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7月,一直以來保持合作的寧遠縣天堂完全小學寄來了感謝信,對支教團良好的組織紀律性、認真負責的態度、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志願者與孩子們互動時的朝氣和睿智,教學上的新思想、新理念等給予了高度讚賞,並認爲這次支教活動雖然只有短暫的半個月,卻給孩子們留下終身難忘的美好回憶,“孩子們會永遠記住,這個難忘的暑期”。”於秀海說,“這是我們木槿感恩支教團的口號,也是我一直堅持的事情,在支教活動中我一定會繼續成長。

公益

田徑場的賽道上,他們是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的身影;獻血車裏,他們是飽含愛意流淌的血液;愛心支教的路上,他們是山間小道上一連串深深淺淺的腳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湘大公益人。

截止到2019年1月1日,我校記錄在冊的公益服務志願者2000餘人,公益團隊21支,公益服務日益制度化、專業化、體系化,形成了以資助貧困學子、慰問老人、建設夢想社區、愛心支教、建設愛心血庫等公益品牌,湧現了一大批有責任、有擔當的優秀志願者,他們用公益服務回饋社會,用行動詮釋了當代青年尚善向上的良好品格。

謝爲:6年的時光獻給了運動場

謝爲是田徑運動會上的一名志願者。從第33屆校運會到第38屆校運會,從大一到研二,6年的時間,謝爲從未缺席。當運動員們在賽場上飛奔着與時間賽跑的時候,穿着紅色小馬甲的謝爲同樣在和時間賽跑,爭分奪秒把所有器材歸位——只爲了給運動員清空跑道,讓比賽順利進行。

這是第38屆校運會短跑比賽開跑前幾秒,謝爲緊盯着裁判手中的信號槍,額頭的汗水隱隱閃光,神色不亞於即將往前俯衝的運動員。“砰!”伴隨着一聲槍響,選手們如離弦之箭般躍出,謝爲也急速衝向賽道,迅速搬走號碼墩子和起跑器。回到場外,謝爲擦了擦臉上的汗,神情輕鬆了許多,“紅馬甲穿了6次,這是我作爲志願者參加的第6次運動會。”

2013年,那時謝爲還在讀大一,他帶着興奮和好奇,與同學一起報名參與學校第33屆大學生田徑運動會志願者工作,成爲了場地器材組的一員。

場地器材組的強度大,他們不僅需要把同樣的道具搬運很多次,還要和時間賽跑,爭分奪秒地佈置下一輪比賽的場地,期間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否則就會影響整個運動會的進程,甚至對運動員造成傷害。”

初次參加志願服務,就要面對高強度的工作,這對剛上大學的謝爲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說實話,一想到工作不當可能引發的後果,當時真有點兒害怕!”但是在與其他志願者交流的過程中,謝爲被這些同齡人的無私與熱心深深感染,在他們的鼓勵下堅持做好了自己所負責的工作。他們協同合作,引導、搬運器材道具,爲運動員提供補給,“當時在場上一待就是一天,特別辛苦,也特別有成就感。”

首戰告捷,給了他巨大的信心。有了這次校運會志願服務的經驗,謝爲放開了手腳,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遠,環校跑、老年人運動會、體測現場……幾乎所有的體育賽事上都會有謝爲的身影,他身着橘紅色的志願者服,奔跑在各個體育賽事上,跑得勤勉而又堅定。這一跑,就是6年。

“當運動會志願者久了,就會成爲一種習慣。”每年到了校運會志願者報名的日子就是他最興奮的一天。爲了能給自己4年的大學志願者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即使是在大四備戰考研的緊張時期,他依然義無反顧地再次投身校運會志願者行列。

2017年謝爲順利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以一個“新生”的身份踏進這片親切的校園。再次穿上熟悉的紅馬甲,走進沸騰的第二田徑場,感覺依舊,“在這片運動場上,我將繼續與湘大的緣分。”

黃欣:沐浴着陽光而來

黃欣是汶川大地震的親歷者,11年前鹹腥煙塵嗆滿的鼻腔都揉進了她在公益道路上的堅定。

2008年地震來臨時,她才10歲,小學四年級。80秒,山崩地裂,高樓大廈傾然成殘垣斷壁,伴着觸目驚心的畫面一起出現的是無所畏懼向着廢墟前進的人民解放軍、在灰燼裏蹣跚着的白衣天使、自發組隊搬運物資的志願者、獻血車前絡繹不絕的愛心人士…

大災面前的大愛,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來自陌生人的溫暖,人與人之間毫不吝嗇的善意,把公益的種子深深埋進了女孩兒心裏,在那一刻,她發誓:以後也要盡己所能幫助別人。

2016年的9月,黃欣踏進湘大,心中的種子也萌芽生長,她走進了文學院新聞學院青年志願者實踐部,跟着一羣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走上了公益的道路。從重陽節百人宴到愛心支教,從夢想社區走到愛心血庫,幾乎每一個志願活動都可以見到她的身影。

2016年10月16日,黃欣剛滿18歲,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她迫不及待地走進了獻血車。童年的回憶席捲:“我小時候就見到過獻血車,但當時都是大人在獻血”。一轉眼,黃欣也成爲了曾經她眼裏的“大人”,她驕傲地說道:“有一天,當你真正有能力、有資格去做你想做的事了,心裏便是無盡的舒爽與滿足。

第一次獻血她便選擇了400ml,“當然是女生最多隻能獻400ml了,如果有更高的選項可以選擇,我可能會選更高”,黃欣說,“我瞭解自己的體質,我知道我可以。多獻一點多一點幫助,積小流匯江海嘛!”

