理、博士馮鍵、騰訊公司副總裁馬斌、金融科技創新聯盟祕書長江艾芸等領導專家參加了發起成立儀式。

產業篇

4、江蘇省將全面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在區塊鏈等領域制定標準

江蘇省將全面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江蘇省工信廳推出標準領航質量提升工程,並將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區塊鏈、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制定標準。(新華日報)

5、中英高端金融科技圓桌會議在中國建設銀行舉行

近日,中英高端金融科技圓桌會議在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大樓舉行。會議由建設銀行副行長張立林主持,董事長田國立致辭並作主題演講,信息總監金磐石介紹了建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戰略和金融科技轉型的創新實踐;英國倫敦金融城市長彼得·艾思林、高級市政管威廉·羅素及相關隨行20餘人參加了圓桌會議;騰訊集團、螞蟻金服、京東數字科技、華爲集團、小米科技、百度公司等中方企業的有關負責人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上,田國立對中英雙方與會代表表達了誠摯的歡迎和感謝,同時他表示,期待聽到各位專家在金融科技、區塊鏈、大數據等方面的意見和想法,通過思想碰撞和觀點交鋒給論壇做貢獻。他指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建設銀行作爲一個大型金融機構,不但對金融科技非常重視,同時也非常重視金融科技的實際應用,非常期待能成爲各位嘉賓很好的合作伙伴。(金融界)

6、建設銀行去年普惠金融貸款餘額同比增50.78% 啓動新一輪金融科技“TOP+”戰略

3月28日,中國建設銀行(601939)在北京和香港兩地召開2018年業績發佈會。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建設銀行資產總額23.22萬億元,增幅4.96%;實現淨利潤2556.26億元,較上年增長4.93%,歸屬於股東淨利潤2546.55億元,增長5.11%;資本充足率17.19%,較上年增長1.6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1.46%,較上年下降0.03個百分點。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現金股息每股0.306元(含稅)。

2018年,建設銀行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全面實施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風險內控管理,推動全行業務高質量發展,獲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和訊網)

7、鄭州銀行雲商平臺正式上線

3月28日,鄭州銀行雲商平臺正式上線運營。該平臺依託“中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藉助科技賦能,重構商業模式,構建金融生態圈。平臺兼具金融信息共享、資產交易撮合功能,鏈接資金端與資產端,將中小企業融資需求與金融機構資金及龐大社會資金高效對接,通過電子結算憑證“鼎e信”的簽發及拆分流轉,爲平臺使用者提供“共享、安全、高效”的投資、融資等服務。(鄭州銀行)

8、銀聯董事長邵伏軍:金融科技將給支付企業創造新商業模式

3月29日,銀聯董事長邵伏軍在出席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並在“金融科技的機遇與挑戰”分論壇發言時表示,通過金融科技深層次應用,支付企業在商戶端能夠深入嵌入企業的供應鏈、服務鏈、金融鏈,在用戶端能夠深入到消費者決策和交易過程,通過提供更多服務,創造出新商業模式。

邵伏軍指出,科技一直爲支付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爲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爲支付領域帶來顯著變化,前臺更加便捷化,中臺更加智能化,後臺更加數字化成爲趨勢。

談及金融科技爲支付產業帶來的機遇,邵伏軍認爲,一是深層聯網通用的機遇。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各類支付工具將被應用在各類支付場景,二維碼、NFC等移動支付業務已經逐步在醫療、校園、公交、地鐵、稅務、政務等行業領域廣泛應用。二是產業賦能的機遇。藉助金融科技,支付產業可以助力金融機構更好地區分用戶特徵、完成用戶畫像,更加精細化地提供金融服務。同時也能爲行業商戶提供全流程的支付一體化解決方案,打通不同行業之間的信息壁壘,促進行業協同,共同創造商業價值。三是商業模式創造的機遇。通過金融科技深層次應用,支付企業在商戶端能夠深入嵌入企業的供應鏈、服務鏈、金融鏈,在用戶端能夠深入到消費者決策和交易過程,通過提供更多服務,創造出新商業模式。在帶來機遇的同時,金融科技的深度應用,也對賬戶發展、數據安全和風險控制等帶來了挑戰。(北京商報)

9、螞蟻金服領投BLUE Mobile C輪融資 後者正在東南亞打造新零售+新金融平臺

東南亞新零售+新金融平臺 BLUE Mobile近期完成了由螞蟻金服領投、愉悅資本跟投的 C 輪融資。本輪融資後,BLUE 將和 Truemoney、Dana、Lazada 和 Tokopedia 等公司開展合作,豐富移動支付使用場景,聯合打造基於移動支付的生態。Dana 是由螞蟻金服和印尼 Emtek 集團聯合推出的電子錢包,Lazada 和 Tokopedia 爲阿里在印尼投資的電商平臺。Truemoney 爲泰國正大旗下的數字錢包。(新浪財經)

10、騰訊雲與微衆銀行共建金融科技實驗室 聯合探索“開放銀行”實踐

3月29日,騰訊雲與微衆銀行在北京召開聯合發佈會,雙方宣佈成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合作研發面向“開放銀行”場景的金融科技應用,助力金融機構打造無處不在的金融服務,助推普惠金融的發展。

雙方將探索分佈式計算、分佈式數據庫、量子通訊、智能運維體系等自主可控技術在銀行技術架構中的深度應用,並聯合打造滿足“開放銀行”各個場景需要的智能風控、金融安全、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應用實踐。同時,雙方還將結合優勢的產品設計能力與運營經驗,探索金融服務體驗創新的方法論。(新華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