【獻血服務】尊敬的獻血者:您於10月16日獻血檢測合格,您捐獻的血液挽救了一個人的生命,感謝您捐血救人!湘潭血站。

在收到短信的那一瞬間,黃欣突然覺得自己很踏實,想着自己的血液流淌在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的身體裏時,也會感覺很奇妙;想着自己的血液挽救了生命的時候,又很是激動。

她現已滿20歲,在兩次獻血必須間隔6個月的條件下已經獻了4次血。在第二次獻血時,想依舊選擇400ml的獻血量時被醫生阻止了。醫生說:“時間隔得有點兒緊”,在醫生的勸阻下,她聽從醫生的建議——唯一一次在獻血量那一欄裏選擇了300ml。

每年兩次,風雨無阻,“獻血這件事兒可能會伴隨我一生吧,直到身體不能承受的時候”,黃欣不僅自己獻血,還會帶着朋友去獻血。她說她會帶動更多同學加入到獻血的行動中來,她明白:血液連通的其實是愛。

於秀海:成長在支教的路上

參與16次平時支教、1次暑期支教,組織68次支教活動,從參與者到組織者,從生澀的小幹事到老練負責人之一——這既是2016級興湘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於秀海在木槿感恩支教團的公益之路,也是他不斷成長的歷程。

2017年暑假期間,於秀海蔘加了赴湖南永州爲期18天的暑期支教活動。支教開始,小朋友們對陌生人的牴觸,漸漸在支教隊員的熱情中融化。情誼在18天的朝夕相處中蔓延生長,離別時刻情正濃,天剛矇矇亮,就有小朋友趴在窗戶上敲玻璃,叫他們起牀,孩子們幫他們收拾行李,陪他們等車。他們上車時,孩子們哭着唱起了老師曾教過的《剛好遇見你》,那一瞬間,於秀海都忍不住流淚了。

“老師,我們捨不得你走!”車外,孩子們哭着向他們告別。支教隊員們含着淚告訴孩子們有空會回來看大家,但是心裏都明白,這也許是一個美麗的謊言,“這一別,再相見可就太難了!

於秀海不想只留一片背影在孩子的歌聲裏,便想着多幾次支教,多些和孩子見面的機會,於是他主動跟着學習策劃支教活動,主動聯繫校方、招募志願者,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磨練、蛻變、成長。

而今,於秀海已經成爲了支教團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要做的不僅僅是完成個人工作,更重要的是確保整個支教活動可以順利進行。爲了尋找合適的合作學校,於秀海曾多次深入武陵山腹地,在黔東南銅仁遍訪;他也曾連續坐車30多個小時,風塵僕僕,從大江之南趕到三商之源,在河南商丘與校方洽談。

勞碌的背後是強大的責任心,他說:“大家都準備了那麼久,付出了那麼多努力,如果因爲我沒找到合適的對接學校而沒法進行下去,那我真的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啊’!

愛人者,人恆愛之。在於秀海與支教團小夥伴共同的努力下,他們的愛心事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2016到2018年度,木槿感恩支教團連續獲得了“湖南省高校最受歡迎百優學生社團”“十佳社團”等多項榮譽。合作過學校對支教團的工作非常滿意,紛紛表示繼續保持合作關係,截止到目前支教團收到的錦旗就有數十面。

2017年7月,一直以來保持合作的寧遠縣天堂完全小學寄來了感謝信,對支教團良好的組織紀律性、認真負責的態度、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志願者與孩子們互動時的朝氣和睿智,教學上的新思想、新理念等給予了高度讚賞,並認爲這次支教活動雖然只有短暫的半個月,卻給孩子們留下終身難忘的美好回憶,“孩子們會永遠記住,這個難忘的暑期”。來信尤其對他們所堅持的事業讚許有加,“基於愛心的互換是最深沉的呼喚,出於自願的事業是最有生命力的事業,服務他人的行爲是最高尚的行爲,奉獻者的語言是最易溝通的人類共同語言。

在責任與壓力中一路成長,在熱愛和奉獻裏一路堅持。於秀海不僅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更實現了自身能力的巨大飛躍,他多次獲得“優秀志願者”的榮譽。

“愛心鑄就夢想,激情點燃希望。”於秀海說,“這是我們木槿感恩支教團的口號,也是我一直堅持的事情,在支教活動中我一定會繼續成長。”

當這些志願者們播種下希望的時候,愛的種子也在萌芽生長,用一顆心溫暖另一顆心,將溫暖傳遞。春天正在向我們走來,當我們走進新的四季,體驗新的輪迴的時候,會有越來越多的湘大人懷着滿腔的熱血與激情,走上這條通往愛與奉獻的公益之路。

文字 / 張趙 王星 鄭金林

編輯 / 戈歌

責編 / 丁德鳳

相關文章